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扩散磁共振成像的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及视觉白质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479977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扩散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MRI)能够测量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是评估组织微结构特性的有效手段。并且,dMRI是目前唯一被广泛应用于白质纤维束无创可视化的成像技术。然而,dMRI在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上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仍有很多的应用场景值得探索。因此,本文试图利用dMRI微结构特征及脑白质纤维束追踪技术,为临床和基础科学问题提供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开展了以下研究:(1)探究体素水平的dMRI微结构特征能否改善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病灶探测;(2)利用dMRI纤维束追踪探究手术前后斜视患者主要白质纤维束的微结构特性;(3)结合dMRI纤维束追踪及血氧水平依赖对比(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BOLD)功能磁共振成像探究视放射(optic radiation,OR)子束的白质功能意义。研究一,基于dMRI的FCD病灶自动探测:FCD病灶的精准探测是切除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研究利用体素水平的dMRI微结构特征及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e,T2WI)强度特征实现FCD病灶自动分类识别,以探究dMRI在FCD病灶自动探测方面的价值。本研究使用12例FCD患者的1.5T MRI数据对GPML(Gaussian processes for machine learning)和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分类器进行训练及交叉验证,并比较单模态与包含dMRI特征的多模态特征对GPML分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VM(AUC=0.69)相比,本研究提出的GPML(AUC=0.76)范式性能更优,且对不平衡数据集更加鲁棒。同时,基于dMRI特征(AUC=0.63)与基于T2WI强度特征(AUC=0.64)的单模态GPML性能相近。并且,包含dMRI特征的多模态特征能够显著改善GPML的性能。上述结果表明,基于包含dMRI的多模态特征结合GPML能够显著提高FCD病灶探测的精度,为FCD病灶精准探测提供了新思路。研究二,手术前后斜视患者的主要白质纤维束研究:本研究通过dMRI探究斜视患者术后视觉功能改善的神经机制。本研究收集了恒定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n=19)、手术后(n=15)及健康对照(n=20)的dMRI数据,并评估了眼优势(ocular dominance,OD)和立体视。本研究首先计算24个重建白质纤维束的平均扩散率(meandiffusivity,MD)和各向异性值,然后评估这些纤维束微结构参数的组间差异。此外,本研究评估了 OD与微结构参数变化的绝对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所有患者术后都恢复了正常的立体视,但大多数患者的OD仍然异常(9/11)。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MD沿左侧丘脑前辐射(anterior thalamic radiation,ATR)、左侧弓状束(arcuate fasciculus,AF)、左侧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tract,CST)、左侧扣带束扣带部(cingulum cingulate,CGC)及左侧下额枕束显著下降。并且,OD与左侧ATR、左侧AF、左侧CST及左侧CGC的MD变化绝对值呈现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手术后立体视的恢复可能与视觉空间相关纤维束的微结构变化有关。此外,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平衡的双目输入可能更有利于包括立体视在内的双目视觉功能的改善及恢复。研究三,人类OR子束的群体感受野(population receptive field,pRF)评估:尽管大脑白质功能活动已经被可靠的探测,但基于dMRI重建及分割的OR子束的白质功能意义尚未被探究。本研究选用来自人脑连接组计划的7T视网膜拓扑公开数据集重建OR,并根据其终点初级视觉皮层(V1)处的感受野特性将其分割成纤维子束。本研究制作了不同约束度的白质mask以抑制灰质信号的干扰,从而获得了不同约束度的OR子束(约束度1、约束度2及约束度3子束),并利用pRF模型评估这些子束的感受野特性。本研究评估了约束度1子束与其终点V1处的pRF参数一致性,同时,分别评估了约束度2子束,约束度3子束与约束度1子束pRF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约束度子束的pRF参数都符合标准的视网膜拓扑特性,并且约束度1子束与其终点V1处的pRF参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另外,约束度2子束、约束度3子束都与约束度1子束的pRF参数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表明OR子束的评估没有受到邻近灰质信号的污染。上述结果表明OR子束BOLD信号表征了高保真度的视觉信息。综上,本文研究表明dMRI结合特定的分析范式为FCD病灶自动探测、斜视术后立体视恢复的神经机制及OR子束功能意义的探究等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促进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于多媒体的需求日益增长:更高的视频分辨率,更小的视频压缩体积,更多样的浸入式视频格式如全景,点云等。这些需求随着编码技术的不断提升逐渐得到满足,但是另一方面,更复杂的编码结构,更多样的视频内容模式和视频格式支持,如屏幕内容编码(SCC)和全景视频编码,也意味着更高的编码复杂度和更多样的视频格式优化。因此对于现有编码器的复杂度加速优化和全景视频格式的优化都是十分值得研究的方向
学位
不锈钢暴露在较苛刻的大气环境下(含氯化物),大气腐蚀就会发生。常用金属材料在我国西部盐湖大气环境中的腐蚀研究调查表明,碳钢、耐候钢在盐湖大气环境中表现出较低的腐蚀速率,而具有良好耐蚀性的铝合金、不锈钢等钝化金属的腐蚀情况却异常严重,腐蚀速率甚至高于多数沿海地区及酸雨地区。目前关于不锈钢大气腐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大气环境,前人针对温度、相对湿度、湿润时间和沉积盐等环境因素对不锈钢大气腐蚀的影响开展
学位
Al-Zn-Mg合金属于典型的可热处理强化型铝合金,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比强度、优异的热挤压性能和良好的焊接性能等特点而被作为挤压型材应用于高速列车车体上。随着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Al-Zn-Mg合金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同时,对材料自身的机械性能和抗应力腐蚀性能也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目前工业上常规的时效工艺很难使Al-Zn-Mg合金同时兼具高强度和优异的抗应力腐蚀性能,因此新型时效工艺的开发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然而粗放型的生产模式使得经济发展始终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我国的工业系统,在为国家生产总值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水环境污染和大气污染。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发展存在高能耗、高污染、能源利用率低等现实问题,也使得环境治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为此,我国政府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和碳达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污染防治的思路也从末端治理向全
学位
先天或后天损伤导致的组织缺损,是临床上常见问题。采用传统手段治疗存在效果不明显、需要二次手术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生物学和材料学的发展,复合干细胞和生物材料的组织工程技术诱导组织再生为这类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水凝胶是一种高保水的高分子材料,其丰富的含水量与天然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类似,常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海藻酸盐是从海洋褐藻中提取的天然多糖类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在二价阳离子如Ca2
学位
针对重大疾病的成像、诊断、靶向及治疗,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上已取得了不少进展,然而在临床应用上却不尽人意,主要因为缺乏高效安全的药物传输技术。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多功能纳米材料,整合诊断、靶向和图像引导,提升治疗效果。本文通过静电雾化技术开发了具有“双核-单壳”结构的多功能微纳米微载体,可用于药物递送的各个层面,包括药物缓释、生物利用度增强、选择性药物释放、成像以及药物的可控递送。论文通过一系列的台式
学位
蒸汽发生器的传热管是压水堆核电站以及其他新型堆的重要结构部件之一。传热管长期服役过程中,腐蚀损伤的发生与发展通常起源于材料表面或近表面区域,且传热管在出厂、运输与安装的过程中通常会经历校平机械处理、表面划伤、高速喷丸等强烈塑性变形过程,所以材料表面状态严重影响其长期服役性能。因此,探究表面状态对传热管在服役环境下的长期腐蚀行为与短期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关键部件的安全服役与未来构件设计与
学位
本文以第二代抗热腐蚀单晶高温合金/MCrAlY涂层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了光学显微镜(OM)、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技术(XRD)等手段,开展了实验合金基体的长时服役损伤行为、喷涂MCrAlY涂层实验合金的界面组织演化特性以及持久性能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开展了第二代抗热腐蚀镍基单晶合金在不同近服役温度条件下长时热暴
学位
NLRP3炎性体是一种在各种刺激下组装的细胞内多蛋白复合物,它控制caspase-1的激活,并调节IL-1β和IL-18的分泌。NLRP3炎性体的激活已被发现与很多慢性疾病息息相关,包括肺部纤维化、阿尔兹海默症、动脉粥样硬化、肥胖及癌症等。当前,多种纳米材料已被发现能够通过溶酶体破裂、活性氧物种产生、钾离子外流等途径激活NLRP3炎性体,引发纤维化疾病,这与其特有的理化性质密切相关。而环境和食品中
学位
疏水颗粒与界面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类具有动态润湿的流固耦合问题。这种现象不仅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而且对工业生产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这类流动问题不仅包含着移动接触线、界面毛细波和流固耦合等一系列非定常复杂流动现象,还涉及到浸润性、运动颗粒的直径和速度等多种影响因素,其中的流动机理尚未得到深刻认识。本文结合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聚焦颗粒的运动状态与流体界面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了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