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补体C1q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LE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的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与补体C1q水平,探索上述指标与DKD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之间,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156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水平将纳入患者分为三组,即正常白蛋白尿(Normal albuminuria,NA)组71人、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组45人,大量白蛋白尿(Heavy albuminuria,HA)组40人。其中,MA组和HA组又归属为DKD组,而NA组则为NDKD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身高、体重、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酸(Uric acid,UA)、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胱抑素-C(Cystatin-C,Cys-C)、Lp-PLA2、补体C1q、UACR、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等一般资料和相关生化指标,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三组间一般资料的比较:本研究共纳入T2DM患者156人,其中NA组71人,MA组45人,HA组40人。三组间年龄、病程、SB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BMI、DBP、TC、TG、HDL-C、LDL-C、HbA1c、FB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间与肾脏相关指标的比较:三组间BUN、SCr、UA、RBP、Cys-C、UACR、eGFR、Lp-PLA2、补体C1q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UACR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UACR与年龄、病程、SBP、BUN、SCr、UA、RBP、Cys-C、Lp-PLA2、补体C1q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eGFR存在负相关关系。(4)DKD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SCr、Lp-PLA2、补体C1q是DKD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061、1.079、1.017、1.02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Lp-PLA2单项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5(P<0.001),95%CI为0.701~0.849,约登指数为0.525,最佳截断值为164.23ng/m L,敏感度为83.50%,特异度为69.00%。补体C1q单项检测的AUC为0.711(P<0.001),95%CI为0.628~0.793,约登指数为0.400,最佳截断值为178.10mg/L,敏感度为68.20%,特异度为71.80%。Lp-PLA2和补体C1q联合检测的AUC为0.794(P<0.001),95%CI为0.724~0.863,约登指数为0.464,敏感度为78.80%,特异度为67.60%。(6)Lp-PLA2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Lp-PLA2与TC、TG,LDL-C、SCr、UA、RBP、Cys-C、UACR、HbA1c、FBG存在正相关关系,与eGFR存在负相关关系。(7)补体C1q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补体C1q与BMI、SBP、TC、TG、UA、RBP、Cys-C、UACR、HbA1c、FBG存在正相关关系,与eGFR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1)DKD患者血清Lp-PLA2、补体C1q水平升高,血清Lp-PLA2、补体C1q是DKD的独立影响因素。(2)当血清Lp-PLA2>164.23ng/m L,补体C1q>178.10mg/L时,发生DKD的风险将增加。(3)Lp-PLA2与TC、TG、LDL-C、SCr、UA、RBP、Cys-C、UACR、HbA1c、FBG存在正相关关系,与eGFR存在负相关关系。(4)补体C1q与BMI、SBP、TC、TG、UA、RBP、Cys-C、UACR、HbA1c、FBG存在正相关关系,与eGFR存在负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痛觉内源性调控作用的变化;探索肌肉内热刺激对脊髓损伤痛觉内源性调控的可能影响;探索肌肉内热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病理性痛的丘脑MD和VM核团内P2X3受体介导的痛觉调控机制。方法1.行为学评估:大鼠建模前及建模后8-21天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测定前肢、后肢机械缩足阈值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2.S
学位
本文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停车楼为例,详细介绍了干式下垂喷头的原理,作用及其在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的实际应用,以及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如何快速排气的问题。
期刊
目的:1.了解陕西省人民医院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临床特征,探索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指导价值。2.探究EUS结合灰度分析在胃肠间质瘤和平滑肌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3.筛选预测胃肠间质瘤危险分层的EUS特征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03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行EUS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上消
学位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dbp A及其调控基因RELL1、JOSD1、VEZT、LMBR1L的表达,并分析dbp A表达与之相关性,为结直肠癌的诊治寻找新的靶点。方法:1、根据团队前期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dbp A-sh RNA-SW620细胞基因差异性表达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dbp A调控膜表达基因RELL1、VEZT、JOSD1及LMBR1L;2、用RT-PCR方法进一步分析验证dbp
学位
创伤合并海水浸泡后会进一步加剧机体损伤,由于海水的特殊性决定了海水浸泡伤的致伤特点:严重低温症、高渗性脱水、严重感染。因此,创伤合并海水浸泡伤情更加复杂,伤者致死率更高。明确海水浸泡后的致伤机制,对于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的救治意义重大。文章就创伤合并海水浸泡致伤特点及优先处置原则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方法制备dbpA(DNA binding protein A,DNA结合蛋白A)的重组蛋白,进一步制备dbpA单克隆抗体,为dbpA转化研究奠定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dbpA的调控基因粘附G蛋白偶联受体(GPR126),检测其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以及与dbpA表达的相关性,寻找相关作用信号通路,探索其作用机制,为结直肠
学位
路径规划是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行驶的必要条件。在车辆中高速行驶工况下,面对动态环境规划出安全可行的行驶路径,是实现自动驾驶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自动驾驶汽车中高速行驶时的避障路径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传统人工势场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有效的路径规划算法,尤其适合车辆中高速避障局部路径的规划。针对人工势场法应用于车辆中高速主动避障时规划能力不足,路径平滑度不足以及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
学位
目的:对比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以及临床危险因素与远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延安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病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多支血管病变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4例,其中22例因不符合纳排标准被排除,最终纳入患者102例,详细记录入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根据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将入组患者分为完全血
学位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负荷、分布对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脑梗死后患者卒中复发(缺血性及出血性)的影响,为LAA型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以指导临床对LAA型脑梗死生存患者制定更安全更科学合理的二级预防治疗计划。方法:在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前瞻性纳入了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
学位
本文针对对峙爆炸防御技术,研究了核爆中子、 γ光子、 X光多物理场对1km直径硅岩质小行星的偏转效应。数值模拟过程中,中子、 γ光子、 X光采用高空核爆的出壳能谱,这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太空核爆情形。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中子和γ光子的自由程相对较长,其在小行星表面的能量沉积效率更高,使小行星向外抛射物质的深度更大;由于X光的自由程相对较短,其在小行星表面的能量沉积深度较浅,尽管X光使小行星向外抛射物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