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施秉县苗族刻道文化传承研究

来源 :贵州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3160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苗族刻道文化广泛存在于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黄平、镇远等地,在安顺、毕节、黔西南等地也有零星传播。它以苗族刻木记事为形式和苗族开亲古歌为内容,记录了苗族地区母系氏族社会婚姻家庭文化,反映了苗族地区历史上的经济、文化、社会等风貌,是研究苗族婚姻文化习俗的重要活态资料。2006年,施秉苗族“刻道”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后,“刻道”也从传统苗族民间文化向地方文化符号转型,苗族“刻道”作为施秉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也逐渐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自申遗成功以来,施秉县通过各种方式的传承和宣传为刻道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刻道文化的传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实际的传承中仍面临一定的困难和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以施秉县苗族刻道文化的传承为对象,探讨刻道文化当下的现状及内容,并就传承的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刻道文化传承的困境,对其传承发展进行思考。在研究中,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施秉苗族刻道文化传承进行审视:首先,在施秉苗族刻道文化源流及传承环境方面,通过对施秉苗族“刻道”起源口述故事的整理和分析,对施秉苗族历史上的姑舅表婚习俗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当地苗族婚礼上的“刻道”对歌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是对历史上母系社会文化的记录,并结合刻道文化传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总结了传承现状。其次,对施秉苗族刻道文化的载体和内容进行介绍和归纳,从“刻道”载体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再次,通过对苗族刻道文化的传承方式及传承缘由进行分析,探讨苗族刻道文化传统功能与现代功能的类型。由于刻道文化功能的嬗变,使其传承方式也随之调适,文化功能与传承方式的变化成为当前施秉刻道文化在非遗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现实基础。最后,论文对施秉苗族刻道文化当前的传承困境和路向进行了综合分析,揭示施秉苗族刻道文化在传承方式、传播渠道、研究力量、传承机制等方面仍面临一定的困境,刻道文化的破境重生需在营造文化传承环境、健全文化传播渠道、加强文化研究力量、优化传承机制等方向下足功夫。通过对施秉苗族刻道文化的研究,可以发现:作为对苗族历史文化的留存,施秉苗族刻道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在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如何做好后申遗时代的刻道文化传承便关系到施秉县域的文旅经济和品牌资本的建设。这也要求刻道文化的传承需在文脉的延续中,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发掘新的文化功能和价值实践。因此,刻道文化的传承研究也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必要工作,对于传承民间优秀文化,培育地方文化软实力,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文化功能的现代转型,服务地方和国家的文化战略具有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土地制度影响到国民生活的安危、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传统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最大的生产生活资料是土地,并为此以土地产生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经济生活、社会习俗等,进而建构出一套与土地相关的制度体系。土地所有权的变动对民族关系亦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地权变动攸关瑶族生计、瑶汉关系及粤北瑶族地区的社会秩序。本文以历史人类学的视角,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通过所搜集整理的契约文书、档案资料、图片
学位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在培养创业就业人才举措上的一个重大创新,能够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融通,培养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职业教育人才。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将“1+X”职业技能证书与《汽车营销》课程的教学实践融通,开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中职学校《汽车营销》课证融通的课程开发,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水平和职业素养,适应社会发展,对接地方产业,为行业企业培养紧缺的技能型人才。本课程开发基于教育部提出的“
学位
党在十九大报告创新性地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对各领域的广泛渗透,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实现资源整合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民族地区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束缚,往往过度依赖资源禀赋来发展经济,乡村振兴之路受到诸多限制。数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广东民族地区是广东省经济发展薄弱地区,加快补齐民族地区经济发
学位
在“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背景下,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贵州省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要求既要凸显传统村落文化内涵,又要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建立别具风格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长效机制。目前,贵州省传统村落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本文将选取贵州省传统村落数量较多、文化保存较好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研究区域,选取黔东南苗族和侗族的两个典型村落分析,比较
学位
<正> 在感染单纯疱疹病毒(HSV)的细胞膜上和病毒颗粒本身已鉴定出4个糖蛋白——gC、gB、gE和gD。其中,gB具有Ⅰ型和Ⅱ型HSV(HSV-1和HSV-2)的共同抗原决定簇,是HSY感染性所必需的成份。作者用免疫吸附柱从感染HSV-1的Vero细胞中提纯gB,检测了gB作为HSV成份疫苗对小鼠的保护效力。制备出抗gB单克隆抗体(McAb),将其结合到经溴化氰活化的Sepharose 4B上,
期刊
针对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发展迅速,但太阳能的间歇性与波动性易造成发电不稳定的问题,为进一步保障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健康稳定发展,基于当前光伏发电技术的主要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探讨了水上光伏技术,通过将地面光伏与水上光伏相比较,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优点与缺点,以达到保障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长期健康顺利发展的目的。
期刊
劳动教育课程是少先队践行劳动教育理念、实现劳动教育目标、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构建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体系不仅是少先队开展劳动教育的整体规划,也是有效提高少先队员劳动素养的必由之路。校外青少年活动基地作为蕴含丰富劳动教育资源的重要场域,是少先队开展劳动教育的不二之选。依托校外青少年活动基地进行少先队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可以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丰富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创新劳动教育实施的形式、完善劳动
学位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游戏逐渐进入大众的视线,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在手游行业高速增长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隐患,而手游企业普遍缺乏危机管理体系便是其中之一。在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呈现出传播主体多样性、传播渠道多元化等特点,危机的发生远比过去更加频繁、影响也更为深远,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企业没有构建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便无法提前觉察并快速响应危机事件,使得事件扩
学位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东南西北地区气候地形多样、生产方式不同,遂各成体系,生成了千姿百态的村落,演变成不同的村落空间,衍生了丰富多样的村落文化。三门塘坐落于我国西南边陲,位于贵州与湖南两省的交界地带,属贵州天柱县管辖,清水江穿流此地而过。村落依托周围资源和自身优势,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村落。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三门塘村落出现空心化、老龄化的现象,文化空间出现了失衡。村落一经消失
学位
本篇论文尝试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角出发,以贵州羌族与周围其他民族在国家的发展历程为背景展开论述,来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部分羌族人民在几百年前由于战乱等原因从四川茂县辗转迁徙到贵州江口。历经沧海桑田,在民族身份得到成功识别之后,在二维层面中基于民族情感和民族发展等内外原因,贵州羌族人民在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下前往四川茂县学习本民族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后又将所学传授给寨子里面的其他人。对于文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