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还是迎合? ——张佩瑶译学观念研究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话语是国际学术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的翻译话语在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翻译学界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如何推动中国翻译话语走向世界为国际学界所接受成为我国翻译学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以张佩瑶试图构建的翻译话语为例,剖析能够促进东西方翻译话语交流的话语叙述方式,有针对性地对现有的翻译话语体系不足之处提供建议。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主要搜集两类文献:一是该学者生前公开发表的所有论文、译作、专著,理清其致力于构建的翻译话语体系;二是在2019年12月31日前在国内外发表的关于该学者及其学术出版物的相关评论,考察其在海内外的接受程度。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张佩瑶的翻译话语体系在国际学界接受度较高。因此,本文的重点放在张佩瑶翻译话语体系的构建过程,以期探索其方式方法给当代中国翻译话语走向世界带来的启发。本文将张佩瑶的学术生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1997年)是该学者翻译研究的起步阶段,致力于传统的文学翻译,探究文本内部的翻译问题:怎么翻译、什么是好翻译等;在第二阶段(1998-2003年),丰富的翻译实践、香港回归祖国带来的社会变化等将其视野转向更加宽阔的研究领域——翻译与权力关系上。其中,“话语”的概念、个案研究的方法以及对“推手”的哲学借鉴意义是这个阶段的三个核心;第三阶段(2004-2013年)的重心是对中国本土材料的再解读,构建中国的翻译话语体系。在这个阶段中,张佩瑶以《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的翻译、编写为中心,用中英双语撰写论文,解释和推介《选集》、中国翻译话语体系和所采用的丰厚翻译、“推手”等方法。三个阶段展现了张佩瑶从实践到理论、从描述到运用的学术发展过程。国际关系和国际谈判中的mediation与张佩瑶传播中国翻译话语的实践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促进沟通、减少摩擦、避免冲突。本文借助mediation的概念,结合张佩瑶本人提出“知识是一种调和(mediation)”的观点解释张佩瑶如何让中国翻译话语更好地走向国际学界。归结起来,张佩瑶作为mediator搭建中外翻译话语体系沟通桥梁,起到了以下作用:1)鼓励信息交流;2)提供新信息;3)协助各方理解彼此观点;4)倡导灵活性;5)关注点由过去转向未来;6)找到各方基本利益交汇点,寻找解决方案。这也能为其他学者推动中国翻译话语体系的国际化带来启发。从张佩瑶构建并推动中国翻译话语体系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盲目迎合西方翻译理论,中国的本土文本只能沦为西方翻译理论论证材料、学者只能沦为材料的搬运工;不顾东西方翻译话语体系的交流,割裂两者的联系而建立所谓“独树一帜”的翻译理论/翻译话语体系同样不可取。较为理想的方式是采用中间调和,可以采取丰厚翻译、“推手”等方法,做东西方翻译话语的调和者和沟通者,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翻译话语走向国际,更好地被国际学界接受。
其他文献
最近几年,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金融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这一黄金发展期的突出标志为一系列新型金融机构的诞生,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民间融资中介机构、P2P新兴网贷、第三方金融理财机构等。而金融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金融监管风险不断扩大的状况,尤其是地方金融监管面临的风险更为严重。随着地方金融监管所面临的风险性挑战不断加大,传统的中央集权“一行两会”式的金融监管结构
交替传译作为口译的模式之一,涉及双语转换的过程,而源语和目的语间的句法差异必将会对这一转换过程构成挑战,继而影响口译员的表现。充分了解两种语言的句法差异能够帮助译员提高译语产出质量。本文以“新冠疫情下的难民”模拟会议为研究案例。本文首先对中英句法差异及翻译中受母语和外语限制的现象进行了概述,指出翻译过程中受母语和外语的影响是一种普遍现象。之后结合模拟会议中的具体案例,对模拟会议中的句法差异处理不当
本文以模因论为指导,采用文献法、归纳法、文本分析的方法,以小说《围城》及其维译本作为语料来源,收集小说《围城》中的成语以及维译本中相对应的译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借鉴模因论在英汉、汉俄成语翻译方面的研究,确定模因论对汉语成语的维译研究有一定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探究译者处理汉语成语的方法。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相关概念界定,并对模因论和
吉根乡属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位处中国的最西端,是典型的边境牧区。1949年后,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对新疆实施了众多优惠政策,大力促进了新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吉根乡虽处中国最西部,但国家对该地投入了众多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边境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牧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边境地区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文章的前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对象及内容、研究意义、相关研究文献回顾等。第一章介绍
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十二五”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举措。小城镇建设作为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该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小城镇大战略真正落到实处,推进我国城镇化在“十二五”期间健康有序发展,迫切需要关注现阶段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大力发展小城镇对闽侯县在海峡西岸经
为了寻求高职院校的长足发展,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环节。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我国正由高等教育大众化向普及化阶段迈进,将会催生一批高职院校,江苏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高等教育大省,招生总人数相比之前也应有所增加。高职院校要大规模扩招生源,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特色高水平院校。社会的需求、政策的推动、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等都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出了全新的需求。然而,经济发达地区每年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全面展开,德育问题愈来愈受到重视,而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高中生,他们有更多自己的思想和独立的价值理念,对于新生事物更加敏感,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风格。在此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挑战,传统的“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僵化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采取与以往不同的柔性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中德育工作已是势在必行。笔者对永安市四所高中校德育工作情况展开
农田面源污染是我国当下的污染治理重点,也是全球都正在关注的问题。解决农田面源污染问题迫在眉睫,而当下从源头防控面源污染是其关键。施肥用量不恰当和方法不规范是导致农田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而仅仅为农户提供施肥建议不能完全改变农户的施肥管理方式,难以达到污染防控目的。本研究将结合施肥管理调查与土壤属性调查,构建农田面源污染源头防控技术推广策略,旨在对丘陵区农田面源污染源头防控提供依据。本文首先采用实地调
民办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民办学校在办学目的上带有一定的盈利性质,为达到这一目的,民办学校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使得德育教育的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因此,把德育生活化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融入思想品德课程教育很有必要,如何把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本文从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
神话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原始理解,它体现了远古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欲望,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对人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神话具有丰富幻想的浪漫主义色彩,它塑造的人物形象极具高尚道德情操,故事积极地传递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对语文教学而言,阅读神话对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想象力的激发、创造力以及哲学思辨力的塑造,甚至审美能力和认可本民族文化都会产生积极影响。目前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神话类文本所占比例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