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域下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政策执行问题研究——以滑县为例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tdi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准扶贫是新时代中国反贫困治理领域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要求,自实施以来就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第一书记驻村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理性选择,第一书记由行政组织赋权,通过对农村基层政治、组织、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重构优化,将国家权力渗入农村基层一线,弥补传统农村内生性领导力在扶贫领域的结构性不足,第一书记调动内外部资源,使精准扶贫工作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第一书记作为精准扶贫多元主体中的一部分,其扶贫实践依赖于基层治理力量的领导力和组织协调力,在部分贫困地区,由于基层组织领导力和内生资源的羸弱,精准扶贫政策陷入“执行困境”,面临着诸如组织无力、精准扶贫对象瞄准偏差、外部依赖等问题。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制度为解决上述贫困治理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过程、内在机制以及实践逻辑是什么?第一书记如何通过重构基层组织秩序增强政策归集执行针对性?第一书记与多元主体在利益分配关系领域上的路径选择等问题都需要予以思考研究。
  上述几个问题构成了本文的分析框架,即主体、行为、效应分析框架,第一书记作为国家力量在村级推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重要主体,通过厘清驻村扶贫机制与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互动关系与因果机制,明确各项政策需求供给差异,在实现精准识别瞄准的基础上分析个体脱贫需求路径,因户因人综合施策,结合主动、精确、科学帮扶原则实现帮扶对象、帮扶措施、帮扶成效、帮扶过程的精准目标,消解政策执行方面存在的困境,提升基层组织扶贫治理能力,最终促进精准扶贫成效提升。
  本文通过选取较为典型的滑县驻村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实践案例,在村级精准扶贫领域内聚焦组织后盾、资源瞄准、多元扶贫、创新扶贫等元素,认为第一书记要重构村级组织内生权力,密切配合,多方位争取资源支持;要提高瞄准效率,消解农村传统人情异化所带来的偏差,保证扶贫工作的治理方向;精准扶贫包括基本生活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事业等方面的多领域治理,部门协作配合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扶贫成效;第一书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要立足当下,谋求长远,创新方式方法。
  最后,本文通过主观认识及客观存在两个维度来深入呈现,进一步分析第一书记所面临的诸如素质不齐、职责不清、制度机制不全等问题,在第一书记队伍建设、多元主体协同参与、配套制度健全完善等方面提出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政策执行的优化对策与提升路径。
其他文献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是党和国家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农村低保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脱贫攻坚、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被称为社会发展的“稳定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低保制度也在运行过程中得到发展和完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各个领域问题叠加凸显,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因此,有
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主要交通方式之一,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已建立起世界先进的高铁技术体系,并建成占世界总里程一半的高铁网络,成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在高铁经济兴起的背景下,新建高铁规划线路沿途地方政府的“争路运动”频频出现。地方政府为高铁线路过境设站而展开的各种竞争屡见报端,成为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策执行、实施监督的最前线。大多数学者认为国家审计的产生源自于公共受托理论,国家审计是对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其工作职能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发生变化。新形势下,国家治理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新的职能要求。基于“免疫系统”理论的国家审计的新职能高度契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成为国家治理模式的必然选择。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
学位
我国现阶段正属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矛盾也趋于高发。同时因为时值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节点,在公共管理方面尤其是社会治理层面产生了许多全新的挑战,对管理者能力的要求更高,也使得管理的难度变大,风险亦随之增加。我国作为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国,以洪涝、台风灾害为主,地震、雪灾等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也都时有发生。据统计,仅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就有1.3亿人次受灾,并且产生
精准脱贫工作既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跟随扶贫对象变化而调整的动态过程。调查发现,贫困人口中近半数因病致贫返贫,现实情况及医学规律注定解决因病致贫返贫无法短期内实现,而且不可能全部解决,可见健康扶贫难度之大、面临形势之严峻。健康扶贫既要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负担;也要提高困难群众健康素养,培养其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增强其自主能力;还要注重为困难群众提供生产支持和发展
学位
我国社会治理正在从“治理”向“善治”转变,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组织治理已经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治理模式与创新发展路径。然而,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势必衍生出诸多的治理问题:如治理结构的空间限制、制度规则的过度刚性、组织资源的非均衡配置、社会需求多样性、社会组织自身能力不足等方面限制。为了有效应对复杂多元的公共治理需求和破解社会组织治理难题,我国社会组织普遍历经了一个复杂多样的政策转化与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但贫困问题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党和政府始终致力于扶贫减贫工作,扶贫开发工作先后经历了改革扶贫、开发式扶贫、扶贫攻坚、参与式扶贫到现在的精准扶贫五个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果。随着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家针对贫困人口投入的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也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但在财政扶贫资金的实际拨付、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资金闲置、
学位
官方智库作为最接近政府决策核心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在影响政府决策、搭建沟通桥梁、培育智库人才和引导公众舆论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为官方智库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对智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在对国内外相关智库研究的基础上,以政策科学理论、精英主义理论、多元主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官方
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不仅肩负着惩罚和改造罪犯的重要职责,更是体现着社会主义法治的公正和文明,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刀把子”。相对于其他公民,身处高墙之内的服刑人员是以一个特殊的社会成员而存在的,尽管被剥夺了人身自由,但仍是我国的公民,依法享有生命权、健康权等未被法律剥夺的基本权利。监狱的人权保障状况是透视社会发展与民主进程的重要标尺之一,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确保服刑人员的医疗权利,不仅关
学位
扶贫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事,为了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旨在找出贫困根源,对症下药,帮助贫困地区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经过政府的不断努力,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政策集中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是执政党、国家和政府进行整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它作为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