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液“相变可控”吸收体系捕集CO2的性能机理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uojishu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碳(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其中两相胺吸收剂因其巨大的节能潜力被认为极具应用前景,但仍存在液-液两相胺产物分离不便、固-液两相胺产物易堵塞设备等问题。对此,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构建固-液“相变可控”的两相胺捕集CO2的新思路,即通过相变阻断,调控相分离节点,使吸收剂在吸收塔中保持为低粘度液态,趋于饱和时,固体产物在分离塔内析出。本研究结合了液-液两相胺和固-液两相胺的优势,可实现产物的高效分离和工艺的稳定运行。本文考察了该体系捕集CO2的吸收、解吸、相分离及调控性能,并借助多种表征手段、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模拟明晰体系的反应、相变机理和阻断调控机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构建了三乙烯四胺(TETA)-2-氨基-2-甲基-1-丙醇(AMP)-N-甲基甲酰胺(NMF)固-液“相变可控”吸收体系。当TETA/AMP体积比为1:2,NMF占比70%时,在30 oC吸收温度下,吸收剂的相分离节点为0.85 mol mol-1。此前,吸收剂保持均相,最高粘度仅37.8 m Pa·s。此后,吸收剂中逐渐析出固体产物,至吸收负荷0.92 mol mol-1达到饱和。饱和后,沉积于下层只占总体积的42%的固体粉末集中了91%的CO2。在120 oC加热40 min的解吸条件下,吸收剂的第四次循环负荷达0.62 mol mol-1,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2)阐明了TETA-AMP-NMF捕集CO2的反应机理。多级胺TETA独立吸收CO2时,TETA两性离子按照伯氨基结合CO2-、叔氨基结合H+、CO2-与H+邻位分布的规律自去质子化,生成TETA两性单氨基甲酸酯(TETAH+CO2-);单级胺AMP独立吸收CO2时,需另一分子的AMP作为质子受体对AMP两性离子去质子化生成AMP氨基甲酸酯(AMPCO2-)与质子化AMP(AMPH+);本体系中TETA与AMP共同存在,TETA比AMP更高的CO2反应活性使TETA两性离子在自去质子化为TETAH+CO2-的同时,利用AMP作为质子受体生成AMPH+与TETA单氨基甲酸酯(TETACO2-)。(3)揭示了TETA-AMP-NMF的相变及阻断调控机制。相变阻断前,产物AMPH+与AMPCO2-在氢键网的作用下按照一定方向排列聚集,最终以晶状固体从溶剂中析出。相变阻断后,阻断剂TETA一方面通过优先反应与自去质子化机理降低过程产物的离子对数量,并生成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强度低和极性高的过程产物,使吸收过程中产物的溶解度增大;另一方面通过增强最终产物间的氢键及范德华作用,并降低其极性,以降低其在高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使相分离在接近饱和时才发生。最终部分TETA双氨基甲酸酯TETA(H+)2(CO2-)2通过与AMPH+和AMPCO2-产生联结,以晶状固体形式析出,部分直接以非晶状粉末形式沉淀。
其他文献
近年来,基于DNA的模拟酶(脱氧核酶,DNAzymes)引起了研究领域的新浪潮。G-四链体(G-quadruplex,G4)是一种特殊的DNAzymes,是富含鸟嘌呤的DNA单链,在阳离子作用下,经过折叠后形成的四链体结构,具有可编程、易修饰的优势。因此,G4在催化、传感和靶向药物等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其中,G4与血晶素(hemin)结合形成具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
学位
近年来,旋转泡沫填料反应器因其优异的传质效率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这种新型搅拌釜式反应器内部结构复杂、流动形态多变,传统实验方法很难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进而无法对其建立有效的模型进行合理放大,同时目前针对搅拌器的传质研究亦不够深入,所以严重阻碍了旋转填料泡沫反应器在工业上的应用和推广。针对旋转泡沫填料反应器目前存在的问题,本实验以反应器内多相流动为着手点,通过高速摄像机等手段对其气泡和液体流
学位
近年来,磁性纳米粒子(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因具有优秀的磁学性能、机械性能和比表面积等特点,而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材料,在生物医学、催化和固定化等方面均被广泛应用。其中,将MNPs应用于固定化酶,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即为对其进行功能化修饰。传统制备和修饰MNPs的方法是通过添加有机溶剂(如戊二醛、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过硫酸铵等)将MNPs与官能团偶联,以制
学位
单细胞分析能够如实反映细胞个体间的差异性,有利于研究生物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探究生命活动规律,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和方法。微流控芯片技术由于具有高通量、集成化程度高、自动化、微型化等特点,尤其是芯片内的微通道尺寸与细胞尺度接近,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的相关研究。将微流控芯片用于单细胞分析可以从单细胞水平解析肿瘤或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生化信息转化和调控机制,为生物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
学位
众所周知,农作物的生长总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有害昆虫造成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化学农药的出现曾在病虫害的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破坏了农田生态系统,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为了减少或替代化学农药使用,找到更好防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手段是当前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昆虫信息素是昆虫自身产生释
学位
精准构筑金属氧化物的空间结构是探明其构效关系及催化反应机理的前提。近年来,以自然界的生物材料为模板,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构建具有生物模板精细分级结构的新型材料备受关注。本论文以天然的油菜花粉为生物模板,制备具有生物遗态结构的Ce O2和Co3O4,分别用于CO催化氧化,并采用多种表征手段研究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及组成,揭示催化剂的构效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油菜花粉模板制备Pt/bio-Ce
学位
以蛋白质为代表的天然酶存在稳定性较差、制备和储存成本高、分离纯化困难等缺点。纳米酶模拟了天然酶的催化活性,且其制备成本低、催化活性高且可调,克服了天然酶存在的不足,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氧化铈材料的氧化还原机制独特,是一种优异的纳米酶材料,以氧化铈材料为基材,通过贵金属铂的负载,可以起到很好的协同效果,增强其纳米酶活性。然而,传统的化学制备法存在操作复杂、能耗大且在制备过程中易造成污染等一系列
学位
近年来,使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纳米材料在肿瘤部位催化反应生成有毒物质实现癌症治疗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然而治疗效果常受限于催化反应底物浓度的不足。硒化铜(Copper selenide,Cu2-xSe)是一类p型半导体材料,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多功能特性,被广泛用于肿瘤治疗。在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光照射下,Cu2-xSe可将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
学位
绿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其成竹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分。本文以绿竹为原料,采用水热—低共熔溶剂(DES)组合预处理法,发挥水热法选择性分离半纤维素与DES选择性溶解木质素的特性,实现绿竹三大组分的绿色高效分离,促进绿竹纤维素的酶解糖化。首先,分别考察了水热预处理阶段水热温度、水热时间及绿竹与水固液比对水解液中木糖浓度、半纤维素脱除率、纤维素及木质素保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热温度和
学位
CO2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主要温室气体。一系列针对CO2治理的措施得到开发,其中CO2加氢不仅能减少CO2排放,还能将CO2转化为有附加值的CO、甲烷和甲醇等C1化学品,是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手段。过渡金属层状硅酸盐具有比表面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在催化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本论文将Pt纳米颗粒负载于过渡金属层状硅酸盐材料,通过原位还原技术分别构建了两类双活性中心催化剂用于CO2加氢制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