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木材颜色对其力学性能表征模型构建及物理力学响应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007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材热处理改性作为一种可以提高改性材尺寸稳定性和耐腐性,且不需要使用化学试剂的绿色环保木材改性技术,近些年来受到极大关注。因为经过热处理改性后的木材颜色具有明显的变化,木材的力学性质也会发生变化,且木材化学成分的变化会引起木材颜色及力学性能的变化,因此尝试通过热处理材颜色参数来预测其力学性能,以减少破坏性较强的力学强度检测对试件的不可逆损害。本论文以人工林常用速生树种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和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为试验材料,对木材进行不同加热介质(空气、氮气、水蒸汽)、不同温度(180℃、200℃、220℃)和不同时间(2 h、4 h、6 h、8 h、10 h)的热处理改性,测定热处理材的颜色参数(明度值L*、红绿色品指数a*、黄蓝色品指数b*)和力学性能(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比较分析了经过不同条件的热处理杨木和云杉颜色参数和力学强度的变化,采用支持向量回归机对部分已测的颜色参数和力学强度建立预测模型,代入剩余数据得出训练和预测过程中的均方误差MSE和拟合优度R~2,对比选取适合不同预测模型的最佳核函数。对空气介质组部分热处理条件的杨木和云杉进行热重分析、动态热机械分析、纳米压痕试验、单根管胞拉伸、吸湿试验、饱水试验和动态水蒸汽吸附试验,分别建立热处理材颜色参数与热性能、微观力学性能和吸湿性能等物理力学性能的联系并分析其响应机理,为热处理木材力学强度快速预测和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方法和思路,所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不同介质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杨木和云杉的明度值L*、黄蓝色品指数值b*和抗弯强度逐渐下降,红绿色品指数值a*和抗弯弹性模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抗剪强度在小范围波动且水蒸汽介质热处理和空气介质热处理分别对杨木和云杉的抗剪强度提升最大。(2)以RBF函数为核函数建立热处理木材颜色对力学性能的表征模型,对空气介质、氮气介质和水蒸汽介质热处理杨木和云杉抗弯强度预测的拟合优度R~2分别达到0.84-0.93和0.64-0.75之间。(3)随着热处理杨木和云杉明度值L*的下降,热重分析中空气介质热处理杨木和云杉的进入快速热解阶段对应的起始温度和残余质量逐渐升高,而热解峰值分解速率及其对应测试温度总体则逐渐下降,β力学松弛峰值温度也逐渐增加,α力学松弛峰值温度在空气介质热处理杨木的明暗度L*值大于37.55时与L*同向变化,α力学松弛峰值温度则随L*值的减小而呈现上升的趋势。(4)随着空气介质热处理云杉明度值L*的下降,折合弹性模量、细胞壁硬度和单根管胞拉伸最大断裂拉力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L*为42.42和58.59时分别达到折合弹性模量、细胞壁硬度和最大断裂拉力的峰值,早晚材细胞壁折合弹性模量、硬度和最大断裂拉力分别为22.359 GPa、22.790 GPa、80319μN和0.684 GPa、0.715GPa、126984μN。(5)空气介质热处理杨木和云杉在吸湿试验中的平衡含水率随其明度值L*下降而降低,吸湿抗胀率呈现先小幅下降后总体上升的趋势,且在80%相对湿度出现转折点,热处理杨木和云杉的明度值L*分别为55.78和52.82。热处理木材饱水含水率、体积增加率和Hailwood-Horrobin模型拟合得出的单层水分子吸附含水率、多层水分子吸附含水率均随L*值的下降而降低,且多层水分子吸附的下降幅度更高于单层水分子吸附,吸附滞后差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转折点处热处理杨木和云杉的明度值L*分别为44.65和42.42。
其他文献
蚂蚁是进化最为成功的社会性昆虫之一,同时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种类和数量最为丰富的昆虫类群之一,拥有复杂的化学通讯模式和社会组织。遍布蚂蚁全身的外分泌腺能合成和释放丰富的化学信息物质,构成复杂的化学通讯网络,调控巢群的发育、觅食、亲系识别和品级分化等社会行为,具有踪迹、防御、召集、生殖等重要功能。上颚腺是蚂蚁头部主要的外分泌腺之一,可分泌、贮存和释放多种化学物质,其超微结构及化学成分在同种蚂蚁不同品级
学位
为了解6种刺柏属植物亲缘关系及其对高原寒旱环境的适应性,本文从针叶结构角度出发,以青海省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大果圆柏(J.tibetica)、密枝圆柏(J.convallium)、叉子圆柏(J.sabina)、塔枝圆柏(J.komarovii)及刺柏(J.formosana)为研究对象,构建了6种刺柏属植物的系统发育树,揭示了其亲缘关系,同时以祁连圆柏、大果圆柏
学位
穗型是水稻产量的决定因素之一。水稻穗由穗轴、一次枝梗、二次枝梗、小穗组成。探究穗发育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课题组前已创建了水稻粳稻品种中花11号(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 cv.Zhonghua11)的大型T-DNA突变体库,本研究基于已鉴定的4份穗突变体材料l4、ps19、ps22、ps26,它们均表现为水稻穗形态建成缺陷型突变。利用图位克隆的
学位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要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要合理地调控水分的吸收和散失,这一过程主要受到植物表皮气孔的调控。植物的表面有一层角质层,能很好的防止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过度失水,对植物保持体内必需水分具有重要的作用。GDSL脂酶是脂肪分解酶的一个大的亚家族,在微生物和植物里广泛存在。脂质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会参与植物表面角质、蜡质或细胞膜脂的合成。因此,GDSL脂酶可能参与植
学位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为茄科枸杞属落叶灌木,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食同源植物。我国宁夏枸杞广泛种植于干旱半干旱区,产区干旱少雨,土壤贫瘠,生产上普遍存在着过度使用氮肥来保证产量的现象,导致了土壤板结、盐碱化加重等问题。为了实现宁夏枸杞的绿色有机生产,提高宁夏枸杞的产量与品质,AM真菌作为生物肥料在宁夏枸杞产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宁夏枸杞菌根途径的氮吸收机制,可以为改善宁
学位
甘肃是我国西北部的典型生态脆弱区,其森林健康水平与地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脆弱等生态问题息息相关。而森林健康评价是了解地区森林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作为改善地区森林经营模式、提高森林健康水平的前提,对甘肃省的森林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甘肃省8种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从森林的生长状况、群落结构和土壤状况3个方面选取16项指标,通过野外调查142个典型样地收集指标数据,采
学位
秦岭林区天然次生林的主要建群种为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华山松(Pinus armandii)和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它们形成的松林、栎林以及松栎混交林是秦岭林区广泛分布的群落类型,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发挥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意义重大。森林群落中建群种的更新能力直接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学位
枣(Ziziphus jujuba Mill.)是我国特色的经济林果,枣果营养和功能成分丰富。随着产业发展,优质良种需求迫切,与传统的实生选育等方式相比,枣树杂交技术体系的建立,加快了新品种培育进程,本研究以鲜食枣品质优选为目标,以‘冬枣’为母本、‘金丝4号’为父本构建的杂交群体为研究对象,对杂交F1代103个单株的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单核质量、果核纵径、果核横径、核形指数、可
学位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而干旱胁迫严重影响了花椒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寻找一种能够有效提高花椒抗旱性的方法对于保障花椒生产有重要意义。褪黑素能通过调节胁迫下植物生理、生化和分子过程来增强植物抗旱能力。目前,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花椒的影响尚未见报道,对其潜在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鉴于此,本研究以花椒幼苗为试验材料,用200
学位
小麦赤霉病是世界上普遍流行的一种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主要侵染小麦穗部,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现有的小麦种质资源中,缺乏高抗或免疫的抗赤霉病材料,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种培育进展缓慢。因此,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不同来源的抗性基因导入小麦品种中,筛选、鉴定整合了抗性基因的小麦株系,可为小麦抗赤霉病新品种培育提供新种质,为发展持久、稳定的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体系提供信息。本研究选择我国长江中、下游主推小麦品种襄麦76、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