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近域地面空间及其剩余空间利用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mai1978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衔接城市地铁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键枢纽,地铁站近域地面空间的规划与建设是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与城市经济高效能发展的关键一环。但不少已建成的地铁站近域地面空间存在规划建设缺失和功能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导致产生了不少空间利用率低下的剩余空间。此外,地铁的运营需要商业盈利为其提供支持,而随着城市空间资源愈发紧缺,新建大规模地铁商业空间的难度和成本也随之增加。研究旨在将站点近域地面空间的利用需求与商业需求相结合,达到通行活动与商业活动的耦合协同,为地铁站近域地面空间未来实施空间提质及更新改造提供方法及理论借鉴。以武汉地铁二号线南延线的五个典型样本站点为例,对地铁站近域地面空间及其剩余空间的特征进行研究,并在微型商业设施介入下,对地铁站近域地面剩余空间的利用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空间调研、行为观察、以及归纳分析,研究了站点近域地面绿植空间、硬质空间、建筑空间、设施空间的形态布局特征,以及通行行为、驻留行为、商业行为、停车行为在内的站点近域地面空间环境使用特征,为剩余空间的识别及仿真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其次,通过空间调研及归纳分析,对站点近域地面剩余空间的形态布局特征、空间类别、空间成因进行研究;最后,使用行人微观仿真及对比分析方法,以自动售卖机为作为微型商业设施的典例,探索其在面状空间、带状空间、狭小空间、零散空间等不同形态类别地铁站近域地面剩余空间中的布局方式。研究发现:首先,地铁站近域地面绿植空间、硬质空间、建筑空间及设施空间的形态布局、规模尺度、空间开合程度变化较为丰富,不同站点之间、同一站点不同出入口之间的空间环境特征差异均较大。地铁站近域地面空间中各类活动特征受站点周边用地性质、行人流量的影响较大。各类活动一般均临近地铁出入口建筑分布,位于硬质空间或绿地空间的边缘,且以站点出入口为中心,活动强度由近及远逐渐衰减。其次,地铁站近域地面剩余空间的分布位置较为零散广泛,空间形态呈现多样化特征。区域人流量低、行人直线行走特性、空间环境品质差是造成地铁站近域地面剩余空间使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空间特征,通过引入微型商业设施活化地铁站近域地面剩余空间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最后,微型商业设施在地铁站近域地面剩余空间中的布局方式,主要受空间形态规模、空间设施布局、空间开合程度、区域人流量的影响。针对面状剩余空间,微型商业设施的空间布局需在满足人群使用便利性、减少对通行活动干扰的前提下,考虑后期为面状剩余空间完善功能规划预留合理空间。针对带状剩余空间,微型商业设施的布局主要通过纵向调整设施位置、合理规划设施朝向来提升布局的合理性,以达到商业活动与交通活动的耦合协同为主要目标。针对狭小剩余空间,微型商业设施布局方式相对单一局限,应合理评估布局的可行性,以达到空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主要目标。针对零散剩余空间,微型商业设施对的布局应尽量利用边角间隙地,避免因为设施置入对零散空间形成二次分割。
其他文献
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完成后,粤汉铁路与京汉铁路在此接轨,两条铁路贯通后成为当时中国贯通南北的铁路交通大要道。粤汉铁路途径岳阳、长沙、衡阳、郴州等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带动了湖南沿线区域的产业升级与站场聚落的崛起,同时加强了南北文化交融,对于湖南来说意义重大。粤汉铁路作为西方文化传播的载体,促使了西方文化的传入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西方工程师在参与修建粤汉铁路的过程中,将西方的铁路技术、建筑思想、建筑技术
学位
工业遗产住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工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变化发生了深刻变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城市中实行单位制度,工业住区与生产区统一规划、统一选址,住区中的居民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模式发生变化,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改革开放初期,工业企业被激发活力,工业住区的居住建筑、配套设施和道路系统建设都有较大发展。1999年,国家开始着手剥离工业企业的非生产性职能,工业住
学位
当前我国老龄人口问题日益凸显,面对日趋严峻的老龄化背景,养老院将是承载老年人康体锻炼、情感依附、精神疗愈的重要场所。由于国内缺少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适应期,已建养老户外空间环境供需失衡,适老环境建设滞后;与此同时,户外空间环境千篇一律,未依据不同老年人类型进行针对性“精准”配置。因此,应对不同老年人健康需求,为其建设一个“对症下药”且促进健康活动的户外空间环境成为当务之急。另一方面,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
学位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和铁路干线网络布局的高速发展,作为城市群重要节点的大型交通枢纽以被动或主动的形式逐渐被包裹进各城市的核心区,成为了一个极具场所价值的“好市口”,百年来,车站枢纽的建设和运营对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21世纪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化,促使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更加高效,土地资源开发更加复合化、集约化,为站城融合在我国大城市中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与此同时,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开始提倡
学位
伴随着大量建设的城市化进程中,快速发展与不断更新迭代的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变及重塑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城市空间,建筑学中对基础设施的研究与讨论越来越不可或缺。但很少有人关注到与人们日常的切身体验与空间使用上更为密切的基础设施及新出现的基础设施,它对城市同样有着巨大影响。本文以尝试去讨论城市空间与城市生活如何与基础设施发生关系、如何被重塑为目的出发,选取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购物飞速发展,数量快速增长
学位
三线建设贯穿于新中国三个五年计划的国民建设中,凝聚着几代“三线人”的锦瑟年华,熔铸了一部共和国创业奋斗史,改善了我国生产力布局,促进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在“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原则下,三线厂矿作为独立于城市外的一块“飞地”,采用城市内部单位大院的管理体制与组织方式,却将厂矿建在偏僻的深山中,其建成环境呈现出“非城非乡”的特征。三线建设厂矿生活区作为职工开展集体生活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
学位
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速铁路里程已经突破了3.79万千米,居全球首位,方便了人们的交通出行。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工区作为高速铁路系统的一部分,是这项系统工程的重要保障和空间载体。作为高速铁路的生产生活区,工区常沿铁路轨道建设,在功能与特性等方面区别于其他空间,因此其营造策略相较于其他空间也有所区别。受到高速铁路的影响,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工区的环境质量较为劣势,雨水管理设施缺乏、噪音污染等
学位
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问题异常严峻,医学研究表明行为因素、环境因素是视觉健康的关键影响因素。环境行为学所揭示的环境对于行为的影响,以及物理环境对于视觉健康的直接效应共同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基础。当前我国处于基础教育设施更新发展的重要时期,未来仍有大量基础教育设施急待更新或建设。利用这一更新发展期,提出中小学“空间环境-视觉健康”干预策略,极具健康效益和实用价值。首先,对近视致病机制与建筑空间环境的
学位
京汉铁路是纵贯华北地区的第一条南北铁路干线,这项伟大的工程不仅推动了交通运输方式的革新,也促进了沿线站场聚落的近现代化发展。明清之际因地理区位的局限,河南省的经济与城市建设水平均远远落后于京津与江南地区,京汉铁路河南段站场聚落在铁路的影响下获得飞速发展,其演化机制呈现出共性和差异性特征。随着我国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完善,普通铁路已经不是进行客货流通的首选交通方式,站场聚落逐渐脱离了时代发展的“快车道
学位
品题,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鉴赏、评价和品第,此处主要指对建筑上的楹联、匾额进行品析。楹联、匾额作为中国传统园林造园要素,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研究园林及时代背景的重要线索,有利于品析造园的设计思想和感知审美意境。武汉在2017年入选设计之都,担任起引领区域发展、代表国家形象的使命,楹联匾额有助于弘扬武汉历史,形成诗情画意的补充,突出武汉在地性特色。但现如今有关武汉楹联匾额的研究少之又少,且多以美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