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锰、铜营养失衡的生理与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锰(Mn)和铜(Cu)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Mn、Cu营养不足或过量都会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土壤Mn污染日益严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世界上约35%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安全受到包括Mn在内的重金属污染的威胁。因此,提高小麦耐重金属胁迫能力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通过施加外源植物激素类物质和植物营养元素等提高植物耐重金属胁迫能力,已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除受Mn等重金属胁迫之外,小麦作为对缺Cu高度敏感的植物,缺Cu能够导致小麦不育减产。但是Cu是如何影响小麦育性以及小麦中Cu营养平衡的调控机制都还尚不清楚。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 L.)的遗传特性与小麦十分相似,且具有基因组简单、易转化等特点,已逐渐成为小麦基因功能研究的理想模式植物。本研究通过表型鉴定、光合系统和抗氧化生理分析、基因表达和元素测定等方法探究外源水杨酸和硫素在波兰小麦(Triticum polonicum L.)响应Mn胁迫中的生理调控作用,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和XRF元素成像等技术对二穗短柄草中Cu营养调控基因BdYSL3和SPL7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以期揭示Cu营养影响二穗短柄草育性的分子机制,为小麦Cu营养平衡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Mn胁迫使植株根和地上部分干重分别下降了50%和18.3%,植株表现出明显的毒害症状。过量Mn能够损害植物的光合系统,降低光合作用效率,使波兰小麦地上部位的K、Ca、Mg、Zn和Fe含量分别下降20.4%、39.2%、41.2%、24.5%和33.8%,提高H2O2和MDA含量,从而引起氧化胁迫。通过施加外源SA能够减少Mn胁迫下Fe、Zn和Mn由根向地上部转移,增加植物对Ca的吸收和Mg向地上部的转运,波兰小麦Mn胁迫下叶片中CAT、GR、APX、DHAR、GSH和As A的活性和含量施加外源SA后分别提高了45.4%、37.1%、160.25%、20.2%、12.2%和26.2%,有效减少Mn胁迫下植株体内的活性氧含量和脂膜过氧化程度,从而明显缓解Mn对波兰小麦的毒害作用。因此,外源SA主要通过抑制Mn向地上部分转运,提高植物抗氧化能力和调节植物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分配来提高波兰小麦对Mn胁迫的耐受性。(2)营养元素的施加可以调控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效应。通过适当浓度的硫营养供应能有效抑制Mn向地上部转运,提高植物抗氧化能力,减少氧化胁迫对植物造成的损伤;Mn胁迫下供应10 m M的硫营养使Tp GSH1和Tp GS在叶片中的表达量分别上调了62.5%和29.3%,而在根中的表达量则分别上调了160.34%和83.02%,促进GSH-Mn复合物的形成,并区隔于细胞液泡中进而缓解细胞伤害。然而,过量硫营养的施加不能明显缓解Mn胁迫对波兰小麦的毒害作用,这可能与过量的硫酸盐引起的渗透胁迫有关。(3)以二穗短柄草作为小麦的模式植物,研究Cu营养在植物体内的转运过程。研究发现,BdYSL3在各生长发育时期的不同叶片中具有较高表达,其表达量在各组织中均受缺Cu诱导,BdYSL3主要在维管组织的韧皮部和花器官中的柱头和子房中表达。敲除BdYSL3导致二穗短柄草植株对缺Cu高度敏感,ysl3突变体植株在Cu由老叶向幼叶和地上部分旗叶以及花器官中的子房和雄蕊的运输过程中存在缺陷,导致开花延迟2周、育性降低36.3%、籽粒变小和产量降低31.3%。综上,二穗短柄草中BdYSL3参与了各个组织器官间的Cu转运过程,对二穗短柄草的育性和籽粒产量至关重要。(4)将二穗短柄草中的BdSPL7转入拟南芥spl7突变体发现BdSPL7不仅能够使突变体材料恢复正常表型,而且使spl7突变体中At SPL7的下游基因COPT2和FSD1的表达恢复正常;原生质体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BdSPL7定位于细胞核中。BdSPL7在各个时期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叶片中的表达量较高,BdSPL7在各组织的表达不受缺Cu和缺Fe诱导,但却受Cd处理诱导。二穗短柄草中SPL7的功能缺失导致植株对缺Cu高度敏感,敲除SPL7同样影响了二穗短柄草中Cu由老叶向幼嫩组织和地上部位生殖器官的转移。结合spl7突变体材料中BdYSL3的低水平表达量和BdYSL3启动子区DNA特异结合位点分析发现BdYSL3是SP7的下游基因,此外敲除SPL7同样导致植株育性降低32.3%,但并不影响植株的花期和籽粒大小。结果表明SPL7在二穗短柄草Cu营养平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通过转录调控包括BdYSL3在内的下游基因调控Cu向地上部分生殖器官的转运,从而确保植物的正常繁育。
其他文献
体细胞核移植(SCNT)技术可以使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在卵母细胞胞质的重编程下,逆转到全能状态,并发育成完整个体。SCNT技术在转基因动物研究、保护珍贵濒危物种、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种畜、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观遗传调节机制和治疗性克隆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目前,SCNT技术已经成功克隆了超过20多种哺乳动物,并在宠物克隆和畜牧养殖上实现部分商业化。然而,SCNT的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克隆效率低的问题,供体细
学位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7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腹腔镜手术)和对照组(开腹手术),各3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相关情况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患者下床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
期刊
制造服务化转型是我国制造企业摆脱“高能耗、低效率、低附加值”粗放型增长并攫取微笑曲线两端利润空间的战略选择。制造服务化意味着制造企业要跳出“服务产生成本”的传统思维定式,将服务的角色从“产品的质量弥补者”转变为“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来源”,并最终转变为“企业利润的制造者”,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到企业内部服务意识和服务文化的渲染和贯穿,更涉及到实践操作中独立服务部门的设立、对服务人员在客户关系管理、专业技
学位
1、水稻穗退化是一种严重的生理缺陷,会导致水稻产量显著下降。在本研究中,我们对一份由籼稻保持系宜香1B经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得到的穗顶端退化突变体(apa1331)进行了表型鉴定及功能分析。apa1331的顶端小穗退化,退化率高达54%,产量显著降低。组织化学分析和TUNEL检测显示apa1331的穗退化是由于其顶端小穗中活性氧(ROS)的高累积和DNA断裂所引起。与Mutmap结合的遗传作
学位
水稻稻粒黑粉病主要为害水稻不育系,已成为限制我国杂交稻制种的主要病害因素。应用和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粒黑粉病的有效手段,然而抗稻粒黑粉病的水稻资源及抗病机制研究滞后。鉴于此,本研究通过连续三年田间人工接种稻粒黑粉病菌强毒力菌株试验,对目前生产上应用的78份水稻不育系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稻粒黑粉病鉴定,从中筛选到高抗稻粒黑粉病水稻不育系4766A。进一步运用RNA-seq技术对抗病不育系4766A和感病
学位
哈维与罗萨沿着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框架,根据变化了的社会现实,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扩张与时间加速问题,切中了时代之痛。但是,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批判与解决都不及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与彻底。哈维虽然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扩张问题展开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但却因过度聚焦于空间,对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的论述往往服务于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方式的批判,最终导致其空间问题的解决之道放弃了资本逻辑
期刊
蓝花丹是一种多功能型园林观赏药用植物,因其极佳的观赏价值和根部积累的大量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白花丹素,越来越受到园林植物造景和医学商业开发应用的关注。近年来,建立生物反应体系离体培养植物毛状根已成为一种生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手段。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调控及其生物合成机制的相关研究仍是学术界研究热点,至今一些问题未有满意的答案,尤其对特定植物,如本研究中的蓝花丹,仍缺乏有针对性的调控技
学位
磷是植物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之一,植物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都离不开磷的参与。土壤中存在总磷含量高,植物可利用磷含量低的“遗传性缺磷”现象,因此保证作物产量而施用磷肥是必需的途径。然而磷矿资源在不久的将来会消耗殆尽,此外过量施用磷肥还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近年来,植物耐低磷分子机制研究多集中在模式物种上,在玉米(Zea mays L.)中的研究相对匮乏。以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基础的多组学研究策略有助于从整体上
学位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原产我国,是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桂花开花时期色彩艳丽花香浓郁,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同时还是天然香料物质主要来源之一。根据花色和花香变化程度,桂花开花时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初花期、盛花初期、盛花期、盛花末期。目前虽有数个花色和花香相关基因被克隆,但对桂花花色和花香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以桂花‘金玉台阁’为材料,通过对开花四个不同阶段
学位
玉米是杂种优势利用较早和最为广泛的主要粮食作物。解析玉米产量相关性状及其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中亲优势的遗传基础,对玉米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362份骨干自交系组成的关联分析群体(GWAS群体)为基础材料,选用Zheng58、Chang7-2、SCML103、18-599和SN8-1-1作为测验种,分别与关联分析群体(GWAS群体)组配得到总共808个F1后,按GWAS群体遗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