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源希瓦氏菌黏附特性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rrgt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产品在被捕获后的处理过程中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发生腐败,因此微生物在鱼体上的黏附是其定植并最终发挥致腐作用的前提。本课题以从腐败罗非鱼中分离纯化得到的6株希瓦氏菌JR-6、HR-15、JR-18、JR-20、JC-48和HC-71为研究对象,探究希瓦氏菌的体外黏附特性,并通过罗非鱼喂养的体内试验研究不同黏附能力的希瓦氏菌对鱼体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冷藏过程中的罗非鱼鲜度、挥发性风味物质,以此阐明黏附与腐败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希瓦氏菌体外黏附特性差异与腐败能力。测定表面疏水性、自凝聚率、Zeta电位和生物膜形成能力这4项非特异性黏附指标,并探究希瓦氏菌对罗非鱼肠、鳃和体表黏液的黏附能力,发现HC-71黏附能力最强,HR-15最弱。6株菌对肠黏液的黏附率强于鳃和体表黏液,自凝聚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与对鱼黏液的黏附能力成正相关。选择高、中、低黏附率的HC-71、JR-18和HR-15进行体外腐败能力(包括菌落总数和TVB-N)探究,结果表明3株希瓦氏菌的腐败能力与黏附能力成正相关。2.希瓦氏菌在体内试验中的黏附定植与致腐作用。选取高、中、低黏附的希瓦氏菌HC-71、JR-18和HR-15,进行罗非鱼体内黏附试验。罗非鱼肠道菌群多样性的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冷藏0天时各样品细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小,而在冷藏6天后变形菌门成为优势类群,且组间差异物种显著增加,高黏附菌株HC-71处理组的鱼体肠道中希瓦氏菌相对丰度更高。贮藏期间,希瓦氏菌在鱼体中的定植与黏附能力成正相关性,且黏附性强的菌株其致腐能力也强。采用SPME-GC-MS对鱼肉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藏6天时黏附性强的HC-71组中表征鲜度的1-辛烯-3-醇含量最低,鱼肉新鲜度下降,酯类物质含量和种类都增多,脂质氧化严重,致使鱼肉臭味加重。3.希瓦氏菌表面黏附素组成的初步探索。用蛋白酶K和多糖复合酶(Viscoyme,V酶)处理希瓦氏菌,结果发现蛋白酶K处理使菌株的黏附能力显著下降,说明黏附蛋白有利于希瓦氏菌黏附定植;V酶处理能使黏附能力一定程度上升,木糖可能是阻碍黏附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肿瘤特殊的微环境是引起肿瘤治疗耐受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肿瘤乏氧会导致氧自由基的生成效率低下,限制活性氧自由基疗法如光动力治疗和放射治疗的效果。同时乏氧细胞对电离辐射还会产生抗性,进一步导致放疗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热治疗如磁热治疗通过热能来杀伤肿瘤细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肿瘤乏氧问题,但是肿瘤细胞热休克蛋白的表达上调也会使其对热疗产生一定耐受性。针对目前磁热动力治疗及放射治疗存在的问题,本
学位
将诊断和治疗药物整合到纳米系统中,构建一个集疾病诊断/监测和治疗于一体的纳米药物,可为肿瘤治疗带来新希望。在众多诊疗一体化组合策略中,光声成像(PAI)和光热治疗(PTT)原理相近,前者基于光热效应所产生的机械压力波(超声波)被超声探头探测的原理来实现成像,后者同样是基于将光能转化为热能进而对病灶区域进行局部热消融,因此PAI与PTT具有高度匹配性,而开发具有良好光热转换性质的纳米试剂则是介导两者
学位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在维持人体的生理动态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皮肤受到严重损伤时,会引起内环境平衡紊乱,对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创面修复方法效果不佳,存在免疫排斥和传播动物疾病等问题。近年来,细胞重编程在创面修复方面的研究迅速发展。研究表明,用病毒载体将人源DNP63A、GRHL2、TFAP2A和MYC转录因子(DGTM转录因子)注入小鼠伤口处,可将伤口驻留间充质细胞重
学位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饮食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严重威胁人体健康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相关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NAFLD的发生、预防、诊断及治疗显著相关。详细的系统发育和宏基因组分析表明,人、鼠模型间肠道菌群差异较大。传统小鼠NAFLD模型实验的结果,因缺乏人、鼠物种差异菌的参考,无法科学地泛化在人类疾病中。而运用传统实验的方式来探究人、鼠NAF
学位
红曲酒是中国黄酒的典型代表,但因酒中高级醇含量偏高,饮后易引起“上头”等不适症状,这成为红曲酒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课题对不同产地红曲酒及其传统酿造过程的微生物菌群和高级醇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菌群与高级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氮素补偿对红曲酒高级醇的生成进行消减调控,基于宏基因组学探究高级醇代谢的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不同产地红曲酒的风味组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雪松
学位
红曲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和抗疲劳等生理功效。多糖是红曲菌主要的代谢物,目前对红曲多糖的生理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氧化和免疫调节活性,而对其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较少。铬(Ⅲ)是糖耐量因子活性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体糖代谢调控方面具有积极的贡献作用。然而,无机铬(Ⅲ)不仅吸收效率低且容易被氧化成有毒的铬(Ⅵ)从而危害人体健康。与无机铬相比,有机铬(Ⅲ)具有生物利用率高且毒性低的特点。本文旨在研
学位
天然大分子水凝胶由于其独特的理化特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食品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多数天然大分子水凝胶(尤其是基于蛋白质的水凝胶材料)的机械性能脆弱,无法承受较大的形变和应力,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作为一类常见的结构蛋白,明胶依靠三股螺旋结构、疏水相互作用、微结晶域等物理相互作用,可以在水中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是常用的制备水凝胶的原料。目前传统的明胶与改性明胶水凝胶的机械性能均较弱
学位
痕量污染物的精确测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色素作为食品中普遍存在的组分会干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选择并制备合适的吸附剂便成为分析高色素食品中痕量污染物的基础。本论文运用不同方法制备适用于色素吸附的磁性复合材料,建立磁性固相萃取前处理方法,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高色素食品中痕量污染物的残留情况。通过加标回收率实验考察该磁性复合材料及前处理方法在食品中农药残留高通量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学位
鱼明胶(FG)不受疯牛病、口蹄疫等传染性疾病和宗教信仰的限制,可作为哺乳动物明胶的替代品应用到食品中,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这项研究中,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方法对提取FG过程进行了优化。然后,对制备的FG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使用pH偏移和静电法对FG进行修饰,并进一步荷载岩藻黄素(FU),以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1)研究了FG的提取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单因素和响应面
学位
太子参是一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药食源性中药,富含蛋白、多糖、皂苷、环肽等多种活性成分。本课题从太子参中同步提取蛋白和多糖,利用太子参蛋白-多糖复合物构建稳定性良好的纳米颗粒,并用于疏水小分子姜黄素的搭载及纳米硒颗粒的构建,以期提高活性分子的稳定性及生理功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太子参蛋白-多糖纳米颗粒的构建及表征。利用碱提酸沉的方法提取太子参蛋白-多糖复合物,通过调节p H和加热的方式构建纳米颗粒(N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