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沿海四种拟菱形藻生长特性与毒素检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sdn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分离自中国东南沿海的4种(15株)拟菱形藻进行了形态学,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与毒素检测的研究,初步探讨了中国海域拟菱形藻未发现可检出毒素的原因;对可产毒种类—多列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multiseries,加拿大株系)进行了形态学、生长和毒素检测与比较,分析了不同株系多列拟菱形藻毒素产量的差异和不同生长周期对毒素产生的影响;对分离自中国东南沿海的13种(21株)其它羽纹纲硅藻进行了软骨藻酸(Domoic Acid, DA)检测研究,分析了中国海域贝类体内发现毒素的可能原因。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利用微吸管法从中国东南沿海不同水域分离得到4种(15株)拟菱形藻,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进行了形态学研究,鉴定为尖刺拟菱形藻(P. pungens)、尖细拟菱形藻(P. cuspidata)、多纹拟菱形藻(P. multistriata)和巴西拟菱形藻(P. brasiliana),其中除巴西拟菱形藻外,其它三种在国外均有产毒报道。以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及生长速率三种因子为指标,对5种拟菱形藻进行了不同条件培养下生长的研究与比较,结果显示,在常规培养条件下,不同株系间在生长上表现出显著差异,验证了来源地不同的同种拟菱形藻间地理差异的存在;对同一株系,不同条件下的培养也显示出显著差异的存在,说明外界环境因子的改变,会影响拟菱形藻的生长特性。通过设置不同的光周期和硅、磷营养盐限制条件,对从中国东南沿海分离得到的4种拟菱形藻进行了常规培养和诱导培养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各个生长周期的培养藻液进行了检测,均未发现可检出DA存在,说明本实验所用的4种拟菱形藻在上述培养条件下,均不能产生可检出DA。对Bates Stephen (加拿大Bedford海洋研究所)提供的加拿大有毒拟菱形藻P. multiseries进行了常规条件培养,比较研究了与中国不同藻种的生长差异,进行了毒素检测和产量分析,验证了DA-HPLC方法的可行性,并为下一步对中国水域拟菱形藻与国外产毒拟菱形藻之间进行对比,寻找其不产毒的原因提供了前期工作基础。对实验室现有的13种(21株)分离自中国东南沿海的羽纹纲硅藻进行了DA-HPLC检测,均未发现可检出DA存在,说明本实验室藻种库现有的21株羽纹纲硅藻可能不能产生DA。
其他文献
火葬是中华民族丧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是最早采用火葬的民族。通过对羌族火葬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古代羌族生活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在羌族最早采用火葬,然后过渡到土
本文采用水化学仪器自动记录、现场测定和取样室内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白水台钙华景区水的物理化学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发现:随着CaCO3的沉积,水中的主要
排序是很多应用问题的抽象,排序序列的对比是研究这些抽象问题的必要步骤.现有对排序序列的对比多是考察其中重要节点序位变化,缺少对序列整体的评价和对比.针对这点,首先总
职业素质导向下对少数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简笔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可有效提高简笔画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简笔画在中、小学教学中简单易学,容易上手的优势。通过教与学的优化结合,
网络信息时代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本文对2010年&2015年的网络流行语进行了梳理和统计.探讨了网络流行语中隐喻的使用及主要表征,对语义泛化现象进行了动态分析,总结了
随着汽车尾气余热、工业余热等低品位热源的不断增加,利用温差热电材料的热电转换特性对余热进行回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作为温差发电器基础构件的热电臂存在热电性能
大多数中型电子制造企业都处于产业供应链的中间环节,受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影响。由于不具备大型电子制造商在产业链中一呼百应的强势,中型电子企业更多地是从自身特点
目前国内外关于路基支挡结构的研究较多,路基支挡结构形式逐渐由单一结构向组合结构发展。在众多的实际工程应用中,组合支挡结构得到了认可,桩基托梁挡土墙结构是其中广泛应
在一体化进程中,为了在国际上扮演重要角色,欧盟致力于发展欧洲民事力量和军事力量的建设。然而由于两者都属于传统国家的力量模式而无法发挥欧盟自身的特性。冷战后随着欧盟日
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研究现状,并简要地介绍了温度应力的弹性力学及有限元理论。其次介绍了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作用与时随特性。通过对混凝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