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cRNA-TCF7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rui0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 RNA 转录因子 7(long non-coding RNA transcription factor 7,lnc-TCF7)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研究lnc-TCF7与M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敲低lnc-TCF7对MM细胞增殖和凋亡功能的影响;验证lnc-TCF7和miR-203的靶向调控关系,并探讨lnc-TCF7-MiR-203轴在MM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86例初治MM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的骨髓浆细胞,RT-qPCR检测lnc-TCF7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差异。(2)收集并整理MM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资料,利用ROC曲线分析lnc-TCF7的表达量界值并与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3)RT-qPCR检测lnc-TCF7在正常骨髓浆细胞和MM细胞株(OPM2,RPMI8226,NCI-H929,U266)中的表达差异;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lnc-TCF7在MM细胞株(RPMI8226,U266)中的定位。(4)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探究敲低lnc-TCF7对MM细胞株(RPMI8226,U266)增殖、凋亡能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lnc-TCF7的靶分子,观察敲低MM细胞株(RPMI8226,U266)中lnc-TCF7后靶分子的表达变化;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203是否是lnc-TCF7的靶分子。(5)通过转染 lnc-TCF7 shRNA(Sh-TCF7 组)敲低 MM 细胞株(RPMI8226,U266)中lnc-TCF7的表达,利用RT-qPCR检测其对靶分子miR-203的表达影响;同时观察miR-203 Inhibitor(Sh-TCF7&miR Inhibitor 组)是否能挽救敲低 lnc-TCF7 引起的miR-203的表达变化。同时,利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细胞株的增殖、凋亡能力变化。(6)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lnc-TCF7和miR-203介导的信号调控通路;在挽救实验中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Jagged1-Notch1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初治MM患者的骨髓浆细胞lnc-TCF7的表达上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临床数据资料分析显示lnc-TCF7表达量与MM患病风险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lnc-TCF7表达量与患者α2微球蛋白水平和ISS分期有关;lnc-TCF7高表达组的CR率低于lnc-TCF7低表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ORR率相似;生存分析显示lnc-TCF7高表达组的EFS和OS均短于lnc-TCF7低表达组,说明其与患者预后相关。(3)单因素或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nc-TCF7及其他临床指标均与患者CR无关;单变量或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nc-TCF7不是EF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DS分期及ISS分期是EFS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nc-TCF7及ISS分期与更差的OS相关,然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nc-TCF7不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ISS分期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4)与正常骨髓浆细胞相比,MM细胞株(OPM2,RPMI8226,NCI-H929,U266)中的lnc-TCF7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结果显示lnc-TCF7主要位于MM细胞株(RPMI8226,U266)的细胞质中。(5)与对照组相比,敲低lnc-TCF7可以抑制MM细胞株增殖和促进MM细胞株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lnc-TCF7可以与miR-203结合,敲低lnc-TCF7可以上调miR-203的表达。(6)与 Sh-TCF7 组相比,Sh-TCF7&miR Inhibitor 组中 miR-203 表达下降而lnc-TCF7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与Sh-TCF7组相比,Sh-TCF7&miR Inhibitor组MM细胞株增殖能力显著增加,减弱了敲低lnc-TCF7对MM细胞发挥的增殖抑制作用。(7)与 Sh-TCF7 组相比,RT-qPCR 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到 Sh-TCF7&miR Inhibitor组MM细胞株的Jagged1和Notch1表达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Lnc-TCF7在MM患者及MM细胞株中表达均上调,与患者临床特征恶化和生存率降低有关,且对MM患病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因此可以作为MM的理想生物标志物之一。(2)敲低lnc-TCF7是通过调节miR-203介导的Jagged1-Notch1信号通路发挥抑制MM细胞增殖并且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 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联合化疗提高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化疗耐药及副反应是导致治疗失败、影响CRC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肿瘤乏氧微环境在CRC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脂质体具有靶向性、缓释性、安全性高等优点,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负载二甲双胍(Metformin
学位
第一部分 CT影像组学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中的价值目的探讨肿瘤CT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1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肺部CT扫描及PD-L1免疫组化检查的31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212例)和验证集(106例),以肺肿瘤穿刺或手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脓毒症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 injury,AKI)预示着预后差,可用的干预措施有限。铁调素是应对铁负荷和炎症刺激时肝脏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研究发现,脓毒症时,铁调素在肝脏合成增加,其在脓毒症感染的免疫防御和预后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外源性铁调素在脓毒症AKI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性铁调素在脓毒症AKI中的作用,并通过体外、体内
学位
第一部分椎间盘退变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研究椎间盘退变与年龄的关系,为椎间盘与年龄相关的退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部分将不同月龄的雄性SD大鼠分为3个组,每组5只。3M组:3月龄大鼠;12M组:12月龄大鼠;24M组:24月龄大鼠。采用X线、MRI、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原子力学显微镜等方式对不同组别椎间盘退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与3M组相比,12M组X线下可见椎间隙清晰,未见明显
学位
背景: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非编码RNA家族成员,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通常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作为原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因子,如癌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最近的研究表明lncRNALINC00665参与了肺癌的细胞周期调控。由于肿瘤发生网络复杂,LINC00665在肺腺癌(LUAD)进展中的潜在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 LINC00665在LUAD组织和细胞系中
学位
第一部分 右美托咪定降低肾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目的: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是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物失败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右美托咪定围术期泵注是否可以降低心脏死亡供体肾移植术后DGF的发生率,是否可以改善术后移植物功能。方法:在这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中,选取2019年09月至2021年01月共114例诊断为终末期肾
学位
本研究分三部分:1.超声特征多参数与组织病理学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组织成分分布特征与斑块易损性的关系;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分布特征与斑块易损性的关系。第一部分超声特征多参数与组织病理学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目的研究超声特征多参数与组织病理学在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中的作用,并分析它们在斑块不同部位的差异。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连续纳入苏州
学位
研究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异常增殖,成骨分化能力受损且成脂能力增强是骨质疏松主要的致病因素。而BMMSCs的分子调控失调是导致其异常分化和增殖的主要原因。寻找新的BMMSCs分化调控新分子及相关机制有助于理解成骨及成脂分化协调平衡,为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揭示Ints7-Abcd3/Hdlbp相互作用对BMM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研
学位
目的:目前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基础的免疫疗法已在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取得巨大成功,并且免疫治疗与化疗、放疗、局部治疗等联合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策略。微波消融(microwaveablation,MWA)是一种微创抗肿瘤治疗方式,能够有效触发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MWA联合免疫治疗在一些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基抑制基序域(T cell immunog
学位
研究背景: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a)是泌尿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多项研究表明miR-186-5p、RAB27A及RAB27B在许多恶性肿瘤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但目前有关于miR-186-5p及RAB27A/B基因在膀胱癌中的作用报道较少。膀胱癌在临床治疗上一直是个难题,目前还缺乏敏感性且特异性俱佳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因此,在膀胱癌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寻找可靠且敏感的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