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型STMBR中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和膜污染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ecu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机氮是水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为克服传统生物脱氮的缺点,本研究在浸没管式膜生物反应器(STMBR)中投加聚氨酯海绵载体,采用人工配水,研究载体型STMBR中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的影响因素,并研究聚氨酯海绵载体对减缓膜污染的作用。通过改变进水水质和操作条件来研究溶解氧(DO)、水力停留时间(HRT)、C/N和F/M对载体型STMBR系统SND的影响。过高的DO会影响反硝化过程,过低的DO会抑制硝化过程,当DO为0.78~0.96 mg/L时,能保证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的进行,实现较好的SND效果。HRT太短时,COD去除和氨氮的硝化过程都不充分,而HRT太长会影响异养菌对有机碳源的竞争,从而影响SND的效果,本系统在HRT为8.6 h时,SND效果最好。C/N和F/M影响反硝化过程中碳源的供应,在本系统中最适宜的C/N和F/M分别为8.0和0.38 kg COD/kg MLSS·d。在最优操作条件下,载体型STMBR系统的TN去除率能达到70%,SND率达到48%。在载体型STMBR中,聚氨酯海绵载体和污泥絮体内部形成缺氧环境是发生SND的基础。聚氨酯海绵载体有利于形成更大粒径的污泥絮体,促进SND作用。在载体型STMBR中不仅存在全程硝化反硝化,还存在短程硝化反硝化现象。载体型STMBR的TMP达到30 kPa的时间是105 h,是STMBR的3.9倍,投加聚氨酯海绵载体可以减缓膜污染,保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膜阻力构成和滤饼层组成分析,载体型STMBR的总阻力和滤饼层分别为19.70×1011 m-1和8.84g/m2,远低于STMBR的36.54×1011 m-1和15.71 g/m2。同时投加聚氨酯海绵载体可以促进膜面形成稀疏型滤饼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EPS分析可知,投加聚氨酯海绵载体可以降低系统中的EPS和SMP含量,多糖和SMP分别降低了25.2%和37.1%。污泥粒径分析结果表明,投加聚氨酯海绵载体可以通过吸附作用和减缓曝气剪切力的作用,减少污泥絮体的破碎,形成更大粒径的污泥絮体。载体减缓膜污染是在多种作用下实现的,其中载体对膜面产生的冲刷作用是减缓膜污染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1)雏鸡阶段.1-3日龄进行24小时的光照.4—42日龄或到育雏结束前,采用12—24小时的光照;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4瓦.灯县挂于距地面2米的高度。
摘 要:本文对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进行了简要的探析。首先,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观念上的误区、指标设置的不规范、操作的不严肃和心理上误区等,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其次,本文给出了改善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应对策,即树立正确的观念、规范化评价指标设置、严肃化操作流程和纠正心理误区,这对于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改进是大有裨
用户画像是通过数据分析用户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一个数字化的用户形象,可以帮助服务提供者以及其他用户了解它所代表的用户。从数据采集、画像建模以及动态更新画像三步骤对
随着视频监控的广泛应用,视频监控数据正在以极快速度增长,传统方法直接存储、传输、浏览原始视频,效率非常低下,因此急需适合监控视频的浓缩技术,能够在保留视频主要内容的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唯一出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
目前,虽然我国的电力系统的发展在不断地完善,但是随着我国很多地区的电网在进行着不断的革新,这就需要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起着中间的枢纽作用,是电力
通过分析高职《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的教学现状,研究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综合性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教学设计进行改革探索。
为了解决近、远景下拍摄的图片中由于语义信息相差过大造成人脸性别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建立一种双路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首先模型分别采用深度不同的两路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再融合以此丰富人脸特征语义信息;同时在模型中引入Slice和Eltwise层对特征映射图进行筛选以降低运算量;此外还采用AM-Softmax函数,进一步增大类间,缩小类内差异。模型分别在多个人脸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双路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
随着现今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病患者也越来越多,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也是我们身边的特殊人群。这就要求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耐心、爱心、理解与支持,帮助
随着世界人口数量激增、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不断涌现,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尖锐。全球范围内,环境风险事故频繁爆发。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