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中国文艺中的北京想象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0年代中国文艺中的北京想象呈现出特殊的风貌,总的说来,它历了一个从“我的北平”到“毛主席的北京”的转变过程,在此张力作用下的北京想象呈现出三种图景:一方面,怀着各自心境迈入新时代的“旧知识分子”们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国家意识形态对思想与灵魂的改造,从而表达出从“古都”到“新都”的“北京转型”,来承载新政府亟待转喻的革命意识与集体认同,但字里行间的彷徨与寂寥却欲说还休;另一方面,沐浴着党的“恩泽”、伴随着共和国成长起来的一批“社会主义新人”,则积极投身到整个国家不同代人同样急于制造出的红色幻想中去。两股想象的洪流在1950年代末大跃进民歌运动中汇聚到一起,终与最广大的群众共奏出社会主义首都形象的统一合声。1950年代中国文艺中的北京想象的形成既源于多方位复杂而深层的焦虑感,还出于对“北京”的解释权的争夺,同时也起到了改造知识分子话语的作用。   各章的内容大致如下:   引言部分首先解释了何谓“北京想象”,同时讨论了“想象”这一概念在城市文化研究领域的使用情况,以及探讨1950年代中国文艺中的北京想象的可能性。并针对当下学界对于“文学中的北京”的研究情况,初步提出了本文的总体观点。   第一章主要关注以沈从文、何其芳、老舍等作家作品为代表的一类北京想象。指出在1950年代里,他们的相关创作经历了怎样的转变,并以老舍的《龙须沟》、《茶馆》等作品为例,分析这一类北京想象是如何被包装成符合意识形态需求的城市文本的。   第二章主要论述王蒙的小说《青春万岁》对新中国首都的想象性表述。它体现出王蒙以北京来想象青春中国的主要风貌,同时也代表了另一类知识分子的北京想象是如何参与构建新中国的城市形象的。   第三章探讨大跃进民歌运动中的北京想象。这一类北京想象契合了权力话语树立新中国城市神话的要求,虽具备了推广意义上的新中国首都特质,却也完全丧失了北京的“本地”的特征。   结论部分分析讨论了1950年代北京想象的成因及历史作用。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基坑阳角是变形控制的不利位置,在设计中应予以重点加固。在基坑工程领域引入冗余度设计理论的概念,对土钉支护基坑的阳角进行腰梁加固,并对其冗余度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了原
通过研究现有隧道施工中出现的灾害,包括常见的地质灾害及人为施工灾害,利用较为成熟的数据库软件和软件工程技术,开发了隧道施工灾害处治系统软件。可视化应用程序系统对隧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境域包括内陆和半岛两部分。山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原始土著居民东夷人所创造的东夷文化是史前三大文化圈之一。现在的山东方言处于官
学位
本论文以中国新诗的前三十年为时限,以新诗对外国诗歌的形式模仿为考察对象。由于外国诗歌尤其是西方英语诗歌对中国新诗发生的影响在字句、意象、内容与题材“模仿”、诗歌
在对上海地铁M8线延吉中路站基坑主动区土压力和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实测资料分析处理的基础上,就主动区土压力强度和连续墙水平位移之间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土压
研究了冷热转移速率对LY1 2铝合金微屈服强度和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提高冷热转移速率易使材料中形成稳定的位错组态 ,从而有利于提高微屈服强度 ;对于圆柱和圆环试样
贫穷、落后、天高地远、日月漫长的乡村生活以及在乡村中上生息繁衍的人民成为孙惠芬创作的主要对象。乡村世界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家长里短、喜
内容提要:李洱的创作因为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和修辞风格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和赞誉。目前已有的王瑛和宗培玉的两篇硕士论文《午后的诗学》《站在地狱的屋顶上凝望花朵》在宏观
针对真空预压排水固结法处理新近吹填淤泥地基工程,对采用不同长度竖向排水体的两个加固区域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两个加固区的地表沉降、膜下真空度、孔隙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