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产业优势理论是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在我国兴起的一种区域经济理论的新思路。国内学者们的研究涉及到了区域优势产业的内涵、分类与发展阶段、评价指标体系等,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分析研究,作者发现大部分研究主要着眼于区域产业优势的辨别与评价方法体系,例如利用“区位商模型”评价不同区域的产业优势,很少涉及到剖析特定区域产业优势产生根源。因而,这些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国外学者对产业优势产生的原因有较为成熟的研究模型,主要是利用“企业体系模型”进行分析解释,但是他们主要研究不同国家的特定产业优势,把目光聚焦在国家层面。不同国家具有明显不同的产业优势,例如日本在消费电子、相机、机械、复印机、汽车上面具有优势;美国在高新技术产业和咨询、金融、影视等服务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德国在机械制造和化学产业方面具有优势;英国在金融服务、咨询、广告传媒、制药等产业具有优势。这种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一个地大物博、多民族、多样性文化国家很难用同一种模型来解释。例如在我国有吴越之地,齐鲁之邦,燕赵之风,荆楚之韵,既有经济的不同模式(不同的企业体系),又有制度文化的不同特点。因而,研究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的产业优势具有重要价值。
大量的研究表明上海、广东和浙江三大区域的产业优势具有明显的差异。例如浙江在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上海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办公用品制造等产业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广东是产业优势集中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产业。
因而本文选取这三个区域作为研究的样本,对区域产业优势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构建“区位商评价模型”,利用相关数据对上海、广东和浙江产业优势进行评价,辨别出三大不同区域各自特定的产业优势。然后,分析上海、广东和浙江各自的企业体系,构建具体的“企业体系模型”,发现它们的企业体系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都具有独特的体系。最后,利用它们各自独特的“企业体系模型”,勾画出几条反映对应企业体系特征的轨迹,分别对上海、广东和浙江产业优势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解释。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产业优势差异,但在同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产业优势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具有各自独特优势产业。另外,一个国家或区域的产业优势不是随意形成的,而是取决于这个国家或区域的企业体系,进而深层次上取决于制度和文化因素。同时,研究的结论也启示我们,一个国家或区域的企业体系既具有动态演进特征,又体现出路径依赖性。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也不是随意改变的。各个国家或区域企业体系不会趋同,而是会沿着各自路径向其特有的方向动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