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FK506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及脊髓再生的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体外培养,将其局部注射于脊髓损伤一周后大鼠脊髓的远近端,同时应用免疫抑制药物他克莫司(FK506),观察两者对脊髓损伤后再生的影响;初步探讨FK506的对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作用。方法取1月龄SD大鼠(雌雄不限)经拉颈椎法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出双侧股骨和胫骨,剪开两端髓腔,将骨髓腔内的骨髓冲出至无菌平皿,制成细胞悬液,置于培养箱中,3天后首次换液,倒置相差显微镜下逐日观察细胞的形态,贴壁情况及生长情况。经多次传代扩增培养,使rBMSC逐渐得到纯化和扩增。钳夹法制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30只,以伤后后肢强烈痉挛和尾巴旋转一周为入选标准,随机分成3组。A组为单纯损伤组,B组为单纯骨髓干细胞移植组,C组为骨髓干细胞联合FK506组。B、C两组一周后再次手术,暴露出原脊髓损伤处,将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微量注射器分别于损伤远近端注入脊髓损伤区域,C组同时腹腔注射FK506一次。期间加强动物的护理,于伤后1w、2w、4w、6w、8w采用BBB评分及斜板实验观察神经恢复情况。8周后取材,行免疫组化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B、C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有较明显的恢复,B、C组注射细胞后2周开始出现后肢活动,逐步恢复排尿,伤后4周变化最为明显,可见明显后肢活动和尾巴的摆动,伤后8周,已可见协调运动,C组的恢复情况较B组为快,BBB最高评分可达14分,两组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A组亦有所恢复,但程度较轻。C组与A组在6周以后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切片见伤处为瘢痕连接,结构紊乱,邻近有明显空洞形成,未见神经轴索通过。B、C组亦见瘢痕形成,但可见少量神经轴索样结构。免疫组化显示:A组伤处邻近神经元胞体NF200阳性细胞较少,邻近脊髓组织GFAP阳性细胞亦较少。B组伤处可见GFAP及NF阳性纤维,但排列较紊乱,无正常结构。C组较B组邻近脊髓神经元胞体NF200阳性细胞较多,GFAP阳性细胞亦较多。C组大鼠脊髓损伤边缘Nogo阳性神经元较A、B两组明显减少。结论完全性脊髓损伤的大鼠存在一定的后肢功能恢复现象,移植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部位能长期存活,并能向邻近脊髓内迁徙。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于后肢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联合应用FKS06有协同效果。脊髓损伤后的恢复的微环境需要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FK506是其中的一个有利因素。
其他文献
<正>改革的必要性生育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妇女的基本权益,维持社会均衡发展,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以及保护特殊人群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社会保险制
前言关节软骨缺损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由于软骨的自我修复能力极弱,一旦受损将导致坏死,发生骨性关节炎。胰岛素样生长因-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在软骨发育和软骨
先进电子行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惠及普通人的生活,更关乎国家安全.新材料、新工艺、新仪器、新设备的涌现,是行业发展的基石.印刷显示是继半导体/真空技术之后电子制造领域的一
目的:随着全社会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股骨转子间骨折已成为住院老年病人最常见的外伤之一,并且呈上升趋势。在60年代,Horowitz报告转子骨折采用牵引治疗死亡率达34.6%,而采用
[目的]:建立研究脊髓损伤修复的动物模型,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不同的移植方法对脊髓损伤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BBB评分和爬网格评分及脊髓灰质前角中的Bcl-2.、Bax的表达。研
实验目的:本文目的基于进行下颈椎椎弓根的相关经线及角度测量,定位更准确的椎弓根进钉点、置钉方向,为成功应用经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提供必要信息。实验方法:1、在27具中国
抢花炮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经考证起源于广东,后传至桂、黔、湘三省毗邻地区,流行、发展于广西柳州三江侗族,是侗族人民从事生产、生活劳动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发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玫瑰花这一宝贵资源,完善玫瑰花药材的质量标准,本论文对玫瑰花进行了系统的化学基础研究,对玫瑰花的有效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对其所含有的总黄酮和多糖类物
[目的]:观察颈脊髓病患者后路减压术后颈脊髓后移及其功能恢复的情况,探讨术后脊髓后移的程度、规律、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分析后路减压术后脊髓的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目的:通过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家兔成骨细胞(OBs),在体外与羟基磷灰石/三磷酸钙陶瓷复合载体(HA/β-TCP)复合培养后,植入股骨头坏死骨缺损的动物模型体内,以观察组织工程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