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课程作为中学基础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特殊方式体验到知行合一的学习精神,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交流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与传统课程相比,活动课程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活动性,鼓励学生平等交流、活泼发展,能有效改善师生、生生关系,增强交流协作能力。上个世纪80年代伊始,活动课程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经过课外活动、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综合实践课、校本课程等多种渠道进行了探索,现在活动课程趋于学科化,将学科课程与活动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学科活动课程。本文研究的高中趣味物理活动课便是活动课程学科化的一个典型案例,高中趣味物理活动课通过系列较具趣味性的物理活动让学生学习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物理知识、形成关注生活、探究自然的科学精神和善于交流协作的科学素养等。为探讨构建合理高中趣味物理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理论,促进物理活动课有效开展,完善中学物理课程体系,本论文主要工作为:一、走访了解目前湖南省长沙市几所高中学校开展趣味物理活动课情况,分析现阶段物理活动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国内研究现状,明确本论文研究内容与意义。二、依据当前高中课程改革要求,结合国内外主流文献参考,在活动课程学科化的立场上寻求活动教学与物理课程的有机融合,给出趣味物理活动课的界定与内涵,阐述了趣味物理活动课的理论支撑和突出特征,提出此课程重要价值和主张。三、从课程开设的角度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特点与活动教学观提出了趣味物理活动课选题原则以及活动课的几种组织方式,并通过案例分析初步得出各种组织方式所具有的优势与特点。在课程评价上,笔者初步尝试着站在三维目标的角度制定活动课评价,并对趣味物理活动课的提出了评价实施原则。四、在长沙市某高中高一年级校选课程开展了趣味物理活动课的教学实践,分析了趣味物理活动课实施的可行性。结合教学反馈和教学反思以及名师点评,给出了高中趣味物理活动课教学实施策略。本文通过理论阐述与教学实践初步探索了高中趣味物理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理论架构,旨在高中物理教学领域内有效地开展高中趣味物理活动,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的认知发展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情感体验。通过教学案例分析与访谈小结,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开展趣味物理活动课教学符合基本学情,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交流、与人协作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主动关注生活、乐于探究自然的科学素养,是改善传统物理课程体系、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培养具有综合素质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