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酒传统酿造过程生物胺生成规律及调控技术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dgerfdgcvbrrgfd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胺是一类含氮的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的总称。过量外源生物胺摄入会引起高血压、头痛、呕吐以及消化障碍等不良反应。因此,在红曲酒传统酿造过程中如何消减生物胺的生成,从而提升红曲酒的饮用安全性,是当前红曲酒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课题对比分析了红曲酒和麦曲酒中的生物胺组成及含量,探究了红曲酒传统酿造过程中生物胺和微生物菌群动态趋势,基于宏基因组学分析探究了红曲酒生物胺生成的菌群调控机制,通过茶多酚和氮素补偿实现红曲酒生物胺的消减调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产地黄酒样品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红曲酒和麦曲酒中的生物胺总量差异不明显,但生物胺组成差异明显,红曲酒中的生物胺以腐胺为主,其次为尸胺,而麦曲酒中的生物胺以酪胺为主;红曲酒和麦曲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差异明显,红曲酒酒精度略高于麦曲酒,而麦曲酒氨基酸态氮高于红曲酒。(2)对不同产地红曲酒传统酿造过程进行跟踪检测:红曲对酿造过程微生物组成、生物胺含量及组成的动态变化规律影响显著,总酸-生物胺、菌群-生物胺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总酸与生物胺呈显著正相关,不动杆菌与生物胺呈负相关,而乳酸菌(如:短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格氏乳球菌等)与生物胺呈正相关。(3)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高生物胺红曲酒传统酿造体系中细菌物种的丰度和脱羧酶相关基因的相对丰度普遍高于低生物胺红曲酒,参与红曲酒生物胺合成与分解的物种以曲霉菌、肠杆菌、伯克霍尔德菌、不动杆菌等为主,造成两样本生物胺含量差异的主要物种为黑曲霉、考氏科萨克氏菌、伯克霍尔德菌、酿酒酵母等菌。菌群-生物胺相关性分析表明伯克霍尔德菌、泛生菌与尸胺呈负相关,而与组胺呈正相关,曲霉菌与腐胺、尸胺呈正相关,乳酸菌(如:魏斯氏菌、乳球菌等)与多种生物胺呈正相关,肠杆菌与亚精胺呈负相关。(4)通过茶多酚和氮素补偿策略对红曲酒传统酿造过程生物胺的生成进行消减调控。研究结果显示:茶多酚能显著降低了尸胺的生成,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中高剂量的茶多酚(4 mg/L)对尸胺的消减率可达54.61%,且对红曲酒挥发性风味组分的生成以及酒体色泽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微生物菌群与生物胺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伯克霍尔德菌等与尸胺的生成呈负相关;氮素补偿调控(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对红曲酒酿造过程生物胺的生成有显著的消减作用,其中谷氨酸对生物胺生成的消减率可达28.71%。(5)从低生物胺红曲酒传统酿造体系中分离鉴定出七种乳酸菌,通过酿造微生物组合发酵模拟红曲酒酿造体系,探究不同乳酸菌对红曲酒生物胺及挥发性风味组分形成的影响,发现这七种乳酸菌并不会显著增加红曲酒中生物胺的含量,且对特征挥发性风味组分的生成具有积极的贡献作用。
其他文献
水产品在被捕获后的处理过程中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发生腐败,因此微生物在鱼体上的黏附是其定植并最终发挥致腐作用的前提。本课题以从腐败罗非鱼中分离纯化得到的6株希瓦氏菌JR-6、HR-15、JR-18、JR-20、JC-48和HC-71为研究对象,探究希瓦氏菌的体外黏附特性,并通过罗非鱼喂养的体内试验研究不同黏附能力的希瓦氏菌对鱼体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冷藏过程中的罗非鱼鲜度、挥发性风味物质
学位
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是从冬虫夏草中分离得到的药食两用真菌。药理研究表明其发酵产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肿瘤、抗抑郁等多种功效。目前,P.hepiali已在功能食品领域有了广泛的使用,但对其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并不深入。因此,本课题以药食两用真菌P.hepiali为研究对象,筛选出了P.hepiali最佳的发酵方式,研究了发酵产物的抑菌、抗氧化活性。运用现代色
学位
当前细菌检测主要依赖于平板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于蛋白抗体识别的生物标记分析,甚至基因组测序。这些方法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和熟练的技术人员从而限制了它们在现场分析中的应用。恒温扩增方法具有温度友好、反应迅速、简单易携的特点,但因难以实现序列特异的可视化分析,应用受到限制。最近基于CRISPR/Cas的检测方法应运而生,给体外分子诊断领域带来了新变革,为高特异、可视化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提供了
学位
本课题以冠突散囊菌FS-1为试验菌株,对菌丝体中高抑菌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并以假单胞菌LP-3为抑制模型研究其抑菌机理。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冠突散囊菌FS-1菌丝体内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和抑菌特性。采用三种有机相对冠突散囊菌FS-1菌丝体进行浸提,得到对假单胞菌LP-3具有高抑菌活性的乙酸乙酯提取物(FSEAE)。该提取物对1×104 CFU/mL假单胞菌LP-3菌悬液半抑制率(IC
学位
不同的食品加工条件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本课题以鲈鱼为原料,在研究热处理、超声处理对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超声协同对木薯淀粉-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特性和凝胶形成过程中化学作用力的变化,为鱼肉蛋白的利用与高效制造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热处理对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经过热处理后的肌原纤维蛋白的总巯基含量减少,活性巯基
学位
多糖与蛋白质混合体系中,不同聚合物间的不相容性会导致体系发生相分离。当混合体系中同时存在凝胶化过程时,相分离与凝胶化过程将相互影响。通过调控混合体系的相分离与凝胶化过程,可以改变食品的微观结构,也可以制备有效的包封体系。本文主要研究了燕麦β-葡聚糖(OG)与酪蛋白酸钠(NaCas)混合体系的相分离以及相分离与凝胶化耦合行为。成功制备了以OG为连续相以NaCas为分散相的混合体系。并通过向该混合体系
学位
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一类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在饲料及其原料中的污染十分普遍,其性质稳定,易残留在饲料及其原料中。动物食用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将引发机体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益生菌被认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霉菌毒素脱毒剂。本研究筛选具有霉菌毒素去除能力和霉菌生长抑制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对其毒素去除特性和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并将其初步应用于水产饲料中。本研究的
学位
中国传统酿造食醋历史悠久。永春老醋是四大名醋之一,它与永春香醋并称为永春红曲醋。对永春红曲醋传统酿造过程微生物菌群与风味的相关性进行探究有助于传统酿造工艺的改进和食醋风味品质的提升。因此,本课题首先比较了7种市售食醋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和有机酸组成,然后跟踪监测永春红曲醋传统酿造过程基本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及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对菌群与风味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
学位
近年来,乳酸菌发酵果蔬汁饮料受到消费者和学者的关注,其风味和益生功能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研究胡萝卜-南瓜汁经多种乳酸菌发酵前后挥发性香气成分、有机酸、游离氨基酸等成分的变化,比较各组间差异,得出各菌种的发酵特征,筛选出最佳发酵菌种组合。此外,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对比分析胡萝卜-南瓜复合汁未发酵组、发酵灭菌组、发酵组以及乳酸菌菌
学位
蛋白质和多糖在水溶液中共存时会出现共溶、离析型相分离及缔合型相分离三种状态。离析型相分离形成的水包水乳液可以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包封和递送,缔合型相分离形成的复合物可以作为微囊化的壁材。环境条件及聚合物的内部因素均会影响相分离行为,在特定条件下生物聚合物混合溶液一般只表现出一种类型的相分离,但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可以导致相分离类型发生转变。酪蛋白酸钠是一种牛奶蛋白,在水溶液中具有较强的胶束自组装特性,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