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山西传统村落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以沁河流域S村为例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传统村落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场域。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沁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S村为样本,来对传统村落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问题进行研究。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交代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认为实现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从而进一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第三部分是以沁河流域S村为例,阐述传统村落文化发展的成效,主要有完善保存村落文本资料,极大改善村内生态环境、产权置换开发核心保护区、执行规划整治村内街巷、保护修缮公共建筑、繁荣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六个方面。同时,分析了传统村落文化创新性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诸如传统民居活态利用率低、文化产品创新不足、代表性的仪式活动欠缺、文化旅游服务创意不足等,进而剖析了问题背后存在着建设资金缺乏、创新人才不足、村民文化自信缺失、创新观念缺失等深层次原因;第四部分是针对统村落文化创新性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主要由充分落实法规政策、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一支人才队伍、增强村民文化自信、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几个方面。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关注乡村文化建设问题,以沁河流域S村为代表来研究山西传统村落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问题。对于更好地开展乡村全面振兴,以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方面具有很强的理论研究价值,另一方面也有迫切的实践探索意义。
其他文献
抗战勤务是服务于战时需要的勤务活动,是一个特定的军事概念,它随着抗日战争的发生而出现,是保障抗战获得胜利的重要条件。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保障军队物资需求,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各个根据地有序推进抗战勤务工作,有力地支援了抗战。作为敌后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抗日战争中占据着关键的战略地位,其所辖区域的环境较之其他地区更加艰苦,抗战勤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亦更加困难和更具特点。通过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中村改造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造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城中村改造中村民参与的有效性缺失成为实践和理论界亟待回应的问题。现阶段象征性的村民参与是城中村改造中村民参与的常态。村民参与存在被动、无序化、形式单一、内容片面、结果虚置化等问题,理论层面上城中村改造中村民参与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理论的指导。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及实地
期刊
影视剧是大众化的文化产品,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和信息的便捷性深受大学生喜欢,是国家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大学生提供着重要的精神食粮,更是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影视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无声能量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经济全球化进展加速,成为不可扭转的时代潮流。为顺应时代潮流,中国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交流,让世界认识飞速发展中的中国。但是,西方的“中心意识”强烈,大多数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十分肤浅,流于表面,无法全面地理解中国的国情、政策等,对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存在着极深的偏见和极大的误解。西方国家宣扬“中国威胁论”、“中国渗透论”,这都
学位
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程度逐步加深,为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互知互信以及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其中,非洲作为中国向西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在“一带一路”沿线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新世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给中非合作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的机遇,中非之间越来越重视人文交流。“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文化走入非洲,不仅使非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