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浓度升高、增温和轻度干旱对冬小麦土壤水溶性组分与酶热力学特征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jbda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暖干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厘清各气候因子(CO2浓度升高、增温、轻度干旱)及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冬小麦土壤碳氮磷周转过程的影响,对气候暖干化背景下农田生产管理策略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研究大多集中于单因子的影响而忽略了多因子的交互作用。因此,本研究基于盆栽控制实验,以C3作物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气候室控制环境CO2浓度和温度,设计4种气候情景(当前大气CO2浓度和当前环境温度(CK)、仅CO2浓度倍增(EC)、仅增温4℃(ET)、CO2浓度倍增与增温4℃(EC+ET))和2种水分条件(充分供水(80%田间持水量)与轻度干旱(60%田间持水量)),研究CO2浓度升高、增温和轻度干旱及其交互作用对冬小麦4个生育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土壤水溶性组分(水溶性有机碳、水溶性总氮、水溶性总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以及7种与土壤C、N、P循环相关的水解酶活性的温度敏感性(Q10)的影响。取得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不同土壤水溶性组分含量对各气候因子(CO2浓度倍增、增温、轻度干旱)及其交互作用的响应不尽相同。CO2浓度倍增与增温均显著降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轻度干旱显著降低冬小麦生殖生长期土壤DOC含量;CO2浓度倍增提高了土壤水溶性总氮(WSN)含量,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增温和轻度干旱均显著提高土壤WSN含量;CO2浓度倍增显著降低土壤水溶性总磷(WSP)含量,增温和轻度干旱则仅显著降低冬小麦拔节期土壤WSP含量。两气候因子和三气候因子的交互对土壤DOC含量的降低作用以及对土壤WSN含量的提高作用均表现为单因子的叠加效应。生育期与轻度干旱的交互作用对土壤DOC含量有显著影响。冬小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水溶性组分含量的主要因素。(2)各气候因子(CO2浓度倍增、增温、轻度干旱)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水溶性组分化学计量特征均产生一定的影响。CO2浓度倍增、增温以及轻度干旱均显著降低土壤DOC:WSN;CO2浓度倍增显著提高土壤DOC:WSP;增温提高了土壤WSN:WSP,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轻度干旱显著提高土壤WSN:WSP。两气候因子及三气候因子的交互对土壤DOC:WSN的降低作用均表现为单因子的叠加效应,增温与轻度干旱的交互对土壤WSN:WSP的升高作用表现为单因子的叠加效应。生育期与增温的交互、生育期与轻度干旱的交互作用均对土壤DOC:WSP产生显著影响,生育期与CO2浓度倍增的交互作用对土壤WSN:WSP产生显著影响。冬小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是影响土壤水溶性组分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因素。(3)土壤C、N、P循环相关水解酶Q10对各气候因子(CO2浓度倍增、增温、轻度干旱)及其交互作用的响应因冬小麦生育期和酶种类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CO2浓度倍增和增温均显著降低土壤C循环酶Q10,轻度干旱对土壤C循环酶Q10的影响因酶的种类而有所不同;CO2浓度倍增显著提高土壤N循环酶Q10,增温对土壤N循环酶Q10的影响因冬小麦生育期和酶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轻度干旱显著降低冬小麦生长发育前期土壤N循环酶Q10,显著提高成熟期土壤N循环酶Q10;CO2浓度倍增显著提高土壤P循环酶Q10,增温对土壤P循环酶Q10产生的影响因生育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轻度干旱显著降低土壤P循环酶Q10。CO2浓度倍增与增温的交互对土壤C循环酶Q10的降低作用表现为单因子的叠加效应,并且CO2浓度倍增能够抵消轻度干旱胁迫对土壤P循环酶Q10的降低效应。地上生物量、土壤水溶性总氮以及土壤硝态氮是影响土壤C、N、P循环酶Q10的主要因素。上述研究表明,各气候因子(CO2浓度倍增、增温、轻度干旱)及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水溶性组分以及土壤水解酶活性温度敏感性的影响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存在着差异,并且同一生育期不同土壤水溶性组分以及水解酶活性温度敏感性的变化也存在显著差异。CO2浓度升高、增温以及轻度干旱对土壤碳氮磷循环的影响并非简单的促进或抑制,而是受作物生长过程、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的共同作用。
其他文献
小麦赤霉病是世界上普遍流行的一种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主要侵染小麦穗部,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现有的小麦种质资源中,缺乏高抗或免疫的抗赤霉病材料,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种培育进展缓慢。因此,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不同来源的抗性基因导入小麦品种中,筛选、鉴定整合了抗性基因的小麦株系,可为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种培育提供新种质,为发展持久、稳定的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体系提供信息。本研究选择我国长江中、下游主推小麦品种襄麦76、
学位
木材热处理改性作为一种可以提高改性材尺寸稳定性和耐腐性,且不需要使用化学试剂的绿色环保木材改性技术,近些年来受到极大关注。因为经过热处理改性后的木材颜色具有明显的变化,木材的力学性质也会发生变化,且木材化学成分的变化会引起木材颜色及力学性能的变化,因此尝试通过热处理材颜色参数来预测其力学性能,以减少破坏性较强的力学强度检测对试件的不可逆损害。本论文以人工林常用速生树种毛白杨(Populus tom
学位
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侵染小麦引起的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不仅造成小麦产量降低,而且降低小麦品质,其产生的真菌毒素在谷粒中积累,严重威胁人畜的健康与安全。由于目前小麦抗赤霉病种质资源的匮乏、传统抗病育种进展缓慢、施用杀菌剂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转基因技术成为了培育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种的一种有效手段。本研究选择对禾谷镰刀菌具有抗性作用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油菜的观赏价值逐渐受到重视。作为十字花科植物的成员之一,油菜的花朵具有稳定的四个花瓣,目前除了个别无花瓣材料的报道,很少有其他类型的花瓣数目突变体出现。375是一个遗传稳定的甘蓝型油菜重瓣花株系,对其控制花瓣数目的基因进行定位、克隆和功能研究,将为揭示十字花科植物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机理奠定理论基础,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兼具经济和观赏价值的甘蓝型油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学位
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刀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是小麦三大病害之一。2016年全国多个冬麦区,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明显重于往年,小麦赤霉病已经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基因工程技术不仅可以利用小麦内源基因作为抗源,还可以利用其它生物的外源基因作为抗源。与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比,明显拓宽了抗源的选择空间。此外,对于转基因技术的科普宣传逐渐加强,人们对于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产品的认识越来越清楚。因此
学位
气孔控制着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中CO2吸收和水分散失,其调控是提高植物碳同化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光照和水分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演替和水分利用的主要因素,演替早期种和外来种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是否与其快速的光诱导的气孔动力学有关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通过3个独立的盆栽试验,对不同演替时期(演替早期种山杨和白桦、演替后期种辽东栎)树种光诱导的气孔动力学与叶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遮阴及干旱对乡土种白桦和外来
学位
枣树(Ziziphus jujuba Mill.)是我国重要的特色果树,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作为枣树的野生种与栽培枣有很高的亲和性,因此常作为砧木在枣树栽培中广泛使用。目前枣树主栽区多位于盐渍化地区,盐胁迫限制了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枣树耐盐胁迫的生理及分子机制还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以实生酸枣幼苗为材料,通过施加不同浓度的Na Cl处理,探究盐胁迫浓度及
学位
猕猴桃具有丰富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近年来市场需求量持续增大,但其采后贮藏时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淀粉等营养物质的不断降解等,这些生理变化影响其最终的品质和商品价值。硬度的下降是猕猴桃采后软化进程中最直观的变化,果实软化进程中的品质变化与淀粉代谢息息相关。品种和贮藏温度是影响猕猴桃果实采后品质的重要内在和环境因素。本文以耐贮性差异极大的‘翠香’和‘海沃德’猕猴桃为试材,对比同一软化进程下两个品种果
学位
Diels-Alder(DA)反应因其热可逆、反应条件温和以及原料易得等优良特性在自修复材料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获得兼具高机械强度和修复效率的DA自修复涂层,对扩展自修复材料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漆酚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结构设计制备具有自修复能力的新型漆酚基聚合物及其复合涂层,系统探讨基于DA反应的漆酚基自修复涂层的修复机理和修复效率,并分析影响其修复效率和涂层基本性能的因素,本论文主要
学位
目的:探究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远程干预对出院后居家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以及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有关脑卒中后居家病人实施基于网络信息平台远程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3日。采用CochraneRoB2(2019修订版)风险评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