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p30、p54、p72和B602L的DNA疫苗及亚单位疫苗联合免疫仔猪的效果评估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ACY10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洲猪瘟(Af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高度接触、出血性、病毒性的传染病,病死率高达100%,严重危及养猪业发展。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进入我国以来,随着疫情的发展,在国内发生了跨区域传播,对我国的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了重大影响。迄今为止,国内外针对非洲猪瘟均没有有效的疫苗及治疗方案,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本实验室已有的DNA疫苗和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等技术平台,制备相应的DNA疫苗及亚单位疫苗,通过不同的免疫程序评估候选蛋白的免疫原性。p30(CP204L)、p54(E183L)、p72(B646L)和B602L蛋白在ASFV的复制、组装、入侵和内化等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ASFV的保护性抗原。本研究将以上四个ASFV抗原基因选为研究目标,构建了p CAGGS-p30、p CAGGS-p54、p CAGGS-p72和p CAGGS-B602L等哺乳动物真核表达DNA质粒;同时利用Bac-toBac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重组杆状病毒:Bac-p30、Bac-p54和Bac-p72-B602L。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 Blot试验对蛋白表达情况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真核质粒和重组杆状病毒都能有效表达目的蛋白。将制备的ASFV p30、p54、p72和B602L的DNA疫苗及杆状病毒表达蛋白的亚单位疫苗联合免疫4周龄仔猪,免疫三次,每次间隔14天,分为3组,第一组初免DNA疫苗(每种质粒均免疫1 mg),二免、三免用亚单位疫苗(每种蛋白均免疫500μg)加强免疫,简称“初免-加强组”;第2组三次均为DNA疫苗(每种质粒均免疫1 mg)和亚单位疫苗(每种蛋白均免疫500μg)混和免疫,简称“双加强组”;第3组PBS免疫组。分别于初免第0天、14天、28天、42天采集血清及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用于特异性抗体、中和抗体水平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ELISpot试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将制备的4种DNA疫苗和三种亚单位疫苗免疫猪后,均能诱导猪产生特异性抗体,且“双加强组”的p54蛋白ELISA抗体在第4周及第6周的OD600值为1.171和1.983,相较于“初免-加强组”的0.431和1.587更高。但即使存在较高的抗体水平,在体外试验中也未能检测到中和抗体;ELISpot实验结果显示:“双加强组”和“初免-加强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在28天时,使用单一肽段及混合肽段进行刺激后,初免加强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则均为差异不显著(P>0.05),但双加强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42天时,使用p30、p54肽段进行刺激后,初免加强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显著(P<0.05),而双加强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p30、p54、p72、B602L和混合肽段所有组别中均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依据CP204L(p30)、E183L(p54)、B646L(p72)和B602L基因构建的DNA质粒与蛋白的联合免疫,可以诱导产生ASFV特异性抗体及提高特异性细胞免疫水平。在有效、安全、可大规模生产的非洲猪瘟疫苗还未研制成功前,本研究将候选基因通过DNA疫苗及亚单位疫苗免疫动物,在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层面鉴定抗原的免疫原性,这将对未来进行ASFV未知功能基因的免疫原性研究以及ASFV DNA和亚单位疫苗的研究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从肉鸡肠道中分离出一株芽孢菌并研究其对肉鸡的应用效果。选择一只健康的海南野生态鸡,将其回肠段黏膜匀浆后离心,取其上清液,经水浴(65℃,45min)、模拟胃液和模拟小肠液处理后,以MH平板培养法分离出多株芽孢杆菌:其中L号株的发酵液经检测具有分泌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并对革兰氏阴性菌嗜水气单胞菌(ATCC 35654)、迟缓爱德华氏菌(ATCC 15947)、猪霍乱沙门氏菌(CVCC 503
学位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es,AIVs)属于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属。2013年以来,我国各地区开始爆发H7N9亚型禽流感,直到2018年,共报道了5波大流行。2016年7月份,本课题组在流行病学调查中首次监测到1株高致病性(High Pathogenicity,HP)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Guangdong/16876/2016(以下简称为16
学位
禽白血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甲型反转录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自发现以来,在各国鸡群中广泛流行,临床上通常引起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髓细胞性白血病等,并带来免疫抑制,是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疾病之一。J亚群禽白血病在临床上的危害相对较大,然而目前对于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研究都集中在流行病学、致病性和病毒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对于病毒与宿主免疫应答方面的相关
学位
2013年,在我国首次发现了可以感染人类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至今该病毒已引发了五波疫情高峰。在第五波疫情之前出现的四波H7N9均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LPAI),但在第五波疫情中发现部分H7N9转变成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第五波高致病性H7N9病毒的出现导致禽
学位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具有相同的母核结构,通过不断修饰和改造其结构,种类已十分庞大,同时抗菌谱、抗菌活性、药动学特征等也不断改进。因其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与其他种类抗菌药物没有交叉耐药、价格实惠易得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治疗人和动物的多种感染性疾病。随着喹诺酮类药物的大量使用,尤其是养殖过程中滥用、不遵守休药期等不合理用药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变得越发严峻和迅速,我国已
学位
砷是一种类金属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过去十年含砷饲料添加剂及农药的广泛使用和砷矿的开采,使得水体及土壤砷污染不断加剧,并通过食物链蓄积危害畜禽及人类健康。本研究采用具有强毒性的无机砷化合物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进行实验,实验室前期的研究已经证明ATO会引起鸡肝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究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
学位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T.gondii)是一种机会致病性的胞内寄生原虫,其对温血动物的感染范围甚广,可引起全球性的人畜共患病。动物体内多个器官都可以成为弓形虫的攻击对象。在经口感染后,弓形虫会穿过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然后被运输到多个组织或细胞进行增殖,易引发多个器官的炎症。弓形虫对脑部的伤害尤为严重,有高风险的继发性瘫痪,研究表明超过九成死于弓形虫病的患者是弓形虫脑炎所致
学位
干扰素是一类能够广泛表达于多种单核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1994年首次克隆出鸡α干扰素以来,鸡α干扰素抗病毒活性的功能在兽医学领域得到极大的重视。鼠伤寒沙门菌鞭毛蛋白FliC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可刺激机体产生某些炎性因子,在天然免疫及适应性免疫中作为有效激活剂,发挥重要作用,鞭毛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呈可溶性表达,作为基础的疫苗
学位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中的强毒株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和多种禽类感染后可导致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全球的家禽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将其作为一类疫病列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当中。两广地区家禽和水禽养殖业发达,禽肉类食品的市场需求量大,活禽交易市场多,且位于我国南部,气
学位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现已成为全球三大健康杀手之一。相似、可靠的动物模型对T2DM的研究极为关键。非人灵长类动物和人类更为接近,其模型能更好地模拟人类糖尿病病理、生理及发病过程。因此,T2DM灵长类动物模型成为创新药物临床前药效评价的理想动物模型。目前,T2DM灵长类动物模型制作最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