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在西方国家的男性和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中,膀胱癌分别排名第四和第八,膀胱癌在中国的常见恶性肿瘤中排名第十。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和肌肉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约75%的膀胱肿瘤以NMIBC的形式出现,为目前的研究重点。目前治疗NMIBC最主要的方法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治疗。但治疗后NMIBC复发率极高,1a复发率15%~78%。目前针对国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多以单中心的临床回顾性研究为主,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较为缺乏,故其可信度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利用现有研究,对可能导致国人NMIBC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以确定有意义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在相同危险因素下我国南北方住院患者术后复发率的差异。【目的】总结与NMIBC术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具有相关性的因素在南北方不同地域间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探讨导致作用差异的原因。【方法】检索外文数据库如Pubmed、Medline、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数据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linical trail,CENTRAL)、Web of science、Embase以及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 Med)、中国知网(CNKI)。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所有的关于国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文献。对采用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超过6分的文献采用excel进行原始数据的摘录,并用revman5.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将有意义的指标按照秦岭-淮河连线及文献中研究对象所在的医疗机构单位所在地将研究对象分为南方住院患者和北方住院患者,用SPSS26.0进行卡方检验,以探究南北方的复发率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11篇来自中国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未即刻灌注OR=1.65(95%CI 1.12~2.42,P=0.01<0.05)有统计学意义;既往有复发史OR=6.12(95%CI3.49~10.74,P<0.00001)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大小≥3cm OR=2.19(95%CI 1.47~3.28,P=0.0001)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分级为高级别OR=3.06(95%CI 2.08~4.49,P<0.00001)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分期为T1 OR=3.90(95%CI 2.22~6.86,P<0.00001)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组与女性组间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OR=0.90(95%CI 0.56~1.44,P=0.65>0.05);年龄≥60岁OR=1.33(95%CI 1.14~1.54,P=0.0002)有统计学意义。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中的暴露组病例按照按照秦岭-淮河连线及文献中研究对象所在的医疗机构单位所在地将研究对象分为南方住院患者和北方住院患者后比较二者间复发率差异,再进行卡方检验以检验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未即刻灌注c2=0.158,P=0.691>0.05;既往有复发史c2=0.092,P=0.762>0.05;肿瘤大小≥3cmc2=27.401,P<0.0001;肿瘤分级为高级别c2=0.866>0.05;肿瘤分期为T1c2=29.697,P<0.0001;年龄≥60岁c2=11.094,P=0.0001。说明分别在肿瘤大小≥3cm、肿瘤分期为T1、年龄≥60岁的前提下南、北方住院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对各个指标均作了敏感性分析,发现任何指标在剔除其中的任何一个研究后,没有任何一个指标的异质性或者结论发生了改变。做漏斗图分析,未发现发表偏倚的存在。【结论】性别差异不是国人NMIBC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术后未即刻灌注、有复发史、肿瘤大小≥3cm、肿瘤分级为高级别、肿瘤分期为T1、年龄≥60岁均为国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其中肿瘤大小≥3cm、肿瘤分期为T1、年龄≥60岁这三个危险因素在南北地域的危险性有所差异,在相同危险因素下南方住院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低于北方住院患者的术后复发率。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高,患者预后普遍较差。目前对肝癌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已发现多种治疗靶点,有效改善了部分患者的临床预后,但其作用仍然有限,亟需突破性的治疗新靶点。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细胞蛋白质降解主要的途径,而E3泛素连接酶(E3ubiquitin ligase,E3)是该途径中功能最复杂的一类成员。多种E3已被证实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其正在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不可忽视的卫生负担。在CRC诊断后,患者更关心的是其预后相关问题。长久以来人们普遍通过TNM分期来评估患者的预后,但这种评估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临床上发现,即便是处于同一分期的患者仍有明显不同的生存预后,这表明即使在统一了肿瘤分期这一变量后,仍存
学位
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环节,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科技成果转化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尤其重要。但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仍存在投入资金分配不合理、成果转化复合型人才匮乏以及企业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创新创业观念,提出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助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发展。
期刊
目的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最多见的卫生保健相关感染之一,影响手术治疗结果,给患者造成的身体损伤、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不可低估。然而,SSI的影响因素并不统一。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结直肠手术(Colorectal surgery,CRS)患者不同类型SS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SSI提供循证参考。材料与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
学位
目的:目前,根据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建立的非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 RCC)预后列线图较少见。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应用方便并且准确度较高的非转移性cc RCC预后列线图模型,从而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准确判断,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5537例来自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the Surveillance,Epidem
学位
背景与目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9年在颈椎后路手术中出现两例硬膜外血肿(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在颈椎后路术后第三天复查MRI后发现,一例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最终导致瘫痪,但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较小,另一例无明显疼痛及神经症状,但血肿形成较大)如图1。目前,对于导致SEH的相关因素研究相对较多,但是个体差异导致其影响因素有所差异,对于上述出现的病例是否为偶然
学位
田黄的鉴定和产地鉴别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石皮作为田黄形成过程中的特殊产物,记录了丰富的地质成因信息。利用常规宝石学测试、X射线粉末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老挝田黄”样品的石肉和石皮开展了详细的矿物学特征对比,并对田黄石皮的形成过程做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老挝田黄”石皮颜色多样,有黄皮、白皮和黑皮,或多层混合。针铁矿和赤铁矿为黄皮的主要致色矿物;黄铁矿和
期刊
目的:本课题通过比较mi RNA-62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癌组织的表达情况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来进行研究分析,研究mi RNA-621能否作为PTC的临床筛查指标。并通过探讨mi RNA-621与PTC患者临床特征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探究mi RNA-621与PTC的发生发展是否关系,以期为PTC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
学位
背景: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种以全身多种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如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和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等,并可显著增加患者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MS的发生机制尚未被研究透彻,但很多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可能在其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现有研究已经证实减重手术可明显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患者术后饮食的改善、体重的下降(脂肪
学位
第一部分结肠癌中FLNC表达及功能的生物信息学研究目的:结肠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针对新靶点进行分子分型,是结肠癌精准治疗的重中之中。FLNC在胃癌、神经胶质瘤、肝癌和前列腺癌中异常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在结肠癌中发现FLNC高表达与高甲基化,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有相关研究。本部分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及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对FLNC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功能做初步分析。材料与方法:收集江苏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