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和Fe分别掺杂ZnTiO3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学和磁学性质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ao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酸锌(ZnTiO3)材料具有优异的微波介电性能,已经在移动通讯设备中的片式介质谐振器,气体传感器,颜料和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器件方面得到了应用。同时,钛酸锌又是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对其进行磁性元素的掺杂可能使其成为新的稀磁半导体材料。现有对钛酸锌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其纳米,粉体和块体材料,且纯相钛酸锌难以获得,所以其在光学和电磁方面的报道比较匮乏。另外,改变材料的化学计量比或者进行元素掺杂将会改变材料的物理性质。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探索并改善ZnTiO3薄膜的物理性质,我们对其母体进行了元素掺杂进而研究其光学与电磁学性质。
  另外,Fe基硫族化合物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而受到广泛的关注,Co与Fe为同周期,而且性能相似,所以我们尝试制备CoTe2基单晶,并对其进行物性研究,以期获得一些有意义的结果。CoTe2单晶呈现出顺磁性,对其进行Fe掺杂进而改变其磁性,以期能够获得新的磁性材料。
  在本论文中,我们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掺杂钛酸锌薄膜,以及自助熔剂法生长了Fe掺杂CoTe2单晶,开展了一些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一,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衬底上Co掺杂的ZnTiO3薄膜。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所有样品是纯相的六方结构,随着Co浓度的增加,样品的晶格常数a逐渐增加,而晶格常数c却减小;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Co2+离子存在于当前的样品中;样品的Raman光谱进一步表明所有样品为纯相的H-ZnTiO3;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果显示,随着Co掺杂的增加,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降低,而且晶粒尺寸变大;母体ZnTiO3薄膜显示出微弱的磁性,而掺杂样品在室温下都表现出明显的铁磁性,并且随着Co浓度增加,铁磁性逐渐增强,这与样品中磁性离子诱导的束缚磁极化子有关。依据Adachi介电函数模型,对样品的室温椭圆偏振光谱进行处理,得到样品的光学常数,禁带宽度以及薄膜厚度。在532nm处,样品折射率n随着Co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变大;样品的光学禁带宽度EOBG与Co含量x满足EOBG=(4.37-2.66*x)的关系;随着Co含量增加,样品的平均振子强度E0和平均振子波长S0都减小,而电光参数E0/S0却变大。
  另外,我们也在石英衬底上生长了Co掺杂ZnTiO3薄膜,XRD结果表明所有薄膜是六方晶相的ZnTiO3;样品的紫外-可见-近红外透射光谱显示,随着Co掺杂浓度的增加,样品的吸收边向低能端移动;根据Tauclaw得到样品的禁带宽度,其值随Co掺杂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另外,我们还测量了样品的非线Z扫描谱,样品可能具有非线性光学效应。
  二,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衬底上的Fe掺杂的六方晶相ZnTiO3薄膜,XRD结果显示,晶面指数为(110)与(104)的衍射峰强度随掺杂浓度增加而增加;AFM结果显示,随着掺杂的增加,薄膜表面粗糙程度降低,晶粒尺寸变大;未掺杂的母体ZnTiO3薄膜几乎不显示铁磁性,掺杂的样品显示了明显的铁磁有序,而且随着Fe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样品的铁磁性逐渐变强;另外,我们对石英衬底上生长的Fe掺杂的ZnTiO3薄膜进行了初步研究,XRD结果表明所有薄膜显示ZnTiO3的六方晶相;对样品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研究发现,随着Fe掺浓度杂的增加,薄膜的吸收边向低能端移动;根据Tauclaw得到样品的禁带宽度值是随Fe掺杂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这与石英衬底上Co掺杂ZnTiO3薄膜的情况相似。根据Cauchy色散模型,我们对样品在400-800nm之间的透射光谱进行处理,得到了样品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
  三,以Te为助熔剂,生长出较大尺寸的CoTe2和Fe掺杂CoTe2单晶;XRD结果表明所有单晶均为正交结构,空间群为Pnmm。对名义组分的0.03Fe掺杂样品进行了电输运测量,其表现出类金属行为,利用Bloch-Grüneisen理论对电输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导电性可能来源于带内的电子跃迁;该样品的磁化率-温度关系表明,其表现出顺磁行为,但在40k左右,该曲线出现一个弱的峰,说明样品有可能存在反铁磁态。
其他文献
热电材料可以实现热能和电能的直接相互变换,作为清洁新能源之一近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热电材料当前以Bi2Te3、PbTe等合金化合物为代表,应用较多,但是它们存在着有毒、成本高、热稳定性差等问题。与此同时,环保、价格低廉、热化学稳定性高的氧化物被发现也具有一定的热电技术上应用的潜力,迅速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被期望在大规模废热回收上发挥重要作用。材料的热电性能用无因次热电优值ZT来衡量,ZT=S2σ
学位
火箭基组合循环(RocketBased Combined Cycle, RBCC)发动机有机融合了火箭发动机的高推重比和双模态吸气式冲压发动机高比冲的优势,可以实现宽速域、大空域条件下的高效工作,是未来可重复使用临近空间飞行器和航天运载器的理想动力。但是RBCC发动机面临着比火箭发动机和超燃冲压发动机更加严苛的热防护要求,其工作模态多、包线宽、发动机壁面热流严酷,并且壁面热环境随着时间和空间呈现强
发动机有效扭矩的实时估计是混合动力系统扭矩动态协调控制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指示扭矩难以直接测量,基于MAP标定的摩擦扭矩又会随发动机运行磨损而发生改变,这给发动机有效扭矩的估计带来了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发动机瞬时转速的有效扭矩实时观测方法,用于混合动力系统中发动机的有效扭矩精确控制。  首先,建立了基于扰动因子的角度域曲轴动力学模型,用于描述时变过程瞬时转速与有效扭矩、指示扭矩和摩擦扭矩的关系。
学位
钝体绕流广泛存在于航空,船舶,海洋开发,地面交通,建筑环境等诸多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领域中。因此,对钝体绕流的流动特性和流场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圆柱绕流是钝体绕流的经典研究范式之一。流体流过圆柱分离时,剪切层交替脱落在圆柱后形成大尺度的拟序结构——卡门涡街。大尺度卡门涡结构对流场的动量和热量(被动标量)输运以及流场的小尺度特性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在圆柱尾迹由近场到远场的演化过程中
学位
本文针对液体火箭按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学习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学习不同分类算法,利用云模型思想与贝叶斯分类器理论,提出了基于云模型与贝叶斯分类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并对该方法的适用性和算法的诊断准确性进行了评估。  本文分别利用线性判别分析(LDA)、简单贪婪算法、基于互信息选择的特征选择方法对发动机原始特征空间进行降维,计算结果表明,降维后的新特征空间,故障向量可以采用最有利
近年来,氮、磷等污染物超标排放已经产生了许多严重的影响。即便我国加大了对水污染的管控力度,但污染问题依然严重。根据我国国情,开发一种能耗低,效率高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具意义重大。因为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流程长、投资成本高,现今国内外研究人员陆续开发了多种新型脱氮工艺,其中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SND)具有投加碳源少
学位
针对部分企业危险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费用高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减量化处理危险工业废水的技术。此技术采用真空蒸发的方法提取危险工业废水中的大部分纯水,产出浓缩液。其中真空蒸发的方法利用了双程相变换热器进行换热,废水在真空泵形成的低温低压环境下蒸发,其所需的热量由真空泵产生的过热蒸汽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冷凝释放的热量提供。因此水蒸汽的汽化潜热得以回收重复利用,也就是说这部分能量不需要外界提供,而真空泵消耗的能量
学位
由于微型机电系统(MEMS)具有微型化、可批量生产、集成化程度高、易于扩展、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近几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微型机电系统内的微流体驱动控制引擎——微泵是制约和推动微流体设备发展的关键,是国内外微流体设备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Knudsen泵凭借着其无运动部件、结构简单、易于批量制造、易于扩展、能量来源广泛、低能耗等优点,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们的关注,对其的研究和相关理论也日臻完善。前人
学位
随着组织工程的迅速发展,能够模拟人体微环境的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应运而生,逐渐显示出比传统二维细胞培养方式更加全面的优势。将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应用到肿瘤研究中,可探索肿瘤侵袭机制、肿瘤微环境、肿瘤药物筛选等系列领域,有效解决了二维培养实验结果准确性低的问题。微流控芯片技术凭借微尺度、高效率等众多优势,在细胞研究中应用广泛,通过设置合理的培养结构,可以实现一种或多种细胞的芯片在线长期培养,为生命科学领域的
真空蝶阀具有洁净无油、体积小、不受介质流向影响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生物制药等需求清洁真空的行业。在实际工况下,真空蝶阀可能会面临复杂苛刻的抽气环境,如含粉尘颗粒气体、吸入压力或温度的变化等。因此研究真空蝶阀内流体的流动特性和蝶阀的热场分布与热变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数值传热学方法及有限元分析方法(FEM)对真空蝶阀展开研究。根据蝶阀结构,建立其内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