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载畜率家庭牧场可持续性模拟研究 ——以正蓝旗为例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re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地是我国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中,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改善陆地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我国草地破坏问题严重,人们对草地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科学的管理,草地畜牧业生产难以持续稳定发展。因此草地可持续利用是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家庭牧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的牧户实地调研和实时监测后,以当地草地面积的平均值、牲畜存栏总量为依据,计算当地平均载畜率,并依据草地面积的平均值和载畜率为模型模拟数据,建立代表了实际生产规模的平均水平典型牧户作为分析对象,利用草畜平衡模型和生产优化管理模型对典型牧户在不同载畜率下的草畜平衡、经济效益和甲烷排放量状况进行模拟分析。再通过草地可持续模型模拟十年模拟期后不同载畜率水平下家庭牧场的草地状况、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当地实际生产情况下,不同载畜率的变化差距非常明显。随着载畜率的升高,草地能量剩余量逐渐减少,能量亏缺值逐渐增大;经济效益中的净收入则随着载畜率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和减少的趋势,分界的阈值就是最佳收益点,此时净收入最高点11.5万元,此时载畜率为1.18 SE/hm2,相较于实际1.63 SE/hm2的载畜率和9.16万元的经济效益,增加了2万元左右;甲烷排放量随着载畜率的升高逐渐增加,能量摄入量和甲烷排放量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P<0.001)。在十年模拟期后,草地生物量随着载畜率的升高逐渐降低,喜食物种比例减少;随着载畜率的增加,单位草地肉产量增加,但是单位家畜肉产量降低,单位草地和单位家畜的毛利率都于0.82 SE/hm2的载畜率下达到最大值;土壤侵蚀量和甲烷排放量都随着载畜率的升高而变大,风蚀起尘量在各载畜率下没有明显差异,起尘量总体都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
其他文献
以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重要试点的沈乌灌域为研究对象,采取区域布井的监测方式,利用经典统计学与地质统计学理论,研究灌域大尺度和不同生态景观小尺度条件下,节水改造前后地下水埋深和水质空间变异性和时空分布规律。选取自然和人为因素通过灰度关联法明晰影响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对地下水埋深分别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变量CAR模型、灰色GM(1,1)残差模型、一次指数平滑模型和ARIMA(1,1,1)
蛋白桑(Morus alba.L)是经过杂交选育出的抗逆性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强、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特性,可作为优质饲用植物开发。在栽培过程中蛋白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尚不清楚。因此本文以三种当年生蛋白桑幼苗为研究材料,试验采用盆栽控水法人工模拟土壤干旱胁迫,共设置7个处理梯度,其中正常供水记为CK,其余各处理分别记为W1~W6,CK~W1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70%、60%
输卵管是卵子运输、储存、精子获能、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部位。输卵管上皮细胞支持胚胎的发育并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理想的生理生化环境,但相比于其他体细胞,输卵管上皮细胞体外增殖分裂能力较弱,无法作为种质资源细胞库的种子细胞长期保存,也不能满足其他实验研究与应用的需求。因此,本论文以蒙古羊为研究对象,通过酶消化法培养蒙古羊输卵管上皮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端粒逆转录酶基因(TERT)转入蒙古羊输卵管上
残塬沟壑区是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类型,该地区地貌特殊,塬面平坦开阔又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坡面陡峭,降雨不均,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本文以残塬沟壑区陕西省永寿县为研究区,以三期遥感影像(1998、2008、2018)为基础数据,结合土壤、降雨、植被、高程、人口、经济等数据,基于ENVI、Fragstats、Arcgis软件平台,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变化和土壤侵蚀情况进行分析
大坝、隧洞、混凝土深桩等长期服役于水环境下的混凝土工程,因遭受环境水的侵蚀,混凝土内部水化产物中的钙离子逐渐溶解,结构出现溶蚀损伤,特别是存在于软水或者其它侵蚀介质的混凝土结构更为严重。因此,本文研究普通混凝土(Ordinary Concrete,OC)、粉煤灰混凝土(Fly ash Concrete,FC)和纳米SiO2混凝土(Nano-SiO2Concrete,NC)不同养护龄期下的抗压强度和
交通标志与驾驶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交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交通标志信息是道路交通人-机-环境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且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的道路交通标志信息量可以诱导驾驶员高效、准确、及时地获取道路交通环境信息,从而对驾驶行为做出及时的调整。前期课题组研究发现,内蒙古自治区80%以上的草原公路都存在着交通标志信息量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交通标志信息量的缺失或过载都会对驾驶员的视觉识别及认知产生负荷,严重影响着
碳位于植物生长所必需摄入的6种大量元素之首。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碳长期缺位,植物仅靠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完全达不到自身需求。有机碳肥是指能够提供水溶性高、易被植物吸收的液体或固体有机态碳营养肥料,施用有机碳肥是解决植物碳短板的重要手段。研究以小麦、青梗菜为供试作物,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喷施蔗糖(SUC)、水溶性腐植酸(HA)、水溶性氨基酸(AA)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小麦、青梗菜碳含量、碳贡献率、光合
科尔沁草原总面积约5.17×104km2,是中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区,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们对草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大部分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枯落物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连接植物和土壤的重要载体,在草地恢复和利用中不容忽视。为此,本试验于2019年10月~2020年9月,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境内的盐碱化草地,采取铺沙+补播和有机肥+补播两种修复措施,进行3个单种枯落物及4种混合枯落物分解试验
为确定适宜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地的可持续放牧利用模式。于2019至2020年间,在锡林郭勒盟东部典型草地区设计了一系列不同始牧时间和放牧期延续时长的暖季放牧实验,通过测定草地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等基础指标并计算牧草再生性、植物群落α多样性,评价草地植被对不同放牧方式的响应。同时在冷季舍饲期以不同的饲料配比进行饲喂,筛选出经济实用的饲料配方。从草地畜牧业生产的整体流程出发,系统地设计了夏秋暖季以可利用饲草量
天然草地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天然牧草产品生产的主要原料来源。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典型草原为试验地,以天然牧草产品为试验材料,分别加工成干草草捆、草颗粒和全混合日粮颗粒。开展了不同加工方式天然牧草产品和天然牧草与精饲料配伍前后对肉羊产能和瘤胃微生物影响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天然草产品的研发和利用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生产实践提供指导。得出如下结论:(1)草颗粒组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