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皂苷对类风湿关节炎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nfa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肿胀和变形为特征。若不及时加以控制,将会导致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已上市的治疗RA的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问题,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RA药物迫在眉睫。据文献报道多种人参皂苷对RA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但其治疗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明确,并缺少不同种人参皂苷作用强度和治疗效果的比较。据此,本研究根据人参皂苷结构及药理活性的差异,通过预实验筛选出六种人参皂苷单体,分别为Rg1、Rg3、Rg5、Rb1、Rh2和CK,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考察并比较六种人参皂苷对RA的干预作用,以期优选出疗效最佳的人参皂苷,为后续的研究开发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体通过体外细胞和体内动物两个方面的实验,考察了六种人参皂苷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干预作用。体外实验中,通过MTT法考察人参皂苷对RAW 264.7和HUVEC细胞的毒性,筛选出各种人参皂苷对于两类细胞的安全浓度范围;在此基础上,分别以LPS诱导RAW264.7细胞和TNF-α诱导HUVEC细胞模拟患者体内细胞环境,考察人参皂苷对异常增殖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流式分析技术开展细胞凋亡实验,进一步探索人参皂苷促进异常增殖细胞的凋亡途径。体内实验中,采用Ⅱ型胶原诱导DBA/1雄性小鼠构建CIA小鼠模型,人参皂苷以15mg/kg的剂量通过尾静脉注射的形式对小鼠进行给药。观察小鼠关节肿胀指数的变化,HE染色切片比较关节组织侵蚀的改善程度,免疫组化定性分析TNF-α、IL-6的表达,流式分析M1型巨噬细胞和T细胞免疫调节的改变,ELISA测定TNF-α和IL-6炎症因子含量的变化,全面考察并比较人参皂苷对模型动物类风湿关节炎的改善作用。最后通过观察和分析小鼠各主要脏器的病理切片,对于人参皂苷作用于实验动物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人参皂苷Rg1、Rg3、Rb1对于异常增殖的RAW264.7细胞而言,抑制效果并不明显,而当人参皂苷Rg5、Rh2和CK的浓度在大于或等于50.00 μg/mL时,异常增殖的RAW 264.7细胞表现出一定的被抑制作用。同时,人参皂苷Rg1、Rg3、Rg5和Rb1组的HUVEC细胞异常增殖受阻不明显,人参皂苷Rh2和CK的浓度在高于50.00 μg/mL时,过度增殖的HUVEC细胞存活率开始明显降低。六种人参皂苷都能诱导异常增殖的细胞发生凋亡,对于RAW264.7细胞而言,晚凋比例要稍高于早凋比例,而HUVEC细胞的实验结果则刚好相反。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h2和CK具有更好的促细胞凋亡作用。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六种人参皂苷干预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鼠关节的肿胀程度,其中人参皂苷CK的作用较为明显。关节染色切片显示出现粗糙的各组关节面趋于光滑,肉芽组织消除以及关节腔积液减少等,表明人参皂苷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关节组织病变,其中人参皂苷Rh2和CK的改善作用更佳。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分别注射不同人参皂苷后,六组小鼠TNF-α、IL-6蛋白表达都有较大程度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人参皂苷Rh2和CK减弱TNF-α、IL-6蛋白表达的效果最佳。各给药组中M1型巨噬细胞比例均有所下降,CD45+CD4+含量明显降低,但CD45+CD8+含量显著升高,表明人参皂苷能够诱导失调的免疫系统趋于正常化。尽管六组人参皂苷组间差异不显著,但人参皂苷CK在免疫调节中的效果最明显。ELISA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经过人参皂苷干预后,小鼠关节中TNF-α和IL-6炎症因子的含量显著降低,这与前面免疫组化实验结果一致,其中人参皂苷CK仍然表现出最强的作用。对各人参皂苷组作用的小鼠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其主要脏器的形态结构并未发生恶化,表明各人参皂苷的毒副作用较弱,安全可控。结论: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和比较了六种人参皂苷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干预效果,并探索了其作用机制。通过比较六种人参皂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人参皂苷CK显示出最佳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具有研究开发成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的潜力。
其他文献
目的:以人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膜包覆p H响应性聚合物胶束,构建具有表皮主动靶向作用的载药系统,以微针为辅助,递送抗炎药物紫草素,增加药物在银屑病样皮肤病变部位的蓄积,延长其作用时间,提高紫草素治疗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合成具有p H敏感性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HA-UA-His),采用FT-IR和~1H-NMR对合成的HA-UA-His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载紫草素聚合物胶束(S
学位
中草药雷公藤来源于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e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的干燥根及根茎。其中五环化三萜类化合物雷公藤红素与环氧化二萜内酯类化合物雷公藤甲素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对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由于自身毒副作用大、水溶性差等缺点,严重的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研究表明对雷公藤红素的C29位羧酸、C3位羟基,雷公藤甲素C14羟基进行化学结构
学位
背景:暴饮暴食行为是指个体在短时间内食用大量的食物,通常与焦虑症等精神疾病以及肥胖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是人体最大的信号传导受体家族,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功能。五羟色胺受体作为一个经典的调节摄食行为的靶点被广泛研究,有研究报道称激活5-HT2C受体可以抑制小鼠由于对高脂饲料的偏好引起的暴饮暴食行为。目的:本课题主要是从中药小分子化合物库中筛选5-HT2C受体的激动剂,并研究阳性化合物对小鼠由于对高脂饲料
学位
目的:银杏叶提取物对临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在其生产时产生大量高浓度废水,及时的处理该废水对水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制备一种能高效处理银杏叶提取物废水的生物菌剂,改善处理工艺,解决生化处理系统崩溃后废水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处理的问题。方法:培养取自银杏叶提取物工业废水生化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测其对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以及总磷(TP)的去除效果,并探究
学位
目的:赶黄草为苗家用于治疗肝脏疾病的常用药,本课题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初步探索赶黄草各成分对保肝活性的药效贡献,并对赶黄草及肝苏颗粒现行质量标准进行完善与提升研究。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现行肝苏颗粒制剂工艺中损失严重的大环多酚类活性成分PHG、PGHG、thonningianin A进行制备工艺研究,为该部位的后续药用开发作基础。方法:第一部分,“谱-效”关联分析。以HPLC-DAD联用技术建立赶黄草
学位
目的目前中药市场中,资源匮乏的贵细药材造假频出,本课题分别选取了其中基原复杂、传统性状及理化鉴别难以判断其真实性的植物性药材川贝母和和动物性药材鹿角做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PCR原理的分子鉴定方法,对这两种药材进行真伪判定及掺假测定方法研究。方法1.川贝母收集《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中收载的6种基原的川贝母药材及市场上常见的贝母品种,采用试剂盒提取样品中的总DNA,通过对目标基因ITS1的序列分
学位
目的:按照《中药经典名方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对玉女煎的药材产地、炮制方法、用药剂量进行历史沿革的文献考证,对药材及饮片的质量评价、物质基准制备及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系统研究,为复方制剂简化注册申报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1.处方的历史沿革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对玉女煎的历史沿革、剂量换算、处方药味炮制及药材道地产地等进行相关研究。2.药材及饮片的质量研究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相应内容,对生
学位
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验证新型双氢青蒿素衍生物JZ-14的抗肿瘤效果。探索该化合物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寻找其抗肿瘤作用的蛋白靶点及生物信号通路。方法:选取He La、Hep G2、K562细胞展开JZ-14的抗肿瘤体外实验,通过CCK8法考察JZ-14对肿瘤细胞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阻滞情况、Transwell模型研究JZ-14对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作用、DCFH-
学位
1目的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肉桂低聚原花青素(Oligomeric procyanidins,OPCs)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在建立HPLC质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肉桂OPCs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为其后期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2方法2.1肉桂中OPCs单体化合物的分离与富集分析肉桂指纹图谱,选择富含OPCs的广西百色肉桂药材,使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70
学位
目的:小儿湿疹凝胶源于临床验方,本文通过药效学筛选,考察复方水提物、醇提物对湿疹的治疗作用,以确定最优提取工艺路线,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组方提取工艺、凝胶成型工艺,为小儿湿疹凝胶的新药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药材质检研究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对小儿湿疹凝胶的五味药材土茯苓、地肤子、黄柏、苦参、枯矾进行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等检查项研究。2.药效学筛选研究(1)建立DN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