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量喷雾农药雾滴的空间飘移行为与剂量损失调控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yuy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农药作为防治农业有害生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保证农作物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但农药有效利用率较低。2020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的农药利用率仅为40.2%,其中空间传递过程作为农药剂量损失的关键环节,有高达30%以上的雾滴发生脱靶飘移,造成了农药的大量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聚焦于农药雾滴的空间飘移过程,搭建了空间运行过程的共性规律研究平台,首次提出了空间运行过程的“二重维度”概念,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雾滴在空间环境中的动态飘移行为和剂量传递规律进行研究,以阐明雾滴空间飘移的主控因素、流失规律、原因机制以及调控策略。自主搭建了雾滴空间运行CFD仿真平台和小型风洞试验平台。建立了雾滴特征参数、环境条件及冠层结构等多因素耦合下的综合模型,并分别从雾滴的空间运行轨迹、粒径衰减趋势及速度演化规律等角度验证了仿真平台的准确性。雾滴空间运行多功能风洞测试平台不仅实现了对雾滴粒径和速度等过程参数的实时观测,也实现了对不同喷施方案下雾滴空间飘移结果的诊断和分析。综合多场景下不同尺寸雾滴的横向飘移距离差异,确定了易发生飘移的敏感雾滴粒径区间,从原理上诠释了雾滴“为何飘”以及“飘哪里”的问题。通过量化各因素对雾滴横向飘移距离的影响程度,明确了雾滴粒径和喷雾高度是可调控参数中影响雾滴飘移的主控因素。通过灵敏度分析和空间飘移分区进一步确定了150μm以下的雾滴为飘移损失最为严重的部分,其中100μm以下的雾滴属于“恒飘区”,100~150μm之间的雾滴受操作参数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容易发生飘移,属于“敏感区”。当环境温度升高或相对湿度降低时,敏感区雾滴因蒸发速率急剧升高,导致自身粒径快速衰减至恒飘雾滴的粒径区间,促发跨区飘移现象。发现了近喷嘴处雾滴空间速度骤减的现象,敏感区雾滴因靶向动能损失较快,其空间速度演化结果取决于环境风速和风向。雾滴空间动态受力分析揭示了自身净重力与初始曳力的比值为空间速度演化及横向飘移距离的主导机制。发现了纵向维度上雾滴的空间剂量传递过程呈现典型的分区效应,表现为近喷嘴稠密区雾滴间的相互碰撞行为和稀疏分散区雾滴的飘移扩散行为,并明确了碰撞和扩散行为对空间剂量传递的影响机制,明晰了雾滴“从哪飘”以及“飘多少”的问题。雾滴空间碰撞结果表明150μm以下的雾滴倾向于被较大雾滴所融合,碰撞合并降低了易飘移雾滴的剂量占比,改善了雾滴谱分布的均匀性,同时缩小雾滴谱的相对跨度提高了雾滴沉积分布的均匀性。基于空间剂量传递曲线的突降位置建立了稀疏分散区雾滴剂量损失的关键参数,即“临界飘移高度”,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得到了风洞试验的验证,并进一步确定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各尺寸雾滴的临界飘移高度,研究结果表明缩窄雾滴谱只有在临界飘移高度内才能促进雾滴的剂量传递效率,超过临界飘移高度时,雾滴飘移损失反而加剧。以小麦冠层为典型靶标场景,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生长阶段下冠层结构对施药空间气流分布及剂量传递效率的影响规律。发现了冠层的阻碍作用使得空间气流速度沿着纵向高度呈现梯度分区效应,表现为“冠层内部速度衰减”、“近冠层区域速度波动”和“远冠层区域速度稳定分布”的典型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了气流波动区域的有效高度与环境风速基本无关,主要取决于冠层高度,在作物中后期时,该区域的有效高度基本等于冠层高度。在小麦生长前期,冠层结构对雾滴空间运行行为及剂量传递效率的影响程度不明显,环境参数起主导作用;在生长中期,剂量传递效率受到冠层结构和环境参数的协同作用;在生长后期,冠层结构占主导作用,此时雾滴碰撞行为消失,敏感区雾滴发生“上扬飘移”行为,雾滴剂量损失增加。基于雾滴横向飘移行为与纵向剂量传递规律的研究结果,提出了通过掺混喷雾助剂调控药液理化性质,改善雾滴谱分布,实现雾滴减飘的调控策略,解决了雾滴“如何少飘”的问题。CFD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增大药液的黏度能够增加喷雾雾滴的体积中径,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能够缩小雾滴谱的相对跨度,提高雾滴谱的分布均匀性。添加体积分数为0.1%的有机硅助剂Silwet 806和1.0%植物油助剂倍达通后提高了TR80015和ST110 015喷嘴雾滴的体积中径,并显著降低了恒飘区雾滴的初始占比。风洞飘移测试表明,相对于纯水而言,上述两类喷雾助剂对TR和ST喷嘴的减飘效果可高达50%左右。IDK喷嘴产生的雾滴粒径较大,其飘移量的数量级仅为TR和ST喷嘴的十分之一,具有良好的减飘效果,相比上述两类喷嘴可减少90%以上的飘移损失。
其他文献
随着雷达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制备“薄、宽、轻、强”的雷达吸波材料是保护我方军事力量的重要手段。碳材料是典型的电阻损耗型吸波剂,具有来源广、易制备、成本低、易导电、损耗强、密度小的优势。虽然近年来纳米尺寸碳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被广泛应用于制备碳基吸波剂,但是其较差的表面阻抗匹配性能,限制了吸波性能。特别是在低质量填充比例和较低厚度(<2.0 mm)时,碳材料的有效吸波频宽(EAB)较小,无法满足使
学位
<正>近日,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GB/T 42482-2023生鲜银耳包装、贮存与冷链运输技术规范》获批发布,这是我国生鲜食用菌冷链物流领域的首个国家标准,填补了该领域国家标准空白。据悉,该标准适用于代料栽培生鲜银耳的包装、贮存与冷链运输,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期刊
<正>尽管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血运重建解决了缺血相关的冠状动脉狭窄,有助于缓解急性期心肌细胞缺血缺氧,降低患者死亡率。然而,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虽然恢复罪犯血管血流,但并不能完全预防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发生发展[1]。越来越多的
期刊
作为功能染料激发态的主要应用之一,光动力治疗已成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手段,但还存在乏氧肿瘤治疗效果差、体系含有重元素掺杂、治疗深度有限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光诱导电子转移是一种经典的分子激发态调控机制,能够通过猝灭辐射跃迁提升光敏分子的治疗效率。在众多有机分子染料中,菁类染料由于具有可调的激发波长,大的摩尔消光系数,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突出优点,是一类理想的光敏染料母体。因此,本论文以光诱导电
学位
环氧烷烃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价格低廉且种类丰富,在现代化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环氧烷烃与环状酸酐或CO2共聚合成聚酯、聚碳酸酯等可降解性高分子材料是重要的绿色聚合过程,一直备受关注。但该领域还存在着催化剂活性不高、材料性能较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上述聚合反应的实际应用。与单核、双核催化剂相比,三核催化剂具有更多的金属活性中心,在催化活性和序列控制方面更有优势,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从三核催化剂
学位
面对日趋严峻的能源形势与环境危机,世界各国聚焦新能源与清洁能源的发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设备,发展迅速。作为电池的核心部件,质子交换膜的研究备受瞩目。全氟磺酸膜以其优异的质子传导能力和耐氧化稳定性备受PEMFCs的青睐;但较高的成本限制全氟磺酸膜PEMFCs的广泛应用,所以,价格低廉的磺化聚芳醚(SPAEs)质子交换膜发展迅速。由于膜材料分子的特点,SPAEs质子交
学位
报纸
日益复杂的机械设备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及电力供应等诸多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精确及时的故障诊断有助于遏制故障萌芽、延长设备稳定运行时间,是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人员安全的重要前提。传统的故障诊断技术往往受制于信号非平稳特性及故障机理研究,且在特征提取方面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诊断需求。近些年,深度学习由于其优越的非线性表征能力及出色的模式分类性能而被
学位
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s,DDIs)是药物安全中的重要问题,是造成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多项研究证实代谢酶抑制是发生临床DDIs的主要机制,因此评估药物代谢酶抑制介导的DDIs已成为药物开发和上市后安全性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药物既作为“施害药”,通过抑制代谢酶活性进而影响其他底物代谢,同时又作为“受害药”,其本身代谢消除过程受抑制剂所影响。
学位
三重态光敏剂(photosensitizer,PS)作为性能优异的核心分子被广泛应用于光动力治疗、光伏、光催化和上转换等领域。在分子设计策略方面,PS的设计依赖重原子效应,致使PS的分子类型过于单一。同时重原子PS存在三重态寿命短、成本高昂等缺陷。相比之下,无重原子PS可以弥补上述缺陷,并且可丰富PS种类,因此亟需探索无重原子PS的设计策略。但是无重原子PS的设计缺乏理论指导,无法预测化学修饰带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