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来华及其对明末社会的影响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c66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世纪末17世纪初,明朝末年的中国在社会经济及思想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中西文化交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583年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开始在中国传播天主教,先后到过肇庆、韶州、南昌、南京、北京等地,1610年在北京病故,居留中国28年。 利玛窦之所以顺利地叩开中国大门,成为在华传教成功的首创者,主要因为他在长期的传教过程中,根据基督教神学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三条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也是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三大特点。一是,遵从中国风俗习惯,袭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二是,广交社会名流,争取封建士大夫乃至皇帝等统治阶级上层的大力支持;三是,进行“学术传教”,以传播西学提高天主教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利玛窦这种灵活的适应性传教方式,成就了他在中国的传教事业。 利玛窦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天主教,他的传教活动对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做出开创性的贡献,到他逝世时,中国各地约有天主教信徒2500人。利玛窦被誉为是西方来华传教的先驱,成为中国基督教传教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开创了外国传教士来华传教成功的先例。 利玛窦是一位虔诚的耶稣会传教士,同时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在华传教期间,利玛窦先后编写和翻译各种著作十九种,如《天主实义》、《几何原本》、《交友论》等,给中国带来崭新的西方文明,由此而出现的“西学东渐”促进了明朝末年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揭开新的一页。利玛窦在译介西方科学著作、阐释天主教教义的同时,还充当了将中国古老文化传往欧洲的使者。他所开创的“儒学西渐”对欧洲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日后西方大量吸收中国文化奠定基础。根据利玛窦晚年撰写的回忆录出版的《利玛窦中国札记》,成为沟通东西方世界的经典之作。 利玛窦等传教士的东来,是在欧洲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以及西葡等早期殖民国家进行海外扩张的背景下发生的,派遣他们的欧洲国家和罗马教廷把他们当作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工具。因此,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自身的宗教信仰等原因,利玛窦在传播西学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他只是为了传教的目的担当科学的传播者。传播科学知识、进行文化交流只是利玛窦传教的手段,传播福音、弘扬天主教才是他的真正目的,最终以西方的基督教同化和取代中国固有的宗教。但是,明朝末年利玛窦等耶稣会士来华不同于清朝末年林乐知等西方传教士来华,因为双方所处的时代不同,中西力量对比的情形也大不相同。因此,利玛窦作为“耶稣的勇兵”所进行的“精神战争”与近代欧洲殖民者继“坚船利炮”之后所进行的“文化侵略”是截然不同的。利玛窦的传教活动起到了沟通中西文化的作用,为近代开始的中西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16世纪末利玛窦来华是明朝末年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利玛窦——这位在中国度过了他后半生的耶稣会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播了基督教,而且传入了西方科技与文化,成为正式介绍西方宗教与学术思想的最早和最重要的奠基人。同时中国文化被介绍到西方,使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随着利玛窦来华,从明代后期开始,中外关系史增添了新的内容。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萧家璧(1887-1949),字圭如,江西遂川人,长期以来以屠杀革命群众和充当匪首的形象载入史册。本文利用萧家璧的个人著述、书信及其它相关档案,对他在遂川充当的多重角色及其与民国
梁漱溟先生晚年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书法是人类世界最伟大的艺术。”书法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承载和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政府制定了《男女雇用均等法》。这是日本第一部以男女平等为基本理念的保护职业女性的法律,它对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促进女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长期以来,兴修水利始终是作为国家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而存在的。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举措,中央人民政府格外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不仅制定了治理大江大河的方针,而且还把发动群众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视为己任。河南人民则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以高度的政治热情投身于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1949-1965年河南的农田水利建设,尤其是在大跃进阶段,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曾经受到了世人的瞩目。
本文以宗教管理政策为重点,论述了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政教关系。 全文由导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 导论部分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对本文所论问题的研究现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莫理循作为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和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政治顾问,亲历了晚清民初一些重大事件,考察了中国许多地方。从他留下的大量珍贵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独特的中国形
展览的个性是博物馆成功的关键,尤其对地方历史文化陈列而言。由于各个地区之间的历史文化差异总是存在的,因此每一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历史的逻辑结构。而如何解读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