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on0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民法理论中,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动产。然而,对社会生活加以考察可以发现,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登记权利与实际权利的不一致,对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建立提出了现实要求。本文以对传统善意取得制度的深入分析为基础,以基于法律行为的原因造成登记权利与实体权利不一致所导致的问题及其解决为契机,提出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现代民法追求交易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现实基础是登记制度。公示公信原则是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但不能涵盖它的存在。不动产善意取得也有其存在的实践依据,可以通过相关制度的设计更好地完善此制度。行文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对传统善意取得制度进行了评述,对善意取得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各国立法概况进行了分析。善意取得制度使善意第三人在不知处分人为无权处分时,取得标的物所有权,牺牲原所有权人的利益以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反映了民法由保护静态安全转向保护动态安全的价值取向。民法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立场,是因为善意第三人是交易秩序的化身,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就等于维护了交易秩序。而良好的交易秩序为商品社会经济良性发展所必须。因此,善意取得制度产生的原因在于权利表象与实际权利不一致所带来的静态安全与动态安全的冲突。其价值在于维护交易秩序,使交易能够安全、便捷地进行。
  第二部分从现实和理论两方面论证了不动产善意制度的存在基础。从实践来看,不动产登记权利与实际权利不一致的状况可基于以下原因而产生:一是基于法律行为外的原因。主要有:1、因登记机关工作人员的过错,造成错误登记、重复登记或涂销;2、土地登记簿外的法律变动。如甲死亡,由乙办理继承登记,但真正权利人为丙;3、依法律规定取得物权,但未为所有权移转登记。二是基于法律行为之原因。债权行为作为原因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中,已登记之不动产物权变动因当事人无行为能力、欺诈、胁迫等理由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但尚未进行复原登记。
  在不同的物权变动体系下,登记具有不同的效力,或为形成力,或为对抗力,或为公信力,然不管赋予其何种效力,各国皆承认不动产物权必须以登记予以公示,不动产物权唯有登记始能完全,始能防止权利之被侵夺。在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第三人之所以能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是以占有这一动产公示手段所表现出来的权利状态为基础的。同样,登记作为不动产权利的公示手段,也是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基础。登记的公示公信力使原本存在于观念中的物权变动过程,外化为一定的物态形式为公众所知,从而达到促进交易迅速,保障交易安全之目的。参与交易行为的当事人,只须依公示方法所表现的物权状态,从事交易行为即可,不必再费时费力,究查标的物权利状态的底细,完全符合交易迅速的社会需求。然而它却无法解决在处分人为无权处分时第三人取得权利之法律基础问题。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作为权利取得的一种方式,能使交易人有法律根据地取得物权,并成功地阻断权利人的物权追及效力。因此,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以公示公信原则为基础,又是公示公信原则的逻辑发展。
  第三部分结合中国的立法、司法现状,提出了中国不动产善意取制度的立法构想。从构成要件上来看,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应具备以下要件:第一,不动产物权登记内容与实际权利关系状态不一致。这种不正当登记的情况必须在登记簿中不可见,但客观存在。第二,不动产物权的变动须依合法的交易行为,即法律行为而取得。第三,受让人须已完成物权变更登记。第四,受让人取得不动产须出于善意。
  在适用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场合,将产生以下法律效果:第一,物权变动。善意取得要件一旦具备,受让人即取得所有权,原权利人的权利及原权利上的限制均归于消灭。第二,当事人即不动产的真正权利人、无处分权人(让与人)、善意取得人(受让人)之间的债权关系将发生一系列变动。第三,真正权利人不得依不当得利的规定向受让人请求返还所受之利益。第四,因登记机关的过错致不动产登记发生错误而产生损害时,登记机关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的相应规定承担赔偿责任。第五,、让与人嗣后又取得让与标的物之所有权时,在任何情形,让与人均不能取得该不动产的所有权,真正权利人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则因此恢复。
  就中国目前的经济生活而言,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主要适用于以下范围:第一,部分共同共有人擅自处分已登记的不动产。第二,登记机关对产权登记有误的不动产或抵押。第三,尚未进行登记但不违章的不动产。第四,违章建筑不动产。
  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不是孤立的一个制度,而是中国物权法体系中的一环,必须与其他物权制度相协调,并且由于其作为一个利益权衡的制度,在适用上应有较严格的限制条件,因此,应从立法上做以下完善:健全过户登记制度,减少错误(统一对不动产进行登记的法律,先制定实体法意义上的物权法,再制定程序法意义上的不动产登记法;统一不动产登记机关;建立更正登记制度;要求产权人在过户登记时提供更详尽的资料);建立预告登记制度;完善登记异议制度;建立登记错误赔偿制度,在真正权利人因第三人的善意取得而受损的情况下,由无权处分人、有过错的登记机关或由补偿或保险基金进行赔偿;对善意的限制性界定(如前文提及的在存在隐名共有人的情况下,善意第三人须履行特定注意义务)。
其他文献
近年来,受全球一体化加深的影响,中国与泰国之间也有着更加频繁的贸易往来。由泰国国家贸易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能够看出,中国已然是泰国农副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但是,尽管中泰双边贸易额及泰国向中国市场农产品投放量都逐年呈增长趋势,但目前国际市场的农副产品出口竞争却明显激烈。纵观两国多年的贸易往来,其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曲折。其中,有国际大环境的阻碍,也有两国关系的影响。在国际环境频变的背景下,两国有着不同的发
学位
自2010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的三大投资国之一。同时,中国视俄罗斯联邦为重要伙伴。俄罗斯远东地区是吸引中国商业活动的中心。吸引投资有以下关键因素:地理位置相近,合作积累的经验,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对于远东地区和中国来说,四千公里的共同边界、悠久的边界交往历史、边境地区工业潜力的显著差异,这些都对远东地区和中国的经济联系产生了影响。俄罗斯政府鼓励中国在其东部地区开展投资活动。中国将投资的增长与“一带
学位
非税收入是我国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部门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构成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税收入设立的目的是对税收收入进行补充和支持,它能够有效地缓解地方政府由于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形成的财政压力。然而随着近年来国家减税降费举措的不断推进,政府性收费项目大幅减少,非税收入规模不断下降,考虑到地方政府现阶段存在事权与财权的匹配度不高的情况,承载着非常沉重的财政压力,其为了保证财政支出,可能会进一步加
学位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路径,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其微观基础。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的同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亦是重中之重。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市值已居世界第二位,然而在投资者中出现了大量实体企业的身影,不免让人担忧经济脱实向虚,推高经济风险。因此,探究制度环境与实体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联,为制度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就成为当前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正是基于
学位
本文由三篇关于代际流动和不平等的论文组成。  它以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重点考察对象,考察了历史上和目前的一些人口特征和政府政策。近年来,关于收入不平等的宏观经济研究日益增多。由于这一领域的社会和经济重要性,人们对它的认识日益提高。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有影响。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分布对其经济增长都有重要影响。类似地,政府的一些政策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探讨人口老龄化、扫盲运
学位
自2008年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保增长”政策不断加码,地方政府债务体量急速扩张,2019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到21.3万亿元。不可否认地方政府债务作为有效的财政政策手段,在填补财政赤字、弥补市场失灵、刺激经济增长、实施逆周期调节、稳定投资水平、引导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近年来特别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地方政府债务增速远超GDP和财政收入增速,导致债务违约风险上升。2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很多行业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传统行业的冲击,尤为明显。其中,互联网企业利用与传统银行业在互联网技术方面的优势,以其创新性的产品优势和高新技术优势抢占银行业务份额,瓜分金融领域,在许多方面冲击着银行业的地位,加速了市场的竞争。因此,为了应对互联网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银行正在加快其竞争优势,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积极拓展业务创新,完善和调节收入结构,以此强化企业应对风险
学位
该文笔触全球银行业的发展态势,充分吸收和借鉴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将历史沿革与理论剖析、规范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对20世纪以来全球企业(银行)并购五次浪潮的背景、成因和特点,中国银行业并购的发展轨迹及障碍约束,银行并购的微观机理、经理人行为、股东行为和非对称信息下银行模式选择以及银行并购的政府行为,银行并购的成本与收益,银行并购的风险缘起、决定模式和风险管理,银行并购的管理整合等重要问题进行
学位
该文从五个部分分析了电子商务税收问题,并希望通过研究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第一部分阐述了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与实务,包括电子商务的渊源、电子商务概念的界定、电子商务的分类以及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商务的基本特征.第二部分从四方面分析了电子商务对现行税收运行机制的影响,包括电子商务对税收理论、税收制度、税收征管及国际税收等方面造成的冲击.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解决电子商务税收问题很有必要.这一部分是该文的重点
学位
该论文定为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研究,意图从基金双重价值格局的研究这一角度出发,对中国基金的折价交易给出经济学解释.该论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对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进行研究:一是基金折价特征分析;二是基金折价的多因素分析;三是利用基金折价现象进行套利投资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