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螺环结构的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es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因其柔性、低能耗、响应速度快和自发光等优点,在有机光电领域备受关注。鉴于OLED的器件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受发光层中所使用发光材料和主体材料的影响,有机光电材料也因此被广泛研究。其中,螺环化合物因其特殊的几何构型以及该构型易于调节分子的结构和电子特性,而成为构建有机光电材料的重要结构基元。螺环结构是由两个碳环骨架共享一个螺碳,通过正交连接构成的一种稳定的三维空间结构,这种结构十分有助于抑制分子在聚集态时的π-π堆积。同时,螺环结构多个不同取代位点的特性十分有利于调节材料的分子结构,进行精确地改性。目前,已经涌现了很多基于螺环结构的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和主体材料的报道,但螺环结构在构建有机光电材料方面仍然有很多值得去挖掘的地方。首先,由于螺环中心碳原子能够打断共轭,关于螺环结构窄带隙材料的报道依旧很少。同时,目前关于螺基空间电荷转移(TSCT)材料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发光材料的构建和给体调节,关于主体材料的构建和受体调节工作的报道却很少。在本论文中,为了探索螺环结构在构建有机光电材料上的更多可能性,我们基于螺环结构不同的特点开发了三类螺环结构TADF材料,并对它们的光电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第二章的工作中,我们通过连接9,9’-螺二芴(SBF)和二苯胺(DPA)构建了一个强给体N,N二苯基-9,9’-螺二[芴]-2-胺(SDPA),然后再结合给体SDPA和受体苊并[1,2-b]吡嗪-8,9-二甲腈(APDC)合成了一个近红外(NIR)TADF发光材料,3-(4-(9,9’-螺双[芴]-3-基(苯基)氨基)苯基)苊并[1,2-b]吡嗪-8,9-二甲腈(SDPA-APDC)。我们对SDPA-APDC的光物理、电化学、热学和器件性能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最终,SDPA-APDC展现出高荧光量子产率(PLQY)、窄带隙、较小的最低单线-三线态能隙(ΔEST)和优异的热稳定性。基于SDPA-APDC的掺杂器件实现了 696nm的深红光发射和10.75%的最大外量子效率。基于SDPA-APDC的非掺杂器件实现了 782 nm的NIR发射和2.55%的最大外量子效率。这些结果表明通过螺环修饰给体是实现高效红光/NIR发射的有效策略。在第三章的工作中,我们分别在芴基的C9和C1位点引入具有电子传输性能的二苯酮和具有空穴传输性能的3,6-二叔丁基-9H-咔唑及9-苯基-9H-咔唑,构建了的三个螺环结构的“给体-空间-受体”型双极性TADF主体材料OTBC、OPPC和OCPC。并对三个材料的单晶结构、前线轨道分布、光物理性质、热稳定性质以及电致发光(EL)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螺环中心打断共轭的sp3杂化碳原子使三个材料都具备较高的三线态能级,同时,螺环刚性且扭曲的骨架赋予了三个材料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小的ΔEST。最终,以OTBC、OPPC和OCPC作为主体,磷光材料FIrpic作为客体的磷光OLED(PhOLED)器件分别实现了 13.2%、20.3%和21.3%的外量子效率,以及1000mA cm-2亮度下10.5%、15.0%和3.4%的效率滚降。良好的器件性能和稳定性为发展PhOLED主体材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在第四章的工作中,为了探索受体调节对螺环结构空间电荷转移材料的影响,我们分别在芴单元的C1位和C9位引入相同的给体单元和不同的受体单元构建了三个“给体-空间-受体”型螺基TSCT发光材料SPS、SPO和SPON。实验结果表明,受体的拉电子能力太弱会导致材料不具备TADF特性;受体的拉电子能力太强则会由于空间位阻过大而增加给体-受体(D-A)距离,削弱D-A间的面对面π-π堆叠相互作用。材料SPO实现了受体的拉电子强度和空间位阻的良好平衡,最终,基于SPO的掺杂器件实现了最优异的电致发光性能(17.8%)。这项工作表明,合适的受体选择对于开发高效的螺基TSCT发光材料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硫化铅量子点(PbS QDs)具备强量子限域效应,多激子效应以及可溶液加工等特性,在低成本新型太阳能电池中表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通过表面化学和器件工程的研究,PbS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PCE)从<1%提升到14%。尽管如此,PbS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目前还存在制备工艺复杂和器件性能偏低的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中,我们详细研究了 PbS量子点配体交换过程中的组装行为,
学位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单晶由于其低的缺陷态密度、优异的光电性能以及出色的稳定性,在光电探测领域展现出非凡的潜力。然而,目前报道的溶液法难以实现晶体尺寸与厚度的双重调控,限制了钙钛矿单晶在大面积、高性能与近红外光电探测器中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发展了限域结晶法成功实现了钙钛矿单晶的可控生长及其在可见光至近红外区域的高效光探测应用。具体内容如下:1.三维限域结晶法可控生长大面积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
学位
可持续性是物联网(IoTs)日益快速变革的必然要求。自驱动光电探测和用于物联网设备供电的室内光伏是两种可行的策略。考虑到简便低廉的制备方式,新兴的锑基钙钛矿衍生不仅替代了有毒的铅,同时还保有铅基钙钛矿优越的光电性能,如高吸收系数、相似的电子结构、类似的极化率,因此具有巨大的潜力。为满足电中性,锑基钙钛矿具有A3Sb2X9结构通式和两种可能的晶体结构——0D二聚体型和2D层状型。到目前为止,锑基钙钛
学位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如何有效利用清洁能源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通过电解水方法制得的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载体,然而氢气的储存和输运条件苛刻,且当前的析氢电极催化剂以贵金属为主,极大的限制了电解水在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因此寻求更加高效且廉价的析氢催化剂成为了热门研究方向。另一方面,离子电池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电能存储和输运的有效载体。对于电池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应用广泛
学位
弯液面诱导涂布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制备大面积有机电子器件的溶液加工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深刻理解弯液面中流体行为对有机分子晶体成核、生长的影响,对指导有机半导体薄膜的沉积,提高薄膜结晶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结合实验,系统地研究了弯液面诱导涂布法中溶液蒸发、流动和传热行为对有机半导体薄膜形貌与结晶质量的影响规律,具体如下:1.弯液面诱导涂布中溶剂组分对并苯类有机半导体薄
学位
突触作为大脑信息处理的最基本单位,由于其自身的可塑性,使得大脑的工作拥有超高的鲁棒性和容错率。因此,开发具有突触可塑性行为的电子器件对构建人工神经网络以实现类脑运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类突触器件中,基于电荷存储机制的低维半导体材料晶体管在突触行为的模拟中拥有巨大的研究和发展潜力。利用电荷存储优异的电荷保持特性,晶体管在通过栅压调控进行逻辑处理的同时又可以通过电荷存储的保持性实现“存-算”一体,同
学位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MHPs)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如缺陷耐受性高、电荷传输能力强、带隙可调节、荧光量子产率高以及溶液可处理性等等,目前已成为一种热门研究材料,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光电器件中。其中,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s)是MHPs材料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调节钙钛矿前驱体溶液的组分,可以容易地改变钙钛矿的发光光谱,实现从红光到蓝光波段的连续可调,且发光光谱较有机发光二极管而言色纯度
学位
顶发射有机发光二极管(TEOLED)因其具有响应速度快、自发光、分辨率高、亮度高、可实现柔性、功耗低、开口率高等优点已经在各类主动显示产品上得到广泛应用,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电视机、电脑、掌上游戏机等。然而,TEOLED仍然存在着效率低、滚降大、色纯度不高等问题,这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为了提升TEOLED的性能,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首先,我们设计了 mCP/B4PYMPM这
学位
过氧化氢(H2O2)不仅是一种高价值的工业化学品,而且是一种潜在的有吸引力的能源载体。传统生产H2O2的方法包括蒽醌氧化法、醇氧化法和电化学合成法等。然而,这些方法面临生产过程中耗能高、产物纯度低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清洁和低能耗的新型H2O2制备技术。以太阳光为驱动力的光催化法生产H2O2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有机半导体材料因其来源广泛、稳定性好、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在光催化领域受到越来
学位
表面分子自组装和表面化学反应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在固体表面实现了一系列新颖的有序的纳米结构的构筑。这些纳米结构可以通过有机分子的结构设计,添加不同的官能团从而获得不同的反应路径以及产物。在本论文中所采用的是多官能团的有机分子,一般是含氮含氧的有机物,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超高分辨率成像方法,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系统研究了这类有机分子在表面的组装行为,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