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c657924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在我国,高校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科研开发的生力军,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由于国家科技创新主体是企业,对高校没有足够的重视,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关于高校科技创新的激励理论指导,国家对高校的科技经费也投入不足,缺乏整合科技队伍有效的凝聚机制,使得高校的人才、科研基地、实验院所等良好的创新优势也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本文以高校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作为研究主题。本文在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关于激励的理论基础上,借鉴西方创新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学的科学成分,对现有研究成果充分整合,分别从什么是激励、高校应如何建立激励机制两个方面,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高校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问题。什么是激励?本文回答了激励的概念、内涵;其次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与激励的关系,这有利于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正确运用激励方法;再次是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西方学者人性假设理论探讨激励的理论基础;最后是对西方学者已经研究的激励理论进行综述性分析以及提出本文关于高校科技创新激励的定义。高校应如何建立激励机制?高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从人的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入手,遵循一定的激励原则,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运用多种的激励方法等手段相结合,来激发高校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动。首先分析了高校科技工作者的具有创造性、相对独立性、倍增性、时效性等特点;其次提出了高校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构建应遵循以人为本、系统性、针对性、及时性、公平性五个原则;再次,提出了高校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的构建及相应的制度建设,可以由两个范围和两个方面来概括,即在高校内部与高校外部两个范围,正式制度建设和非正式制度建设两个方面。其核心是高校内部正式制度的建设,由六个部分组成:①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②建立吸引人才的激励制度,③建立培训人才的激励制度,④建立科研团队激励制度,⑤建立科技创新园激励制度,⑥建立以激励创新为导向性的分配制度;最后是关于高校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的方法研究,分别提出目标激励法、组织激励法、“鲶鱼”激励法、情感激励法。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现代项目管理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各个经济领域,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资产评估活动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目的 构建汉坦病毒(hantavirus,HV)莒南扩增株JUN05株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的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将HV NP基因与EGFP基因在BHK21细胞中融合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融
美学家在世界不断裂变的形势中,以批判作为对人类生存意义守护的方式。但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存在样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学仍然坚持原来的存在形式,那么它已
中国古代国防的兴衰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上探索这一规律的内容和特点,可从中获得多种有益启示,为我们今天的国防建设提供借鉴。
本文对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特警后备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训练、管理、育人模式进行了全面归纳和总结,为公安院校特警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
国家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核心竞争力体现为高层次人才数量与质量。中国高等学校作为国家人才的培养基地、知识创新的主力军,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则成为中国核心竞争力的集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有着显著的功效。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困难,
马克思价值理论既有政治经济学层面的意蕴,也有哲学层面的意蕴。这两层意蕴分别对应价值领域中的两个问题,一是物的交换关系问题,二是人的存在意义问题,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
为了满足当前交流伺服位置跟随精度和定位精度高的要求,本文研究并开发了基于DSP的交流伺服位置控制系统。 针对传统交流伺服位置PID控制算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CMAC和单神
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