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岩性地层圈闭发育规律及有利区预测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x168jxx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性地层圈闭作为一种重要的油气富集体已经逐渐引起石油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勘探实践表明,岩性地层圈闭已经是塔里木盆地海相碎屑岩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以露头、钻井、测井以及地震资料为基础,研究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层序地层特征,分析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类型和时空展布规律。进而分析志留系岩性地层圈闭的类型、形成条件以及分布规律,预测岩性地层圈闭发育有利层位和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运用地震反演和属性提取技术,结合地质的认识,预测有利勘探目标。本文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1)开展沉积层序、古地貌以及岩性地层圈闭成因地质条件等多因素分析,提出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岩性地层圈闭受“相控、层控、古地貌控”三因素的共同制约,认为不同类型岩性地层圈闭的分布具有明显规律性;(2)与勘探紧密结合,明确提出塔中北斜坡地区发育柯坪塔格组灰色泥岩段和下砂岩段,认为下砂岩段是受古地貌控制的海侵过程中形成的退积砂体。上覆的灰色泥岩段是该砂体的“顶板”,两者有机配置,可以形成有利的地层超覆圈闭;(3)通过精细刻画古地貌格局,揭示出塔中低隆区地区存在多个向西北方向延伸的水下低凸起,低凸起控制潮坪相的发育,低凸起的围斜部位有利于发育潮道沉积,并形成沟谷充填岩性圈闭。本文主要取得以下几方面的认识:(1)志留系可以划分为三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主要发育潮坪、滨岸、陆棚和三角洲等沉积相类型,编制出以体系域为单元的沉积相图六张,明确了沉积相的时空展布特征;(2)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主要发育地层超覆、透镜体、上倾尖灭、沟谷充填以及不整合遮挡等五类岩性地层圈闭,其形成和分布明显受海平面升降、古地貌以及沉积相的控制:多期海平面升降形成有利的储盖组合,古地貌差异导致沉积相带的分异,最终形成有利的岩性地层圈闭;(3)研究发现有利的岩性地层圈闭一般发育在三级层序的海侵体系域中,平面上主要发育在受斜坡和水下低凸起古地貌单元控制的滨岸和潮坪等沉积体系中;(4)综合分析岩性地层圈闭发育的层位和平面分布位置,考虑断裂和不整合面对油气的输导作用,提出满参1-依合1-巴东2-塘参1-塔中34井所在的区域为有利的岩性地层圈闭勘探区,塔中34井往东至塔东地区为较有利的岩性地层圈闭勘探区;(5)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运用储层反演技术和地震属性技术,开展岩性地层圈闭预测和油气条件评价,在顺1三维和卡1三维中预测了有利的岩性地层圈闭目标。
其他文献
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多其构造变革和多类型盆地的叠加,具有复杂的地质结构。目前,对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地层的油气勘探工作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有利储集体的发育分布,演化及主控因素认识比较模糊,主要是对碳酸盐岩地层中裂缝、孔洞的发育分布及制约因素的研究不够深入,制约着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在大量的岩心,常规测井以及FMI测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之上,应用地震沉积学,沉积学等理论对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地层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低孔低渗透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不清的问题,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现代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露头、岩心、测井和化验分析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在研究区开展了高精度层序地层、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研究。建立了研究区下延长组的五级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并分析了重点层序格架下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规律、微观储层和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研究区有利区带的预测。主要认识以及成果
大黑山地区处于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祁连造山带北祁连造山亚带与中祁连元古宙古陆块体接合部位的南侧,该地区总体研究程度较低,大黑山矽卡岩型钨矿床为该区新发现的小型钨矿床。本论文选择大黑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对本区成岩成矿作用进行全面的研究,详细解剖了大黑山钨矿的地质特征,对宝库河花岗质复式岩体的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大黑山钨矿床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开展了与其它矽卡岩型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对比研究,总结
斑岩型Cu多金属矿床,是矿床的重要类型,它为世界提供了大部分的金属来源。拉萨地块冈底斯斑岩Cu矿带作为孕育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地点被广泛重视。中新世斑岩系统作为大型、超大型斑岩矿床的赋存体,具有显著的埃达克岩性质。然而现有研究多局限于拉萨地体东部,87E°以西却少见报道。本文选择位于拉萨地块西部的亚热南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O同位素、全岩元素和Sr-Nd-Pb同
位于新疆西天山北缘的博罗科努成矿带发育一套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斑岩-热液脉型Fe-Cu-Mo多金属成矿系统。矽卡岩型矿床包括哈勒尕提-木祖克铁铜铅锌矿床和可克萨拉-艾木斯呆依铁铜矿床,斑岩型矿床包括莱历斯高尔-3571铜钼矿床,热液脉型矿床包括七兴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典型岩体研究显示,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地球化学总体具高硅、准铝-弱过铝质、富碱且富
先进刀具材料的进步决定着高端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陶瓷刀具作为高速切削最重要的刀具材料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陶瓷刀具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因韧性较差导致刀口崩裂的情况,严重制约高端数控机床的工作效率。因此,开展陶瓷刀具材料的增韧研究,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基于此,本论文选取目前应用广泛的Al2O3-TiC陶瓷刀具为对象,旨在利用金属延性相增韧和ZrO2相变增韧的协同作
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三大沙漠,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高沙山所在地,也是世界上唯一高大沙山群分布密集的沙漠。迄今为止对该地区所记录的环境和其他地质信息的提取和解释仍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如果能够利用新方法、新技术重建并获取巴丹吉林沙漠环境的演变,将对我国第四纪地质、地貌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选择巴润宝日陶勒盖作为研究对象。巴润宝日陶勒盖剖面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巴润宝日陶勒盖鸣沙
本文基于组分模型开展孔隙介质地震波传播研究,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单元体组合原理的固体型弹性孔隙流体介质理论研究”(No.40874052)开展工作。组分模型是由牛滨华教授独创的一种针对孔隙介质地震波传播的等效模型,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内容,分别用于研究孔隙介质地震波传播和组分弹性参数反演。基于组分模型分析介质中孔隙与地震波传播的相互关系,即地震速度对孔隙和孔隙流体的表示以及孔
泥页岩储渗空间以纳米级、微米级孔隙为主,页岩油气渗流通道具有明显的多尺度特性,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定量识别难度大,储集性能及有效储集空间形成条件复杂。论文以济阳坳陷罗家地区罗69井区沙三下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特征研究,进行岩相分类;通过不同尺度孔隙结构分析方法,识别并分析泥页岩储集空间类型及结构特征;从沉积、成岩、有机质演化等方面,探讨了泥页岩储集性的控制因素。以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薄片鉴定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两项,应用核磁共振T2谱和岩心分析数据借助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地层渗透率研究以及用核磁T2谱进行油水定量评价。目前应用核磁共振资料进行地层渗透率估算的方法有多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原因是现有的核磁渗透率计算公式均没有充分利用核磁测量信息。本次研究用核磁T2谱和岩心分析数据作为输入,以前馈型BP神经网络作为研究手段对地层渗透率进行评价。在应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