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感对高中生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t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与环境系统的行为互动影响着环境的演化方向。高中阶段是人的行为塑造的重要阶段,研究地方感对高中生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能够为引导高中生形成积极的环境行为提供科学依据,为中学地理中的环境教育提供新的视角。本研究以上海市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态度的ABC理论,构建本研究的基本模型;在参考以往文献的基础上,将地方感划分为地方认同和地方依恋两个维度,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并设计相关的量表问卷;通过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路径分析和假设检验等步骤,分析并验证了地方感与环境友好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地方感对高中生环境友好行为的正向影响。学生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尊重与关心,与地方产生情感上的依恋与认同,进而会产生环境友好行为的意愿。基于此,为高中生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以下建议:将环境教育与乡土地理课程融合;丰富乡土地理资源,优化地方感课堂教学;把握不同情境下不同尺度的地方感教学;丰富学生参与地方环境保护的经历;加强地方性营造,深化学生与城市或乡村的情感维系。
其他文献
我国长久以来的教学模式都是以分科教学为主,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壁垒,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对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课程和课程改革已然成为大势所趋。随着新高考“3+3”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文理科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知识间的联系也越发紧凑。作为兼具自然和人文两大学科性质的地理学科,在
学位
学位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是要培育担当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社会的需求决定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学教育是培育人才的关键阶段,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从不同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从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视角,以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为例,分析高中地理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学科优势,讨论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教学建议。首先,使用文献研究法总结归纳了高
学位
在主流教育思想深入践行过程中,新的教学方法、策略也在不断升级更迭。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主题教学是行之有效的课程改革新思路。针对如何将其化繁为简,合理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中,文章以“霓裳之舞”教学为例从对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理解、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展开具体论述。
期刊
教材反映了国家的意识形态与教育理念,不同国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下,其教材编写在知识逻辑及内容编排上都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教材结构反映了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编排。教材结构的逻辑性、内容组织安排的合理性、知识要素设定的科学性都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笔者从周边国家——韩国出发,运用ISM法,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尽量降低个人主观经验对于教材结构研究科学性的影响,推进高中地理教材结构国际比较研究的进
学位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严峻的人地问题,高中生如何正视这些人地矛盾,并树立人地协调的价值观念,是高中地理教学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所应实现的目标。但由于人地协调观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它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在实际教学上很难把握和评价,如何更好地通过教学来培养和评价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成为地理教学需要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以高中生的人地协调观为研究对象,以思维水平为研究切入点,通过查阅文献分析人地协调观
学位
当前互联网迅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也启动了教育信息化2.0计划,国家对教育信息现代化的重视预示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课程资源的整合将逐步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新方向。混合式教学是“面授+在线”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拥有传统面授课堂和互联网教学的双重优势,不仅被教育界广泛关注,并逐步由高校延伸到基础教育领域。混合式教学还能够冲破传统课堂教学的藩篱,运用在线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学位
全球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带动了各国间的文化交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汉语学习人数与日俱增,汉语学习者自身的年龄构成也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少儿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跟成人有着明显的差异,针对少儿汉语教学应该选择怎样的教材也是学界在不断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选择了使用广泛的以华裔子女为受众的《标准中文》以及以非华裔少儿为使用对象的《轻松学中文》
学位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国内近十年(2011-2019)多模态隐喻核心研究期刊进行梳理与分析,进而明确国内多模态隐喻的研究现状,展望其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多模态隐喻研究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与思路。研究发现,多模态隐喻从国内兴起发展至今,研究方向与研究视角逐渐呈现多元化,跨学科研究趋势明显增强。分析认为:多模态隐喻的跨学科与跨文化研究,动态语料分析以及语料实证化将会是未来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
期刊
单元主题教学是以教学系统论与建构主义作为理论依据,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单元,立足单元整体,确定教学主题,以主题为线索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评价反馈,意图成为有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教材的出现以及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新课程课堂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在此过程中突出体现,这也对现存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号召我们需要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