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于秀辰教授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用药规律总结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zr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人数正逐年递增。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与肥胖、代谢综合征、脂肪肝、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西医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治疗主要以降尿酸为主,但临床应用的降尿酸药物不良反应多、副作用大,且个别药物价格昂贵,而中医药在防治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方面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故研究中医名家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经验,具有很重要的价值。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于秀辰教授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用药规律,促进其学术思想的传承。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2年4月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就诊,并经于秀辰教授开具处方的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5数据挖掘系统和Microsoft Excel,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中医诊断、合并症、舌脉、方药及分期用药等方面进行挖掘。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病例117例,共计170诊次。其中,未发作过痛风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40人(医案69例),痛风77人(医案101例)。其中男性患者90例,女性患者27例,男性远多于女性。患者中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76岁,其中30-39岁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为50-59岁、60-69岁、20-29。2最常见的合并疾病为高脂血症(56.41%),其次分别为脂肪肝(48.72%)、高血压(32.48%)、2型糖尿病(17.09%)、冠心病(9.40%)、慢性肾脏病(7.69%)、脑血管疾病(0.85%)。3常见的症状是性急易怒、乏力、眠差、口干、大便黏滞不畅;常见的舌质为舌淡红、舌有裂纹、舌胖大、舌边有齿痕等;常见的舌苔为苔薄白、苔腻、苔黄、苔薄黄等;常见的脉象为脉滑、脉弦、脉沉等。其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常见的症状为眠差、性急易怒、乏力、口干、大便黏滞不畅、畏寒等,常见的舌质为舌淡红、舌胖大、舌有裂纹、舌边有齿痕等,常见的舌苔为苔薄白、苔薄黄、苔腻、苔黄等,常见的脉象为脉滑、脉弦、脉沉等;痛风常见的症状为性急易怒、关节痛、小便黄赤、乏力、眠差等,常见的舌质为舌淡红、舌有裂纹、舌胖大、舌边有齿痕等,常见的舌苔为苔薄白、苔腻、苔黄、苔薄等,常见的脉象为脉滑、脉弦、脉沉等。4常用的基础方有6个,按照使用频率依次为四君子汤、升陷汤、四妙散、玉液汤、健运汤、四逆散。其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常使用5个基础方,按照使用频率依次为四君子汤、升陷汤、玉液汤、健运汤、四逆散;痛风常使用4个基础方,按照使用频率依次为四君子汤、升陷汤、四妙散、健运汤。5常用的中药有黄芪、伸筋草、虎杖、炒白术、莪术、三棱、清半夏、茯苓、决明子、白芍等。很多药物是固定剂量,如三棱10 g、莪术10 g、清半夏9 g、柴胡6 g、升麻10 g等,少数药物会根据患者病情增减用量,如黄芪10-45 g,山萸肉15-45 g。其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常用的中药有黄芪、炒白术、伸筋草、虎杖、三棱、莪术、清半夏、决明子、柴胡、茯苓、白芍、山萸肉、党参等;痛风常用的中药有伸筋草、虎杖、黄芪、炒白术、莪术、三棱、茯苓、清半夏、决明子等。6药性以温、微寒、平为主,其次分别为微温、寒、凉,只有一味药的药性是热性。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其次分别为微苦、酸、咸等。药物归经以脾、肝、肺、肾经为主,其次分别为胃、胆、心经等。药物功效最多的是消积止痛,其次分别为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水消肿等。7常用的药对是虎杖-伸筋草、黄芪-党参-茯苓-炒白术、三棱-莪术、决明子-清半夏。8运用聚类分析,将药物分成4类:清半夏-决明子、党参-莪术-三棱-茯苓-伸筋草-虎杖-黄芪-炒白术、柴胡-升麻-白芍-山萸肉、知母-荷叶-佩兰-鸡内金-延胡索-怀牛膝。9核心处方药物是伸筋草、黄芪、虎杖、炒白术、莪术、三棱、茯苓、清半夏、白芍、决明子、党参、山萸肉。其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核心处方药物有黄芪、虎杖、伸筋草、莪术、三棱、炒白术、清半夏、山萸肉、白芍、决明子、柴胡、党参、知母。痛风的核心处方药物为虎杖、伸筋草、黄芪、炒白术、茯苓、三棱、莪术、清半夏、决明子、党参、白芍。结论:于教授认为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与患者的饮食、情志等因素有关,核心病机是气虚,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核心病机相同,但两者的病机又存在不同之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病机以气虚血瘀、痰浊内蕴为主,兼肝郁气滞、肝脾不和、脾肾亏虚等,病性为本虚标实;痛风则存在“有形之邪”,于教授将痛风分为间歇期、慢性期和急性发作期,间歇期的病机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相似,慢性期“有形之邪”积聚为痛风石,急性发作期则以湿热下注、湿热瘀阻、瘀热阻滞等病机为主。治疗时紧扣病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以益气活血、祛湿化浊为主,辅以疏肝理气、健脾益肾,痛风发作间歇期常运用益气升阳类药物,使气能通过推动和温煦的作用,以化“有形之邪”,慢性期在益气升阳、活血化浊的基础上,常适当加用金钱草、海金沙等化石类中药,急性发作期则常以四妙散清利湿热为主;于教授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基础方为四君子汤、升陷汤、四妙散、玉液汤、健运汤、四逆散,核心药物是伸筋草、黄芪、虎杖、炒白术、莪术、三棱、茯苓、清半夏、白芍、决明子、党参、山萸肉,常用药对是虎杖-伸筋草、黄芪-党参-茯苓-炒白术、三棱-莪术、决明子-清半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引气归元穴穴位按摩联合脐灸用于脾肾阳虚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一区、二区住院治疗的64例处于缓解期的脾肾阳虚型UC患者,按照不同病区收治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应用引气归元穴穴位按摩联合脐灸干预,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粪便性状评分、中医症状
期刊
背景及目的: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的重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古代典籍中并无明确病名记载,病因病机也无统一定论,导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张景岳“真阴精气理论”,提出糖尿病肾脏病的核心病机为“精损络痹”。并根据这一核心病机,总结出用于治疗DKD气阴两虚、瘀热阻络证的芪地糖肾方。前期临床试验已证实芪地糖肾颗粒可以降低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蛋白尿,但样本量较小,且对肾小管作用不明;前期动物试验证明对肾
学位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的胃癌前疾病。西医目前对CAG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而中医药在治疗CAG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分析现代医家对CAG的认识、辨证分型、证候要素及处方用药等方面的经验,初步总结CAG的中医辨证及用药规律,更好地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参考依据。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现代医家对CAG的认识、辨证分型
学位
目的:阈下抑郁是一类临床表现为抑郁状态但未达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亚健康状态,通过观察中医药特色化干预(郁乐饮+五行角调音乐)对阈下抑郁患者流调用抑郁量表(Center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Depression Scale,CES-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分影响及其对不同证候阈下抑郁患者的CES-
学位
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饮食结构逐渐发生改变,由高淀粉低蛋白食物向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转化,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随着营养结构的变化而逐年上涨,由于胆囊炎的症状多为剧烈腹痛、发热等,不仅给病人带来生理上的痛苦,同样带来了精神压力,长远来讲,对于社会发展同样不利。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腹腔镜技术逐渐取代传统开腹手术,这一举措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减轻了患者的创伤,减少从术后到康复的
学位
目的:对非药物疗法(睡眠卫生教育、八段锦联合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有效性进行验证。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东直门医院、北京医院以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已确诊的帕金森病且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年龄在30到85岁之间,符合临床2016年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且符合睡眠障碍诊断标准及相关纳排标准。将纳入的31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6人)和对照组(15人),其中试验组
学位
目的:探讨补肾强督清化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60例AS肾虚湿热证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补肾强督清化汤联合塞来昔布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中药安慰剂联合塞来昔布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AS患者综合指数(BAS-G)、疾病活动指数(BAS
学位
研究目的基于文献研究与流行病学研究,探索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参考国际量表研制流程与方法,建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证候要素诊断量表,为中医辨证诊断规范化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法(1)形成条目池:首先采用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21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证候研究的相关
学位
目的:观察临时脊髓电刺激疗法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体质分布,并探究临时脊髓电刺激的临床疗效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指导治疗提高疗效提供思路。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纳入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病种、性别、年龄、病程、病位等。入院后行临时脊髓电刺激治疗,持续14天,并分别在患者行手术前、治疗7天时、治疗14天时、术后1月、术后3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评估和对比毫针联合火针疗法与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涂疗法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以评价毫针联合火针疗法治疗本病的近期疗效、4周后随访的远期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临床使用毫针联合火针疗法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提供客观依据和有力证据,拓展治疗思路。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64例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毫针联合火针疗法)与对照组(糠酸莫米松乳膏外涂疗法)。研究周期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