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维Dammann光栅的三维表面形貌扫描技术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j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光学是研究特征尺度为微米级的光学元件和基于微光学元件的集成光学系统的现代光学分支。作为微光学的重要分支,二元光学是基于光波衍射理论发展起来的、光学与微电子技术相互渗透、交叉形成的前沿学科。随着二元光学和微加工工艺的发展和创新,传统的大尺寸光学元件逐渐转为微型化、集成化,实现了大规模制造。微光学元件是制造小型光电子系统的关键元件,它具有体积小、质量轻、造价低等优点,并且能够实现普通光学元件难以实现的微小阵列、集成、成像和波面转换等功能。二元光学元件的典型代表之一是Dammann光栅,它具有效率高、体积小、易于复制等优点。在光学三维测量领域,使用Dammann光栅可以极大的提高光学扫描效率以及具有很高的信噪比。此外,由于Dammann光栅的各级衍射斑的相对距离严格固定,故而降低了单点扫描时转镜的转动误差。本文旨在研究Dammann光栅在光学三维测量领域的应用。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1.研究了基于Dammann光栅的物体表面形貌测量的机理和过程,提出了用Dammann光栅增加光学点扫描测量物体形貌的扫描效率以及保持高的信噪比。利用Dammann光栅的分光特性,单点光源被分束成多个光强一致的衍射光斑,衍射光斑入射到物体表面,多个点被物体表面的高度信息调制,从而实现了多点同时扫描,避免了单点扫描的扫描效率的限制。同时,该方法避免了条纹投影所需要的均匀照明环境,也不存在条纹混叠造成的分辨率极限。尤其适用于远距离、大尺寸物体的三维表面形貌的获取。在三维工件的立体数字化建模,飞机上对地面建筑、地形等三维数字化信息获取,卫星上多点激光扫描获得月球表面三维信息等众多领域,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完成了相关代码的编写,进行了相应的实验。   2.讨论了计算机视觉中摄像机的标定过程。论文研究了针孔摄像机模型的标定过程,建立了摄像机坐标系和世界坐标系的坐标对应关系,给出了转换的旋转矩阵和平移矩阵,确定了摄像机的内外参数。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三角法的单目视觉的摄像机定位方法,它是针对本扫描装置简化的标定过程。该标定方法实现了对实验目标物体表面准确的三维测量,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鲁棒性。
其他文献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以其结构紧凑、性能可靠、散热性好、电光转换效率高、免维护等优点,在光通讯、光传感、激光医疗、工业加工、科学材料、航空航天、国防科技等领域具有重要的
舆情 2月10-16日,应急管理部持续调度部署疫情防范安全工作,全力做好抗击疫情工作,黄明书记在部党组会议上的讲话、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部署加强
期刊
本论文以国家重点研究项目-XXX远程航海与智能控制研究为背景,针对自主水下机器人(以下简称AUV),深入开展了全局路径决策方法研究和在线路径决策方法研究。在全局路径决策方面,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帕瑞昔布钠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多模式镇痛(MA)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行TKA的1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按随机数表法分为MA组与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每组94例。MA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半个小时给予帕瑞昔布钠、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术后给予PCIA,PCIA组术后仅给予PCIA。在入室时
光学系统中应用非球面光学元件可以矫正像差,改善像质,提高系统的光学性能,减小系统外形尺寸和重量,因此近些年来在光学仪器的设计和制造中,非球面光学元件以其优越的光学性能正越
近年来,由于传统能源对环境污染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各国都加大了对新型能源的研究力度。风能作为目前发展最好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持续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风机单机容量也不断加大,这在提高风机发电效率的同时,也对风机的控制技术造成了新的困难。对于大型风机,更大的叶片意味着会受到更大的风应力和更大的载荷。传统的独立变桨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叶片疲劳载荷,但是对于塔架在阵风情况下前后
在我国现阶段铁路车站信号控制领域中,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应用已经相当普及,但这些系统的室外设备控制部件仍然以有接点的电磁继电器为主,以微电子器件控制现场的道岔、信号机,并与
海水入侵是指由于陆地淡水水位下降而引起的海水直接侵染地下淡水层的一种地质环境恶化现象,它是人类在沿海地区的社会活动导致的一种人为自然灾害。海水入侵是由自然和社会环
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安全管理体系,还是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及措施,都需要良好的“安全执行力”,使其执行到位、落实到位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如果企业缺乏“安全执行力”,再健全的
期刊
真遗憾,莫霍面又一次在科学家的眼皮底下溜走了。溜走了。将近百年前,人们就已经知道莫霍面的存在。1909年,克罗地亚地球物理学家安德利亚·莫霍洛维奇(1857-1936)在研究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