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综合性大学非师范毕业教师身份认同的叙事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Q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综合性大学的高学历毕业生到中小学当老师,这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并成为舆论焦点。同时,无论是政策文件还是社会呼声都反映出对于新时代教师质量提升的关注,呼唤“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叙事分析的方法,聚焦毕业于中国顶尖综合性大学的“精英”学子成为中小学教师的身份认同问题。基于这一主线,探寻在“时代-学校-个体”三个层次下,这些教师如何成为、如何行动以及如何理解教师身份。研究发现,首先,对于毕业于顶尖大学的非师范生的职前想象身份存在各种丰富的想象和复杂的表达,体现了不同主体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作为“精英”个体,他们认同并期待承担社会责任,发挥教育领导力。从社会视角来看,新中国成立后政策话语对于鼓励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从教和提升教师学历的要求一直以来被反复提及,但其背后的立场和原因发生了变化,由“补缺”变为“选优”。社会舆论也通过新闻表达了他们对于顶尖综合性大学毕业生成为教师的想象。其次,教师多重身份在学校中面临平衡和关键身份的转变。课堂被视为教师最重要的“主战场”,“如何上好课”是毕业于顶尖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在转变为教师时最主要的挑战,因不知道应该如何上课而感到茫然和困惑,教师在由“好学生”到“好教师”的身份转变中渴望被教育教学界所认可,融入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希望在教学实践中凸显出自己的学术优势。在这一系列认知与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经历着由“学术人”到“教育人”的协调与转变——以上都是教师身份认同的核心与关键,这些组成部分共同传达出教师一整套的价值观念和身份认同。再次,毕业于顶尖综合性大学老师精英身份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多重错位。毕业于顶尖综合性大学的教师其个体身份中一直隐含着“精英”的身份,当这种“精英”身份在进入现实的学校并成为教师时,可能与社会和学校对于他们的期待不同,而产生身份定位发展的错位。。重回中小学校的“精英”体验着压抑和累等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影响对教师身份不适应、精英感的幻灭感和陌生感。其原因是“精英”个体对教师身份的理想与社会/学校对于这些教师的期待和需求不相符合,个体与社会/群体身份,想象身份与现实实践身份之间的错位发展,其本质是社会需求与个体意义与价值是否匹配。同时,相应的教师个性化发展支持系统仍十分欠缺,学校与家庭普遍难以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回应。对这一教师群体的相关研究方兴未艾,本文最后提出教师需要考虑其个体身份与社会/群体身份,想象身份与现实实践身份及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处理和协调不同身份之间的张力,突破来自外界的学历神化“绑架”,最终破解教师队伍发展的现实困境,为教师教育的经典专业与学术之争提供新时期下的新视角,在理解教师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关注和提升教师职业的身份归属感,拓展并提升教师来源与质量。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越来越多的外资类银行、股份制及民营银行等机构正在大跨步进入我国的金融市场。在这些机构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国有银行除了面临各项业务的市场份额被馋食外,还需面对离职率不断走高的困境。P支行作为农行华东地区的一家基层经营行,同样面对人员流失的问题。自2018年起,P支行的离职率已超过所在分行的平均值,团队或条线的人员频繁离职也导致部分业务无法正常进行,这种对客户与市场的被动
学位
辽东属国设立于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设置的主要背景在于东汉初年乌丸的内附,直接原因是安帝时期鲜卑与高句丽对幽州的侵扰。辽东属国首县昌辽(昌黎)经历了从西汉辽西郡东部都尉治所,到东汉初辽东郡西部都尉治所,最后到辽东属国都尉治所的变迁。东汉末年,辽东属国废于公孙氏政权。曹魏灭亡公孙氏政权后,鲜卑内附,复置辽东属国,后改其为昌黎郡,并为晋所继承。
期刊
干部选任监督作为从源头上防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一直是党内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时代背景下,加强干部选任监督是深化新时代干部人事体制改革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既符合新时代深化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基本要求,又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的党政干部队伍的必要保证。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着眼于新时代干部选任监督呈现出的凸显政治监督、强调全面监
学位
长期以来,学界对民国时期滇、甘、康区等地土司问题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对民国贵州土司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者并不多见。笔者查阅民国时期报纸、档案、方志、官私撰述诸类资料发现,贵州原设诸大土司经明清大规模改土归流后,多已废除,但中央王朝为巩固这一地区统治,诸多中小级土司仍得以存留。进入民国后,贵州因而仍存有不少土司。随时局变化,中央政府与贵州省政府为维持地方稳定,对于遗留土司采取了改土归流、再任用等举措,对于
学位
在我国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沃土上,孕育出许多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民族仪式是展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典型样本和重要载体,所以民族仪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族仪式不仅有助于民众了解民族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还是对其民族独特文化价值观的反映。不仅如此,民族仪式在传播过程中通过召唤、聚集等功能,来形成民族文化价值意义的共享,从而起到维护民族社会这一“共同体”的和谐、发展的作用。因此本文选取非常具有土家民族特色区
学位
生态博物馆相对于传统博物馆有很大的区别,它突破了围合式的建筑体限定空间,是一种具有现代概念与形式的场所,是敞开式区域的多维立体全方位新型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的展示载体主要突出地域文化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注重的是人与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与展示关系。本论文通过对生态博物馆展示功能的研究,探讨传统村落保护理念与保护传承当中的文化展示策略,分析借鉴国内外生态博物馆实践经验明确乡土文化的展示方式。通过丰富
学位
丁耀亢撰写的《续金瓶梅》是《金瓶梅》续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隔帘花影》和《金屋梦》都据此书删改而来,齐鲁书社所编《金瓶梅续书三种》即将三书合并出版。不过,《续金瓶梅》在结构以及思想诸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缺陷,其艺术价值也未如一些学者所宣称的那么高。因此,有必要从思想特色、人物塑造、叙事结构诸方面对《续金瓶梅》的艺术得失进行再评价。论文包含绪论在内,共分为六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前人研究的总结概括,进而
学位
在辽东公孙氏政权和高句丽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过程中,受到双方实力发展程度以及周边政权的影响,两者的关系呈现出“附纳—离析—破裂”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双方关系由好向坏的发展可以管窥这一时期东北亚局势的变化,双方关系的恶化加速了公孙氏政权的灭亡,也为曹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更导致了高句丽的势力开始向南发展,从而影响了整个东北亚局势。
期刊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各级政府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采取了多样化措施对乡村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成效,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我国乡村环境问题依旧严峻,环境保护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并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为了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很有必要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进行治理,而乡镇政府作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主导者和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其生态环境治
学位
农民教育政策为农民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并统筹农民教育工作开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给予了农民教育的持续且高度的关注,相继制定并出台了农民教育相关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面对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和农业产业升级重组的现状,农民教育政策作为规划农民教育培训的行动指南,其在政策供给方面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借助政策工具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的102份农民教育政策文本进行剖析。研究发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