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的PKC基因的克隆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vt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玉米大斑病菌PKC基因进行了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药物学(PKC的特异性抑制剂)分析,初步明确了玉米大斑病菌信号转导途径中的PKC基因与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关系;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光照、酸碱胁迫、营养胁迫和孢子浓度4种因素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 1.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的适宜pH为5.0~7.0,此范围内孢子萌发率可达95%,附着胞形成率可达85%。一定浓度的蔗糖、葡萄糖、D-果糖、玉米叶汁均能促进孢子萌发,最适宜的糖浓度为5%。各种光照处理对病菌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差异不大。研究发现,孢子浓度对病菌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影响极大,浓度≤104个/mL时,孢子萌发率及附着胞形成率高达100%,但高浓度下(≥10 5个/mL)却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推测真菌在产孢期间孢子萌发顶端形成了被称为自身抑制子(self-inhibitor)的小分子量亲脂性物质所致。 2.根据已知病原真菌PKC基因核苷酸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以玉米大斑病菌菌株01-23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获得PKC基因的同源片段,利用简并引物逐步延伸方法和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了PKC基因的DNA全长,共3837个核苷酸。根据所得PKC基因的DNA全长序列的5和3端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病菌cDNA为模板,扩增得到PKC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通过DNA序列和eDNA序列对比分析后,发现PKC基因编码一个1171个氨基酸的多肽,DNA序列含有6个分别为50 bp、62 bp、51 bp、49 bp、52 bp和57 bp的内含子,所有内含子都符合GT-AG法则。BLASTx分析表明,PKC基因与玉米小斑病菌的蛋白激酶C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2%;SignalP预测结果显示玉米大斑病菌PKC的假定蛋白不含有信号肽序列,TMPRED分析推测含有一条长约20个氨基酸的位于C端的跨膜区域。Southern杂交表明,PKC基因在病菌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 3.InterProScan分析显示,玉米大斑病菌PKC基因编码的假定蛋白含有6个保守结构域,分别为Pkinase_c、S_TKc、ATP位点、C1、C2和HR1。Swissmodel预测的玉米大斑病菌3D结构与玉米小斑病菌完全一致,与稻瘟病菌PKC基因比较仅一个α螺旋的差异。利用蛋白激酶C特异性抑制剂白屈菜赤碱(chelerythrine)处理病菌孢悬液,发现浓度在10μM时孢子萌发抑制率达100%,8μM时完全抑制了附着胞的形成。此外,抑制剂在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早期具有很强的作用。 试验从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PKC基因特异性抑制剂作用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证明PKC基因与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有关,为深入研究病原真菌与寄主互作的分子机理,制定新的病害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豆渣是加工豆腐、豆奶等行业中最大的副产品,豆渣中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油脂,但由于其热量含量较低、口感粗糙,一直没有被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研究了利用反胶束法提取分离豆渣
对硝基苯酚(PNP)是一类重要的硝基酚类化合物污染物,具有“三致”作用,可对人或动物的血液、肝及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害作用,已被中国和美国的环保机构列入“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目前已有大量降解PNP的微生物被分离,同时其降解PNP的代谢途径及PNP降解基因已被广泛研究。本文以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PNP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对苯二酚(HQ)的高效降解菌株Pseudomonasputid.DLL-E4及其pnp
植物耐盐性研究不仅对作物遗传改良有重要意义,而且还是植物基础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植物耐盐相关基因的克隆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并克隆了一些植物耐盐相关基因,但离人们的期望值还相差很远。本研究利用本室的实验材料小麦耐盐品种RH8706-49,根据基因芯片上提供的探针的信息(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呈上升状态),在NCBI网站通过EST比对进
植物根际是一个很特别的微区域,目前有关沙棘属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仍属空白,与其共生固氮的Frankia的研究也仅有对个别种类的报道。本文对不同生境、不同季节沙棘根际微生
蚋(Diptera:Simuliidae)不仅叮刺吸血,同时还会传染疾病,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媒昆虫,因此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蚋的生态习性及防治的研究工作。但并不是所有的蚋都会
目的:通过研究菟丝子醇提液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抗氧化作用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ⅣCOⅠ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及发挥有效作用的时间,探讨菟丝子抗衰老作用的机制及发挥有效作用的时
本课题组从长白山白眉蝮蛇(Gloydius ussurensis)毒素中分离得到磷脂酶A2的同源物,质谱检测分子量为13880.789kDa,等电聚焦测定其pI值约为8.56,并将其命名为Gln49-磷脂酶A2(简称
目的:研究PNP基因的克隆、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为肿瘤的基因治疗与基因工程的应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方法: ①大肠埃希氏杆菌K12 PNP基因的PCR扩增。 ②重组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胶质瘤患者1年生存率仅为30%,中位生存时间仅为6至9个月。近三十年来,虽然神经外科技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得到巨大的发
植物在响应自然选择压力时进化出了许多异速生长模式,密度以及如今发生急剧变化的全球生态环境均成为自然界的重要选择压力。本文以碎米荠属的短命植物碎米荠为研究对象,采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