教学系统IIS图分析法实证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ffh8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系统分析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方法,一直受到各时期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重视。从最开始的基于静态要素的教学分析到现在基于信息系统的教学分析,我们经历了对教学系统外观表象的模糊的要素分析到对教学系统内在属性的精确的整体把握的思维方式的变化。基于信息系统的教学分析方法刚刚起步,该方面研究比较有限。国内比较典型是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的杨开城教授提出的教学系统ⅡS图分析法。通过两年多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阶段性成果:初步建立了ⅡS图分析法的操作规范;基于信息熵理论,构造了激活量的计算算法;初步验证了教学效果和激活量的正相关关系,进而验证了ⅡS图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从教学系统整体功能出发,构造出教学系统的概念模型,并以信息系统为视角引入实际的分析操作步骤。客观有效性是对教学系统建模的首要要求,只有教学系统中本质核心的特征信息在模型中表露出来,我们才能利用模型把握真实复杂的教学系统。   本文在借鉴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着把教学系统ⅡS图分析法应用到更多的学科领域中,力图进一步改进完善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流程规范,进一步提高该方法的信、效度。本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ⅡS图分析法映射知识网络图的规范——完善网络图的绘制规范   知识网络图是信息流映射及ⅡS图特征属性的客观载体,是整个教学分析流程的基础。ⅡS图分析法中的知识网络图需严格按照知识建模技术进行绘制,保证知识点尽可能详细具体,并与具体真实的教学过程相一致。   (2)ⅡS图分析法输入信息流划分的技术——完善数据采样的规范   本论文根据信息流激活特征,引入信息流切分的信度公式,进一步规范了信息流切分操作。   (3)ⅡS图分析法输出信息的规范——完善测试题的编制和教学效果计算公式   经过实证研究的探索和尝试,引入知识推理路径法,实现了测试题编制的技术化,大大提高了测试题与目标知识点的匹配度;另外完善了教学效果公式,增强了教学效果之间的可比性。   本研究共选取五门抽象程度比较高的原理类科目(第一期:《线性代数》、《基于遗传》和《逻辑学》;第二期:《博弈论》和《项目管理学》),进行了两期实证研究,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知识点激活量与学习效果之间成正相关,进一步验证了ⅡS图法是有效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掌握辖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水平及卫生行为习惯,探索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健康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4所民工子弟学校4~6年级1 597
我刊2012年7月开始发表“聚焦全球事故车修复市场”系列报道,受到行业领导、专家及读者的广泛关注。系列报道源自于“国际事故车高峰论坛”(IBIS)发布的全球事故车市场分析报
8月16日至19日,中国(杭州)国际墙体屋面材料技术交流暨生产装备博览会在杭州萧山召开。位于市中心的萧山宾馆广场彩旗招展,巨大的彩球凌空而起,门庭内、走道上、大厅里人头攒动,各种交流
本研究在前人关于领导一成员交换对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连接点、领导一领导交换(LLX)的概念,提出了一个整合LLX、LMX、团队授权和个人授权多路径
新升本科师范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背景下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的产物,是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优秀教师的必备基地。然而就我国新升本科师范院校的状况来看,教师
职业延迟满足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涯中的延迟满足,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更多地获得利益回报、达到更高的职业目标等一系列更具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甘愿放弃休息、娱乐或冲动行
从上世纪末起,许多国家从各自的教育理念出发,积极进行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力求构建一种充实的、富有弹性的、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体系。与此同时,国内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
自我伤害行为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病理行为。对其影响因素和功能的研究是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文献回顾发现,自伤行为受到环境、情绪、生物等诸因素的影响:其重复发生的机制可
夜晚都曾经“摸黑”儿开车rn年轻的朋友可想象一下,夜晚开车不开大灯是什么感觉?可是就在1983年以前,在中国的大部分的城市,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只要对面有汽车,你就不能开
德国路德维希港/中国湛江——2019年1月10日——巴斯夫欧洲公司董事执行会主席薄睦乐(Martin Brudermüller)与广东省副省长林少春在路德维希港签署框架协议,进一步明确巴斯夫在中国广东建立智慧一体化(Verbund)基地的规划细节。自2018年7月双方签订谅解备忘录后,巴斯夫正式宣布在湛江市新建在华第二个一体化基地。  薄睦乐说:“到2030年,中国占全球化工生产总值将增至近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