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山地住宅规划设计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住宅建设量大面广,而土地资源也随之日趋紧张。同时,由于我国大多土地资源以山地或丘陵的形式存在,有必要通过山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增加可供居住的空间。然而,在山地住宅的规划开发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商品利益以及对山地资源的粗放利用,已经导致山地资源的破坏并伴之以自然灾害的频发。本文通过考察分析美国夏威夷地区山地住宅的发展特征及演变脉络,比较研究我国代表性山地区域与夏威夷地区的山地住宅规划设计的相似点与差异性,探讨我国山地住宅的可持续化发展路径。
  论文分为八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为相关理论综述,归纳总结了国内外不同时期山地建设发展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并重点介绍了山地人居环境理论的研究内容和观点;第三章为国内山地住宅建设及土地利用研究,以贵州山地民居与重庆市山地住区为两个研究对象,探讨了以贵州民居为代表的农村山地住宅和以重庆为代表的城市山地住区在规划与土地利用层面上的现状及问题;第四章从夏威夷地区山地住宅的历史发展与山地利用的历史进程着手,研究了夏威夷瓦胡岛地区山地住宅及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并就现代山地住宅规划设计的三个方面(住宅布局模式、庭院与公共空间、道路规划)展开研究,重点研究了夏威夷瓦胡岛地区山地住宅规划发展与土地利用的特征;第五章为夏威夷地区山地住宅实例分析,选取夏威夷地区两种类型的山地住宅区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规划设计特征;第六章为国内与夏威夷地区山地住宅的比较研究。论文分别对以贵州民居为典型代表的传统山地民居住宅与夏威夷独立式山地住宅规划设计,以及以重庆为代表的国内山地住区与夏威夷行列式山地住区规划设计进行比较研究,并分析探讨了国内与夏威夷山地住宅用地分类及规划设计规范的主要差异性方面,研究可资借鉴的内容;第七章针对凤冈县山地居住用地,运用论文研究成果,进行具体项目实践,为当前国内山地住宅提供探索性的规划设计方案;第八章为结论与展望。
其他文献
健康的建成环境和生活方式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室内空间舒适与健康需求的提高,健康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餐饮空间作为公共用餐场所,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策略和管理方案降低或消除餐饮内部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运用可实施、可测量的设计策略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文基于WELL健康建筑标准,以健康心理学、环境行为学、人体工程学
学位
在老龄化愈加严重的21世纪,我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养老”是生命中必经的过程,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当今社会反复探讨的问题。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社会养老现状以及社会医疗现状,发现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两个要素“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脱节的。  为了从建筑学与室内设计的角度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选择“医养结合”空间中具有代表性的老年科病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适用于
博物馆群作为现代都市的城市形态,在文化造城运动与博物馆建设热潮的双重作用下,世界范围内涌现出大量博物馆集群,其外部空间具有明显区别于周围城市空间的特点。  本文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具体设计方法研究,以德国博物馆群的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进行共性总结,兼顾个性表达。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释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解释了研究对象的相关概念,总结出当下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建
学位
随着国内城市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生活住区作为老年人日常户外活动场所,其适老化建设越来越迫切。工人新村是上海建国后的一种居住类型,目前其居民老龄化和环境衰败问题都非常突出,因此以工人新村为例开展生活街道的适老化研究设计对于住区环境的适老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总结其对户外环境的六种需求(安全性需求、舒适性需求、便捷性需求、健康需求、交往需求、老有所为需求);
学位
我国自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后,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趋势,当前已然成为国际上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老龄化将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同时也对我们学科上的各个领域提出要求,包括在建筑学方面如何应对老龄化,已经成为建筑领域的热点问题。  同为亚洲国家,中日两国社会思想相似,无论在养老设施,还是在老年人护理的个性化设计方面,日本都远远领先于中国,甚至对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日本也同样占据着国际领先的地位。
学位
博览建筑作为公共建筑类型之一,一直是建筑创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展览行业发展迅猛,有展品多样化、展示方式多元化、功能复合化的趋势。新的趋势要求博览建筑具有灵活可变的空间。  可变性是指建筑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的能力。本课题围绕可变性设计,以博览建筑的设计需求为线索,以案例研究为基础,从建筑空间和建筑物理环境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建筑空间部分,根据可持续利用、多重利用两种空间利用思路,分空间
学位
在政策转变与人口趋势的双重影响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造成的人口结构转变对大城市的社区养老空间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因此建设“老幼结合”型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已经成为社区养老工作重要的目标之一。  目前在社区养老服务需求迫切、空间资源有限的大城市,社区养老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已经作为新的建设热点被广泛研究,并有值得继续研究的必要。同时,在我国独特的生育政策和老龄化浪潮的双重影响下,“老幼结合”模式也已经
学位
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讨论城市内的棚户区问题,并尝试讨论将这些空间与其他建筑环境相结合的潜在策略。预计到2030年,世界上超过60%的人口将居住在城市中。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得贫民窟、棚户区和城中村的将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不人性化的陈旧规定无法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甚至缺少或者根本得不到基本人权和获得服务的机会。这背后带来的问题必须引起与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政策有相关负责人的重视。现有的棚户区转型方法大多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空间资源越来越紧缺,建设城市新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希望。地下管廊是市政设施的重要一环,随着管道种类的增多,市政管线的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更加凸显。传统的自成体系的管廊不能够满足新区的建设要求。综合管廊是新区的良好选择。目前综合管廊的建设决策还存在盲目性与随意性,无法进行科学有效地量化。本文立足于郑东新区CBD副中心的规划建设实践。郑州市市政管线的建设模式仍以
学位
城市复兴的概念包含功能、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转变,这些方面又往往因切入点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状况。本文的目标是通过对于城市工业遗产的调查和分析,对上述特征进行分析、整合和诠释。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社会、建筑学、科学或技术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近年来,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在中国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关注,而上海这一近代工业重镇无疑是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主角。  本文以“东外滩”为研究对象,这片位于黄浦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