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⑴观察不同病因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未予降压干预的高血压变化规律;⑵探讨不同病因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高血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的连续登记发病48小时内入住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医院并被诊断为缺血性卒中的患者269例,并对入选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搜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相关辅助检查,参照缺血性卒中改良TOAST分型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心源性栓塞型、急性穿支微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病因型。分别动态监测各亚型组患者入院14天内的血压变化特点。盲法随访患者发病后3个月的死亡、残疾(BI<85或mRS>2)情况。分析不同时间段血压与3个月的死亡/残疾率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病因型缺血性卒中发病后3个月死亡/残疾率的影响因素。结果⑴前瞻性连续登记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医院住院的31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完成3个月随访的269例,失访率13.78%。269例完成3个月随访的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102例(37.9%),心源性栓塞型27例(10%),急性穿支微小动脉闭塞型83例(30.9%),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57例(21.2%)。⑵缺血性卒中各亚型一般资料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占85.9%,高于其他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源性栓塞型心脏病史发生率占89.9%,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穿支微小动脉栓塞型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⑶分别观察4组患者的高血压变化特点,分析不同时间点平均血压较入院时平均血压的下降值: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组患者入院时SBP平均值为159.71±21.54mm Hg,入院时DBP平均值为91.92±11.39mm Hg,入院24小时内平均SBP下降17.61±9.13 mm Hg,平均DBP下降7.55±0.75 mm Hg,至入院第3天平均SBP下降22.88±5.2 mm Hg,平均DBP下降9.31±3.79 mm Hg,至入院第14天平均SBP下降26.33±9.58 mm Hg,平均DBP下降11.92±5.50 mm Hg。心源性栓塞型组患者入院时SBP平均值为161.2±22.89mm Hg,入院时DBP平均值为93.8±11.82mm Hg,入院24小时内平均SBP下降21.69±10.15 mm Hg,平均DBP下降7.73±0.72 mm Hg,至入院第3天平均SBP下降27.6±7.31 mm Hg,平均DBP下降11.17±3.9 mm Hg,至入院第14天平均SBP下降28.2±5.8 mm Hg,平均DBP下降11.4±7.48 mm Hg。急性穿支微小动脉闭塞型组患者入院时SBP平均值为158.59±20.91mm Hg,入院时DBP平均值为91.67±11.37mm Hg,入院24小时内平均SBP下降18.08±8.24 mm Hg,平均DBP下降7.7±0.73 mm Hg,至入院第3天平均SBP下降21.16±4.44 mm Hg,平均DBP下降9.13±3.85 mm Hg,至入院第14天平均SBP下降22.59±5.82 mm Hg,平均DBP下降11.67±5.71mm Hg。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组患者入院时SBP平均值为158.62±20.11mm Hg,入院时DBP平均值为91.24±11.11mm Hg,入院24小时内平均SBP下降17.63±7.8 mm Hg,平均DBP下降7.26±0.58 mm Hg,至入院第3天平均SBP下降23.64±3.49 mm Hg,平均DBP下降8.61±3.56 mm Hg,至入院第14天平均SBP下降23.02±5.49 mm Hg,平均DBP下降11.37±5.64 mm Hg。结果显示,四组患者的平均血压在入院24小时内下降较快,入院2-3天内下降缓慢,入院4-14天内趋于稳定。各组之间平均SBP、DBP,平均SBP、DBP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以及平均血压下降幅度均无明显差异。⑷不同病因缺血性卒中患者不同时间段血压与发病后3个月死亡/残疾率的关系:入院时平均SBP、DBP与发病后3个月死亡/残疾率均存在J型关系,即血压过高预后较差,入院时SBP在140mmHg~170mmHg,DBP在80mmHg~90mmHg时预后良好,取平均值即入院时血压在155/85 mmHg时预后最好。各组患者入院时血压的最佳临界值无差异。入院24小时内平均SBP、DBP与发病后3个月死亡/残疾率均存在U型关系,即血压过低或过高预后均较差,SBP在140mmHg~170mmHg,DBP在80mmHg~90mmHg时预后良好,取平均值即血压在155/85 mmHg时预后最好。四组患者入院24小时内平均血压的最佳临界值无差异。入院2-3天内平均SBP、DBP与发病后3个月死亡/残疾率也存在U型关系。SBP在140mmHg~170mmHg,DBP在80mmHg~90mmHg时预后良好,取平均值即血压在155/85 mmHg时预后最好。四组患者入院2-3天内血压的最佳临界值无差异。入院4-14天内平均SBP、DBP与发病后3个月死亡/残疾率也存在U型关系,SBP在120mmHg~140mmHg,DBP在70mmHg~90mmHg时预后良好,取平均值即血压在130/80 mmHg时预后最好。四组患者入院4-14天内平均血压的最佳临界值无差异。⑸不同病因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3个月死亡/残疾率的影响因素:将血压和其他因素与各亚组患者发病3个月的死亡/残疾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组入院时NIHSS评分、男性、高脂血症史、入院24小时内SBP下降幅度与发病3个月的死亡/残疾率显著相关(P<0.05);心源性栓塞组入院时NIHSS评分、女性、年龄、入院24小时内SBP下降幅度与发病3个月的死亡/残疾率显著相关(P<0.05);急性穿支微小动脉闭塞组入院时NIHSS评分、高血压病、糖尿病与发病3个月的死亡/残疾率显著相关(P<0.05);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组入院时NIHSS评分与发病3个月的死亡/残疾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⑴不同病因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基本相同;⑵不同病因缺血性卒中患者相同时间段的平均血压与发病3个月死亡/残疾率的关系相同,最佳血压临界值亦相同;⑶24小时内SBP下降幅度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心源性栓塞型患者发病3个月的死亡/残疾率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