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缓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中央型)患者间歇性跛行症状的疗效评价

来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以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央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深刺双侧大肠俞,常规刺肾俞、委中、承山、太溪穴为被试因素,以浅刺以上穴位为对照,以患者腰/臀/腿痛疼痛程度评分、腰椎管狭窄综合症状评分、腰椎功能障碍评分及患者负性情绪评分为观察指标。从而评价针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央型)患者间歇性跛行的缓解情况及综合疗效,同时评价其安全性,为针刺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提供相应的临床证据。方法:将90例患者按照完全随机设计方案,采用中央随机法以1:1随机分到治疗组(针刺组,46例,7例脱落)和对照组(浅针组,44例,7例脱落),针刺组患者取双侧:大肠俞、肾俞、委中、承山、太溪穴,采用深刺大肠俞,余四穴常规针刺,以上腧穴均留针30分钟,除大肠俞外的穴位留针期间每10分钟行针1次,共3次,浅刺组患者取同样穴位,使用1.5寸的毫针浅刺(2-3mm),不行手法,不得气,其余同治疗组。隔天针刺1次,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6周,共计18次。于治疗后第6周及随访的第18、30周观察患者腰/臀/腿痛疼痛评分、腰椎管狭窄综合症状评分、腰椎功能障碍评分及患者负性情绪评分。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断针、晕针、局部硬结及感染等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1.组间比较:两组患者腰/臀/腿痛疼痛程度评分、腰椎管狭窄综合症状评分、腰椎功能障碍评分在治疗后第6周及随访的第18、30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间歇性跛行的缓解上针刺组效果优于浅刺组。2.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腰/臀/腿痛疼痛程度评分、腰椎管狭窄综合症状评分、腰椎功能障碍评分及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在治疗后第6周及随访的第18、30周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后均有改善,针刺组治疗效应更明显。3.安全性评价:两组病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断针、晕针、局部硬结、感染、脓肿、难以忍受的疼痛的不良症状,也没有出现恶心、呕吐、心悸、头晕、头痛、失眠、厌食等不适感。仅针刺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共2次,两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能明显减轻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央型)患者腰/臀/腿痛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缓解患者间歇性跛行症状,改善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2.针刺组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央型)对于患者间歇性跛行改善明显优于浅刺组。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毫火针疗法与普通针刺疗法治疗IBS-D(脾虚湿盛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寻求更有效的方法指导IBS-D治疗,并加以临床推广。方法:将70例IBS-D(脾虚湿盛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毫火针疗法)35例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疗法)35例。两组均进行4周针刺治疗。记录并观察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IBS症状严重程度积分(IBS-SSS)、中医症候积分、周排便频次、周粪便性状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I
学位
目的:观察健脾柔肝息风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旺证患儿60例,给予健脾柔肝息风汤内服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候积分评分、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测量评分(YGTSS),采用SPSS2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健脾柔肝息风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次研究最终完成临床观察58例,根据结果统计:1.健脾柔肝息风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旺
学位
目的:观察温肾建中汤治疗原发性痛经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综合疗效,包括对经行腹痛主症疗效及其相关伴随症状的疗效。方法:将经入排标准筛选的6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温肾建中汤)30例,对照组(艾附暖宫丸)30例,两组分别于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服药,连服9天后停药,连续用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中医证候主症及其各项伴随症状的变化,采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综合分析。结果:(1
学位
目的:通过研究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证型与脑电图的关系,对比不同中医证型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脑电图的特征,总结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不同证型脑电图的表达特点,总结探求中医证型与脑电图的规律。以期找到脑电图作为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参考依据的可能性,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依据。同时寻找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在脑电检查中的特征变量,分析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脑电图的危险因素,寻找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中医证候与脑电图特征变量及危险因素的关
学位
目的:通过温针灸与生物反馈电刺激两种不同方法治疗Ⅰ-Ⅱ度子宫脱垂的疗效对比观察,旨在筛选出一种更优、更有效的治疗Ⅰ-Ⅱ度子宫脱垂的方法。方法:将60例Ⅰ-Ⅱ度子宫脱垂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和生物组,两组各30例。两组均要求患者完成20分钟盆底肌锻炼。温针组患者予以温针灸治疗,生物组患者予以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每周接受3次治疗,隔日1次,10次治疗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项
学位
泉州张氏中医内科流派历史悠久,传承脉络清晰,学术特色优势明显。第三代传人张志豪先生提出了“五脏并治,特重脾肾,和调阴阳,护阳为要,以平为期”的思想,奠定了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理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第四代传人刘德桓主任提出了化瘀浊、益肝肾之法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孙伟芬主任倡导“扶正祛邪”的方法用于肿瘤的治疗,创新发展了各自专业领域的理论思想,丰富充实了流派学术思想的内涵与外延,促进学术流派的
期刊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补阳还五汤、“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对MCAO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比、脑组织内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并进行网络靶点拓扑学分析,探究针药并用相对于单纯针刺、中药治疗的优势及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进行实验分组。将250只SPF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0只、造模组200只。造模组参照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进行模型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温胆汤加味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谵妄(痰瘀互阻型)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DSR-R-98评分、C反应蛋白的影响,评价温胆汤加味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谵妄(痰瘀互阻型)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上温胆汤加味治疗,两
学位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药治疗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用药特点,并总结曹建雄教授治疗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的临床经验,以求更好的传承中医临床经验,拓展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的治疗思路,也为研发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内中医药治疗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的文献,将文献中的方药规范整理
学位
目的:1.从荣气理论溯源,结合中医理论与病理生理学机制,探讨荣气气化与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理论相关性。2.采用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脑梗死后血管新生“TF-miRNA”反馈环,探讨活血荣络方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3.以“TF-miRNA”反馈环为基础,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从体内实验探讨活血荣络方促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1.生物信息学研究:(1)脑梗死“TF-miRNA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