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髓方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量效与时效初探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126051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一般是指由于颈椎间盘和椎间小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如椎体边缘骨赘、韧带增生肥厚等对椎管形成占位从而压迫到硬膜囊或影响脊髓的血供,产生脊髓受压或(和)缺血从而引发的脊髓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逐渐成为对中老年甚至年轻人造成严重危害的常见颈椎疾患之一。手术疗法是一种常用疗法,因其能够解除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对脊髓的压迫,同时可以增加相应节段颈椎的稳定性,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中重度CSM的重要手段。但对于处于疾病早期阶段、临床症状较轻,或体质较弱不耐受手术的CSM患者,非手术疗法仍然是必要的。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及小样本的临床观察,本研究所用“益肾养髓方”用于治疗轻中度及非进展期CSM患者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1]。
  根据本病症状与相关体征,在中医学中当归于“痿证”“痹证”等范畴。病因主要与外感风寒湿、颈部筋肉劳损及肝肾不足等因素有关,久病而导致督脉日渐空虚、髓海趋于枯竭而发为肢体萎弱不用。“益。肾养髓方”正是针对该病本虚标痹之病机,外以除痹通络,内以补益肝肾,内外标本兼治,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益肾养髓方可增加大鼠慢性脊髓压迫后脊髓微血管的数量和血管面积,提高CD34分子的表达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本研究通过构建CSM动物模型,探讨该复方量效与时效关系,并初步探索益肾养髓方治疗CSM可能的作用机制。
  目的:
  1.探讨益肾养髓方治疗CSM的量效与时效关系。
  2.初步探讨益。肾养髓方在CSM神经修复与细胞凋亡方面可能的效应机制。
  方法:
  1.量效研究:首先建立CSM动物模型,随后采用7个浓度梯度的益肾养髓方中药进行灌胃,连续给药8周后,全部动物进行脊髓功能测定并处死,取受压脊髓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尼氏体染色及Tunel检测等方法,以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及受损脊髓中BDNF,NGF,Fas,FasL,Caspase-3等的蛋白表达作为评价指标,探讨益肾养髓方治疗CSM可能的效应机制,同时初步探讨益肾养髓方治疗CSM的ED50(median effective dose)。
  2.时效研究:建立CSM动物模型,采用前期量效研究得出的最适中药浓度(EDSO)进行灌胃,各组分别在灌胃前及灌胃18天至灌胃第87天(k=O.8)等9个时间点分批进行脊髓功能测定后处死,取受压脊髓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以BBB运动功能评分及受损脊髓中BDNF,NGF,Fas,FasL,caspase-3等的蛋白表达作为评价指标,初步探讨益肾养髓方治疗CSM的ET50(reedian effective time)。
  结果:
  1.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效能回归,最终明确了益肾养髓方治疗CSM的ED50为9.19/kg/d,益肾养髓方治疗CSM的ET50为46.2d。
  2.灌胃后中药灌胃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盐水组,从浓度3(2.659/kg/d)开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益肾养髓方中药灌胃对改善CSM大鼠脊髓功能有一定疗效;HE染色可见,益肾养髓方灌胃可明显改善大鼠受损部位神经细胞形态,减少细胞空洞和水肿的产生;尼氏体染色可见益肾养髓方灌胃可提高受损部位神经元细胞内尼氏体的数目,改善神经元细胞形态,说明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受损脊髓组织的修复;Tunel染色显示,给药组的凋亡指数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低,从浓度4(4.719/kg/d)开始有统计学差异(P<O.05),说明益肾养髓方灌胃可降低脊髓受损后神经元细胞的凋亡水平。
  3.量效研究免疫组化形态计量结果显示:①各组BDNF表达量比较,盐水组表达量与假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灌胃各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随灌胃中药浓度增加,BDNF表达量逐渐升高,自2.659/kg/d开始与盐水组有显著差异(P<0.05)@Caspase3表达量各组比较,盐水组和中药灌胃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中药灌胃组随浓度增高Caspase3表达量逐渐降低,自2.659/kg/d开始与盐水组有显著差异。⑧盐水组和中药灌胃组FAS、FASL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灌胃组随浓度升高而表达量逐渐降低,自1.499/kg/d开始与盐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④各组NGF表达量比较,盐水组表达量与假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中药灌胃各组表达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中药灌胃组自2.659/kg/d开始NGF表达与盐水组有显著差异。
  结论:
  1.益肾养髓方对慢性脊髓压迫大鼠模型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抑制受损脊髓组织的细胞凋亡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受损细胞的修复。
  2.益肾养髓方治疗CSM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其ED50为9.19/kg/d,ET50为46.2d。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羟基肉桂酸类化合物和四氢姜黄素,并研究了羟基肉桂酸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抗氧化构效关系,探究了四氢姜黄素的合成、抗氧化活性、稳定性以及在油脂中的应用。  1.在六水哌嗪的催化下,五种羟基苯甲醛类化合物分别与丙二酸发生克劳文(Knoevenagel)缩合反应,生成五种产物。采用熔点分析法(MP)、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质谱法(MS)、红外光谱法(IR)、核磁共振氢谱法(1H-NMR)对产物进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巧克力制品作为广受人们喜爱的甜食,需求量日益剧增。巧克力制品制作所需的传统原料——可可脂供不应求,因此作为可可脂替代品的代可可脂应运而生,并成为研究的热点。而且,目前就贮藏温度对代可可脂物理性质与结晶特性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棕榈液油、极度氢化棕榈油及棕榈仁油为原料,使用酶法制备代可可脂(IE CBS),并进行了不同贮藏温度下其贮藏特性的研究;通过与棕榈仁油复
学位
作为一种常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蜡样芽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报道越来越频繁.我国最常见的呕吐型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多为其污染大米等粮食类食品引起,造成严重食品安全隐患.本文通过生化鉴定及聚合酶链式反应从市售大米中分离出蜡样芽孢杆菌,用改良的微孔板法、比浊法和平板计数法判断培养条件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孟加拉红介导的光动力作用效果,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研究光动
学位
起酥油、人造奶油等塑性油脂产品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促进了专用油脂产业的发展。专用油脂品质的优劣不仅与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宏观物理特性相关联,还受结晶方式和晶体网络结构的影响。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s,DAGs)是一类具有调节身体脂肪、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s,TAGs)以及餐后血脂的功能性油脂,可以替代TAG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本文以脂肪酶Lipase
学位
沙棘是我国药用植物宝库中一种珍贵的植物,自古以来就被蒙医、藏医广为采用.在现代,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在增强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系统、保护心血管、抗过敏、抗氧化、抑菌防癌等方面均有显著的药理效果,但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沙棘黄酮、沙棘多酚等活性成分,对沙棘多糖的研究鲜有报道,尤其是其胃肠道内的消化和功能方面.本实验以沙棘果为实验材料,对沙棘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体外肠道消
学位
水果在贮藏运输过程中极易受到机械损伤和外界微生物的污染,并且由于自身含水量高,容易出现失水萎蔫现象,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而采用适当的水果缓冲垫包装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延长水果的贮运期。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缓冲包装材料为聚苯乙烯EPS等发泡塑料,保鲜效果有限还造成了环境污染。本研究试图将符合现代环保要求的植物纤维缓冲材料与安全无毒的长效型ClO2相结合制成新型ClO2防腐保鲜垫以适应果蔬贮运保鲜的
从番茄体内分离得的B,菌株,对茄青枯拉尔氏菌有拮抗作用。本文研究该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拮抗物质分离纯化。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B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株能在pH4.0~10.0和10℃~49℃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pH6.0~8.0,最适生长温度为34℃,能利用蔗糖、葡萄糖、乳糖、棉子糖和麦芽糖作为碳源,能利用蛋白胨、牛肉浸膏、酵母浸膏和干酪素作为氮源。B菌株产
学位
纳米TiO2以其优良的性质有着广泛的商业用途,如化妆品、染料、印刷、织物、抗菌材料等,它的广泛应用将使得研究者、生产者和消费者有更多的机会与之接触,纳米粒子可经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引起了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关注。以往对纳米TiO2的研究多集中在对肺部毒性上,已证明纳米TiO2可引起明显的肺部炎症反应,且更容易迁移到肺间质组织,并出现间质纤维化病灶。而对纳米TiO2引起的免疫毒性的研究
学位
外周神经脱髓鞘疾病是由于各种感染、遗传性或者免疫性相关机制破坏施万细胞(又称施旺或雪旺细胞)功能引起外周神经髓鞘完全或部分脱落,最终导致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预后很差,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给患者和整个社会都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亟需寻找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研究显示针灸可以有效缓解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和腓骨肌萎缩症等外周脱髓鞘疾病的症状,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且相关的研究目
《神农本草经》是本草研究中不可逾越的文献资料,也是后世本草文献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核心内容。《神农本草经》规范的药名体例一直为后世主流本草书籍所沿用,如《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直至今日的《中国药典》等药物书籍中,仍能见到《神农本草经》药名体例的影响。  据现代学者考证,多数认为《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早期,作者为东汉时期的医官“本草待诏”,《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