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与YC-1联用体外抗非小细胞肺癌活性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_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中国和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病例的85%,且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较差。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NSCLC的过度活化被认为是导致其高侵袭性的表型和对抗标准疗法的原因之一。Gefitinib(吉非替尼)作为广为人知的第一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在针对携带EGFR敏感突变(L858R/Ex19del突变)的NSCLC患者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并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然而,尽管EGFR-TKIs的治疗对携带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出色的疾病控制能力。但治疗数月后,大多数患者最终都会因为获得性耐药而复发。另一方面,仍有约20-30%即使携带EGFR敏感突变和过表达野生型EGFR的NSCLC患者对EGFR-TKIs治疗反应较差,具有原发性耐药。针对临床上NSCLC患者对EGFR-TKIs的原发和获得性耐药问题,迫切需要创新的治疗策略。随着EGFR信号通路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了不依赖配体和激酶活性的EGFR信号通路。这些非经典的信号通路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也是造成对EGFR-TKIs产生原发和获得性耐药的机制之一。研究认为在EGFR依赖的肿瘤细胞中存在着两种状态的EGFR:一个是负责细胞生长的激酶活性依赖型,另一个是负责细胞存活的非激酶活性依赖型(主要起支架蛋白的作用)。在携带EGFR敏感突变的肿瘤细胞中,EGFR的功能主要以激酶活性依赖型为主,因此对EGFR-TKIs治疗相对敏感;而在过度表达野生型EGFR的肿瘤细胞中,EGFR的功能则主要以非激酶活性依赖型为主,因而对EGFR-TKIs治疗不敏感造成原发耐药;另外,在EGFR-TKIs长期治疗的情况下,肿瘤细胞为了逃脱EGFR-TKIs抑制其激酶活性带来的影响,除引起靶向分子发展耐药突变之外,也会促进EGFR的功能向非激酶活性依赖的功能进化,激活促肿瘤细胞存活的信号,包括影响EGFR的内体运输和降解,延缓EGFR信号的淬灭,诱导肿瘤细胞保护性自噬和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等。这些信号都给肿瘤细胞提供了生存优势,使其逃脱TKIs的治疗。以上研究提示单纯靶向EGFR酪氨酸激酶活性类药物应用的局限性。因此,我们认为共同靶向激酶活性依赖和非激酶活性依赖的EGFR信号通路有可能对抗NSCLC患者对EGFR-TKIs的原发和获得性耐药。在本项研究中,通过和Gefitinib联用的方式筛选了一个商品化的小分子化合物库(LOPAC1280库),并发现化合物YC-1(Lificiguat,3-(5-羟甲基-2-呋喃基)-1-苄基吲唑)能够显著增强Gefitinib抑制NSCLC细胞系增殖和促凋亡的作用。YC-1于1994年首次被合成,其最初被发现是可溶性胍基环化酶(s GC)的激活剂,具有促进抗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松弛的作用。但随后的研究表明,YC-1能够通过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活性,从而具有抑制肿瘤生长,阻断新生血管生成和增强放疗敏感性的能力。我们的研究发现,YC-1联合Gefitinib的协同抗肿瘤作用正是由于同时靶向了EGFR激酶活性依赖和非激酶活性依赖的信号通路而实现的。而且识别出了HIF-1α和Fox O1信号通路在影响EGFR非激酶活性依赖的信号以及改善Gefitinib耐药中的重要作用。本论文的主要发现依次有:1)YC-1联合Gefitinib能显著增强Gefitinib在携带不同EGFR基因型NSCLC细胞的敏感性;2)YC-1通过促进EGFRWT和EGFRL858R/T790M的内体运输和降解,淬灭EGFR非激酶活性依赖的信号通路,改善了Gefitinib的原发和获得性耐药,且该作用依赖于HIF-1α信号通路的抑制;3)YC-1能够通过阻断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抑制Gefitinib诱导的细胞自噬,且该作用也是改善Gefitinib原发和获得性耐药的重要机制;4)YC-1联合Gefitinib能够下调p-Fox O1(ser-256)水平,增强Fox O1转录活性,从而介导了联合用药诱导的抑制细胞自噬和促进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为非激酶活性依赖的EGFR信号通路在引发NSCLC细胞对EGFR-TKIs的原发和获得性耐药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为靶向EGFR非激酶活性信号通路提供了新的手段,对进一步探索NSCLC耐药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将来针对耐药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联合治疗策略。
其他文献
传统碳材料因表面的化学惰性、缺乏锚定金属活性组分的位点和多为微孔的孔隙结构,限制了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氮(N)原子掺杂后,碳材料的表面极性及电子结构都会发生变化,并产生结构缺陷,同时氮与金属间的配位或锚定作用更有利于金属粒子的均匀分布和稳定负载。通过调节材料的孔道结构,调控表面形貌和金属存在形式以及金属与N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进一步改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本文首先制备了不同金属(M=Fe,Co或Ni)
学位
手性有机膦配体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通过与过渡金属配位改变中心金属的活性与选择性,从而使反应更加简洁高效地发生。目前,合成膦手性化合物的方法反应条件苛刻、步骤繁琐、底物单一,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发展一条反应条件温和、经济、高效地合成手性膦配体的策略,从而促使催化剂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及应用价值。以此为基础,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对近年来轴手性膦配
学位
含氯有机化合物不仅是化学工业中的基础化学品,而且也是天然产物和功能材料合成中重要的中间体。对于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最高效的策略是通过C-H键氯代,直接将氯原子引入到目标化合物中。自由基反应为C(sp~3)–H键氯代提供了简单的途径,但由于反应选择性难于控制,限制了该策略在实际合成中的应用。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利用氮自由基的分子内氢提取反应(Hofmann–L?ffler–Freytag反应,
学位
炔基化合物的环化反应是在天然产物合成、材料化学、新药研发(药物化学)以及催化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反应类型。其中,Au(I)作为催化剂在炔基化合物反应中的应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关注。随着结构分析技术以及合成方法学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关于Au(I)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被报道,然而对Au(I)催化炔基化合物环化反应的机理研究仍然有空缺。本篇论文以量子化学、分子轨道理论(MOT)以及过渡态理论(TST)为
学位
碳卤键作为一类重要的化学键,其合成以及转化都是合成化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卤代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并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生物化学、材料化学以及合成化学等多个领域。同时,基于羰基α位具有独特的反应活性,在羰基α位构筑碳卤键一直是合成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碳卤键的极性较大、解离能小,因而容易发生断裂进而生成新的化学键。因此,含卤化合物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子被广泛应用于制备结构多样的各类化合物
学位
植物有两大类初级分生组织,分别是位于地上部分的茎端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SAM)和位于地下部分的根端分生组织(Root Apical Meristem,RAM),这两大类分生组织中的干细胞可以不断地分裂分化产生新的子细胞,进而形成新的组织和器官,因此分生组织的稳态平衡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已有的研究表明,CLAVATA3(CLV3)/EMBRYO SURROU
学位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利用非共价相互作用的超分子自组装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超分子化学领域发展迅速,并在生物医学、能源、催化和传感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超分子大环因其独特的结构、易功能化、丰富的主-客体络合能力以及动态和模块化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材料的制备。一些客体分子由于能够选择性地与特定主体大环结合而被用于构建各种智能超分子系统。由于受全球能源危机的影响,基于大环主-
学位
荧光探针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响应时间快等优点,因此在光学成像和分析传感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荧光探针一般是典型的小分子,可用于分析物的定量测定,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性。在开发的早期阶段,荧光探针的设计主要基于分子识别和主客体化学。近年来,人们开始重点研究基于小分子活性传感(Activity-based Sensing)的荧光探针。该类探针利用化学特异性反应而不是分子识别来检测分析物,已经成为生
学位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体的结构,因此,配体的设计是调控化学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关键手段。设计合成具有新颖配体结构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是金属有机化学领域持续的热点。钳形配合物具有高稳定性、多功能性、结构易修饰等优点,多年来在金属有机化学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论文结合我们小组长期对于螺环骨架和氮杂卡宾化合物的研究和探索,着眼于多种新型螺环CCC钳形氮杂卡宾铱配合物的设
学位
视神经损伤的病理基础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凋亡,导致视觉功能不可逆的损害。小胶质细胞作为视网膜中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在正常状态下,以分枝状的形态维持视网膜的动态平衡。在受到外界炎症刺激后被激活,变为阿米巴样,分化为促炎(M1)和抗炎(M2)两种细胞表型,吞噬并清除凋亡的神经元,发挥炎症抑制、组织重塑和免疫调节的作用。但是,过度激活的小胶质细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