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磷剂与硝酸钙联用对藻源性底泥内源污染控制效果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2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藻类暴发是典型的湖泊环境问题之一,暴发后伴随着大量藻类的衰亡,容易在湖泊的一些特殊区域沉降堆积,形成藻源性底泥,严重影响湖泊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如湖湾、湖滨带等区域。这是因为藻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氮磷营养盐以及有机质,在其死亡后可能向上覆水体释放大量营养盐和有机质,加剧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其中氮主要以氨氮等无机氮,磷主要以溶解态的正磷酸盐形式存在。即使外源污染危害渐渐减弱,因藻源性底泥引起的内源污染同样存在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向上覆水体释放的可能,促进蓝藻进一步暴发,延缓生态修复效果。因此,在湖泊生态修复中应该更多关注如何治理藻源性底泥,而发展低剂量、具有高固化处理能力和稳定效果的联用技术对于修复藻源性底泥十分关键。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来跟踪观测藻源性底泥内源污染特征,并且以锁磷剂和硝酸钙为处理材料,通过实验室模拟对比实验和扰动搅拌实验研究处理材料对沉积物和上覆水体中溶解氧(DO)、pH、营养盐、溶解态铁和磷形态的变化情况,评估锁磷剂和硝酸钙单独或联合应用于原位处理技术对藻源性底泥的控制效果,探讨联用技术对藻源性底泥内源污染的控制机制,为治理藻源性底泥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对滇池大泊口区域上覆水体进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春季上覆水体中营养盐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对2021年大泊口区域沉积物营养盐和有机质含量进行现场调查,与2008年和2016年的数据对比发现,沉积物中营养盐和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研究锁磷剂对水溶液中磷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当锁磷剂粒径<0.42mm时,粒径大小对锁磷剂磷吸附量影响较小,在pH为5~9.5时,锁磷剂对磷的解吸量无显著影响,在pH为10.5时,磷解吸量减少;研究锁磷剂和硝酸钙单独或联合使用对藻源性底泥内源污染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联合使用硝酸钙与锁磷剂技术可以改善水体与表层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状态,同时有效地降低上覆水体正磷酸盐的含量,并且可以将表层底泥处中不稳定的磷形态转变为难释放的磷形态,有效地控制了底泥向上覆水体释放磷的风险;综合考察了扰动对组合技术修复藻源性底泥内源污染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扰动能引起底泥中的营养盐进入水体,增加了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并且扰动改变了上覆水体的DO浓度,但扰动对于底泥中有机质、总氮、总磷的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水生植被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在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围湖造田、工业发展、人口激增等人类频繁活动导致了滇池水生态环境的恶化,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滇池水生植物一直处于种类与数量减少的状态,直到2010年才出现沉水植物群落的小面积恢复,分布区域内水生植被结构开始偏向于逐步稳定趋势。然而,水生植物修复效果不佳、修复效率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出现局部修复范围内水生植被大面
学位
传统的污水处理过程是高能耗和高碳排放量的,而城市污水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量大、污水中有机物浓度低,这就给厌氧回收能源和资源带来了挑战。高负荷活性污泥法能实现污水中有机物的有效富集,但是这一工艺适宜高浓度污染物,污泥沉降性能差,有机物多在生物体内部贮存或以生物体存在,导致后续碳源资源化过程中存在“破壁”能耗等问题。本研究试图寻求一种能富集絮凝性细菌的工艺。通过调整及优化运行参数,筛
学位
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突发事件打破了国际粮食贸易格局,加剧了区域粮食安全风险。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较高,但由于存在国内粮食生产的结构性矛盾、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等问题,解决好自身粮食安全问题对确保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建设是保障城市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粮食物流节点作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科学的空间规划布局和建设有助于提升粮食流通运作效率,增强城市
学位
近年来,难降解工业废水排放量不断上升,已然成为水处理领域的难题。目前,针对于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常采用厌氧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相结合的方式。然而,传统厌氧预处理工艺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存在温度敏感性高、挥发性脂肪酸积累、出水B/C比偏低等问题,难以满足后续好氧生物处理。生物电化学系统(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BES)是一种耦合生物和电化学的技术,可与厌氧消化(A
学位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granular sludge,An GS)由于其优良的沉降性能、内部物种多样性和更稳定的生态系统,是解决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反应器中污泥流失和难以适应复杂环境条件问题的主要选择方式。但An GS存在形成时间久、强度低等问题。因此,本研究以生物炭作为晶核、
学位
滇池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影响已久(1970s针对草海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活动、1980s环湖防浪堤的修建与沿湖工农业废水的排放,这导致滇池敏感种逐渐消失,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对滇池进行生态系统演变特征的分析与脆弱性评估的研究,能够诊断滇池生态系统脆弱程度,并为生态修复目标的确定提供参考。基于此,本研究依据长时间的水质与水生态监测数据,对滇池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明;在现有生态脆
学位
吴中区位于苏州市的地理中心,西接太湖,与无锡市、湖州市隔湖相望,其辖区内的太湖水域面积约占太湖总面积的五分之三,做好吴中区的水环境保护工作对保障太湖生态安全以及苏州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苏州市吴中区地表水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各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分析2015-2020年不同类型地表水体水质的年际动态变化趋势以及污染源结构。以氨氮(NH3-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氧(
学位
纳米酶是一种人造的仿生酶。它不仅具有和天然酶相似的催化性能,同时也具备了纳米材料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近年,由于纳米材料的飞速发展,科研人员对于纳米酶的研究日益增多。纳米酶具有经济效益高、稳定性能好、催化性能易被人为调控等优点,目前大多被应用于传感、环境治理、杀菌、癌症治疗等领域。鉴于此,本论文采用溶胶凝胶合成法成功制备钴镍基硫化物纳米材料作为纳米酶,结合手机等智能设备,构建了比色传感体系用于快速检
学位
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不可再生的有限自然资源。目前全球磷矿资源将在百年之内耗尽,同时水体中又由于磷含量过高存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而从城市污水中的实现磷回收,将可满足当前四分之一的磷需求。因此,从城市污水中进行磷回收已成为水污染防治的有效手段。活性污泥法是基于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理论的现有城市污水磷回收主要工艺之一,其通过
学位
目前城市污水磷回收广泛采用基于生物强化除磷(EBPR)工艺的污泥上清液或者浓缩液进行富集,进而以鸟粪石结晶的方式回收磷酸盐,但其存在反应条件苛刻、回收效率不理想等缺点。蓝铁矿因其铁盐廉价易得且晶体的高价值,作为磷回收的新形式受到广泛关注。现有的以蓝铁矿的形式回收磷的研究中:一种是从污泥中回收,磷回收率约90%,纯度为43.32-55.70%左右,但存在产物复杂,产物中除蓝铁矿外还有污泥,难于分离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