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田几多郎的“知的直观”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纯粹经验是西田几多郎《善的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纯粹经验,也即是思虑分别之前意识的统一状态,作为使得意识的统一得以可能的纯粹经验,在其自身根底具有根源性的潜势力或统一力,以此西田提出了“知的直观”。作为“纯粹经验”本身之统一作用,“知的直观”(intellektuelle Anschauung)与康德哲学中翻译为“理智直观”(智性直观)的概念是同一个德文词,然由于后者在西方哲学史上受到的广泛关注,因此“知的直观”常被误解与之等同。质言之,贯穿于西田哲学整个体系的“知的直观”这一概念的意涵丰富且重要,对它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到“知的直观”在西田哲学中的发展与演变,还可以借由对康德与西田的不同“理智直观”与“知的直观”的比较,加深对二者哲学中这一概念的本质的理解。围绕上述旨趣,本文以四章内容展开对西田“知的直观”的研究。第一章(何谓“知的直观”)通过三节说明了如下问题:“纯粹经验”作为西田哲学的思想根底,而“纯粹经验”本身的统一作用之“知的直观”,顺势应然地成为西田哲学的根底的根底。西田在“知的直观”之后紧接着论述实在,借由纯粹经验看似无意识的立场出发,以一种动态的意识流的方式对思维、意志等内容进行论述时,将很强的直觉主义的思想贯彻其中,但又无法在《善的研究》中给出详细论证,由此“知的直观”蒙上一层心理主义(神秘主义)的色彩。为了破除这种误解,西田于是从这一阶段的意识立场出发,往“自觉”发展,以求从更普遍的立场逻辑地说明“纯粹经验—知的直观”,亦即为它找一个逻辑。接着,第二章(“知的直观”的逻辑深化)的内容,就是论述西田为“纯粹经验-知的直观”所寻找的这个逻辑—“自觉”(自我意识),以及阐明“自觉”的根底之“绝对自由意志”的章节。通过“自觉”阶段的发展,西田哲学的意识问题细密而幽深之分化发展才得以理清,达到其所谓的“绝对自由意志”的立场,并在《从动者到见者》中真正开创出极具个性的“场所逻辑”,进而进入西田中后期哲学。“自觉”阶段虽没有直接出现“知的直观”一词,但又无处不关涉“知的直观”。而不明确“自觉”中的直观,就不可能搞清楚西田后期哲学中的“行为的直观”,此后的无论“场所”阶段还是“行为的直观”阶段,都能看到“自觉”的影子。在第三章(“知的直观”的辩证发展)中,通过对“场所”中的直观、一般者的自觉体系、“行为的直观”三个阶段进行系统梳理后,阐明了“知的直观”的发展脉络,“场所逻辑”的创立为“知的直观”确立了稳固的逻辑根基,“知的直观”的神秘性也得以破除。此外,通过对“知的直观”辩证发展过程进行阐释,以加深对后期西田哲学中很多带有辩证法性质内容的理解,为第四章从“知的直观”的维度来考察西田对宗教的把握创造条件。最后,第四章(“知的直观”的沉思)进行比较研究。从康德的理智直观在康德哲学伦理及宗教部分的意义,与西田知的直观在其哲学的伦理及宗教部分的意义的比较研究中,深入阐述并回答两者的本质差异与联系。通过比较,得出西田“善”的伦理学、“宗教”的世界观都是建立于“知的直观”基础上的,“知的直观”使得西田哲学坚定地从始至终地探寻“满足人心要求的哲学”,直接经验的事实与意义始终统一在一起,从而形成以东方思想为根基,以西方思想为形式的哲学性格。此外,康德的“理智直观”及其后继者的“理智直观”,对于西田“知的直观”的确立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理智直观”并不等同于西田的“知的直观”。此外,西田以“纯粹经验”的事实为根基,“知的直观”成为天地创生的精神、人实现理想的直觉,由此出发建立的伦理学、宗教观,与康德通过“理智直观”建立的伦理学、宗教观显示出本质上的区别来。结语部分特别提出,“知的直观”的内涵在西田哲学后期,越来越比康德的“理智直观”更加深远。正是西田对康德的“理智直观”底层逻辑的变更,才成为西田意义上的“知的直观”,在康德那里理智直观只是对反于人的推论的知性的悬设,而在西田这里则成为解决康德物自体不可知、理智直观问题以及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鸿沟的秘密武器。支撑西田做出这种改动的根基在于,西田将东方哲学中满足人的内心要求的知情意合一的追求,作为自己建立哲学的目标同时也是起点,因此从根本上决定了其东方哲学的“无而生有的”一元论的统一立场,与西方哲学“有而有的”二元论的对象逻辑立场的根本不同,与此同时西方哲学也被包裹于东方哲学“无而有”的逻辑之下。也因此,西田哲学得益于“知的直观”这一深远统一力的作用,伦理、宗教、哲学都具有同一的根基。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节团拜会上提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环境规制是国家治理环境的重要手段,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环境规制是否会对财政分权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高质量及绿色发展的指标,并构建2004-
学位
<正>夹夹乐制作材料压舌板、彩色圆形不干胶贴纸、彩色毛球、小号夹子。制作方法将彩色圆形不干胶贴纸贴在压舌板上,可随意粘贴,也可用规律排序的方法进行粘贴。玩法介绍用夹子将托盘里的彩色毛球夹住,粘在压舌板相同颜色的圆点上面。该玩具适合3~4岁幼儿操作,可以促进幼儿手眼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期刊
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单科单属种植物,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一个孑遗种,可以为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以及古气候、古地理等方面研究都提供重要的科学价值。江山市仙霞岭自然保护区是浙江省目前已知伯乐树最集中的分布区,也是伯乐树在我国分布北缘发现的最大种群之一。本研究通过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掌握其肥力状况,根据类平均法对土壤综合分值(IFI)进行评价,利用荧光
学位
马克思哲学观与西方主流传统哲学观的关系是学界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对二者关系的厘清,有利于表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哲学立场和哲学品格。论文以马克思哲学观与西方主流传统哲学观的关系为研究内容,主张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对西方主流传统哲学观的批判和继承发展。就批判而言,马克思批判西方主流传统哲学观奉行思维与存在同一,未经审视地认为人的思维可以捕捉存在,思维之物可以转变为实存之物。马克思批判其持有永恒的实体观,热衷
学位
儒家生死观的发展至明朝时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阳明学者不再罕言生死问题,而是基于生死而讨论如何安身立命。王龙溪沿袭其师王阳明的生死观,吸收佛老二教的思想,将生死的超脱与圣人的实现相联系,主张复归良知以超越生死,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生死智慧。第一章主要是考察王龙溪对儒家生死观的继承与佛老之学的融会。在先秦时期,生死问题并没有成为儒家学者广泛讨论的问题,儒家学者更为重视在有限的生命中去追寻无限的价值。到宋代
学位
黑河-贺根山缝合带被认为是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之间的构造边界,然而缝合带北段一直缺少相关的地质证据(例如蛇绿岩等)。在后期改造作用的叠加影响下,缝合带北向延伸的位置仍不明确。由于对缝合带和相关岩浆弧的深部属性认识不足,对于地块之间大洋(称之为嫩江洋)板片的俯冲极性也存在西向俯冲和双向俯冲的争议。此外,发育在缝合带北段的多宝山岛弧是中亚造山带东段经历成矿时间跨度最长、成矿作用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在三大构
学位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是刚竹属竹种,原产于浙江临安、安吉等地,具有成林快、出笋早、经济效益高的特点。然而近年来,随着冬季覆盖、重施肥等“高效”栽培技术的长期应用,出现了土壤酸化、病虫害、竹林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限制了雷竹林的生产发展。本研究通过对太湖源雷竹林的实地调查和施肥试验,分析土壤养分,揭示雷竹林土壤的关键问题,达到减肥增效的目的,为雷竹林的环境优化和可持续
学位
为满足工程需要,阵列天线要有窄主瓣和低峰值旁瓣电平,同时为了降低成本,还要尽可能减少阵元、降低系统复杂度。同满阵阵列天线相比,采用稀布阵列天线能够满足以上需要。本文以稀布直线阵列与稀布矩形平面阵列为研究对象,选取一种改进遗传算法算法,通过优化各阵元位置获得理想的阵列天线方向图。阵列天线中对各阵元的稀疏布置一般可以被分为两种:稀疏阵列和稀布阵列。稀疏阵列来源于均匀阵列,它是把均匀阵列中的一些阵元去掉
学位
自2014年“11超日债”发生事件导致债券刚性惯例被打破以来,我国信用债券市场违约发生率逐年攀升,并且公司债作为三大基本信用债券之一而在信用债券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对公司债信用利差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我国一级债券市场已发行公司债券作为样本,结合已有信用利差相关文献及经济学相关理论,分别从宏观、微观以及债券层面共筛选出对公司债信用利差较为重要的
学位
双切换正系统是一类应用于网络控制、通信系统、医学、化学化工、飞行器控制等领域的特殊混杂系统,由于其系统状态被严格约束在非负空间,同时受控于随机切换信号和确定性切换信号,有着极广的实际应用背景,在实际的工程控制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目前,学者们对于双切换正系统的研究主要是在稳定性分析方面,关于控制器设计还不多见,因此,本课题是双切换系统的稳定性与控制综合有力拓展,所做的主要的工作如下:1、针对连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