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血液转录组和补体基因家族分析的长江江豚免疫适应性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px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主要栖息于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和鄱阳湖及支流尾闾。近几十年来,随着长江流域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类活动强度激增,导致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作为长江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指示物种,长江江豚仅剩千余头,种群极度濒危。作为水生哺乳动物,长江江豚长期暴露于水体中各种环境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等风险胁迫之下,免疫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而关于其免疫系统特征及免疫适应性机制尚不清楚。血液分析是监测、评估水生野生动物健康和生理状况的基本手段,通过对血液中转录物丰度的分析,可以有效监测其免疫水平,获取丰富的免疫反应相关基因和通路。本研究采集了不同年龄、性别和栖息生境的长江江豚血液样本,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采用RNA-Seq技术构建血液转录组文库并进行测序分析,揭示长江江豚血液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差异表达水平,阐述差异表达基因所主导的免疫适应性。此外,长江江豚具有独特的进化历史,其祖先从陆地重返海洋,再从海洋进入淡水,在此过程中复杂的水生环境是否驱动了免疫基因的进化与适应尚不得而知。本研究以补体基因家族(Complement)为切入点,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从序列水平探究补体基因家族的进化模式,以期为全面理解长江江豚的免疫系统及其在多样环境中的适应性提供基础资料。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长江下游安徽段自然和迁地水域共采集了46头健康长江江豚的血液样本,根据年龄、性别和栖息生境分组对血常规、血生化和血清免疫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在年龄方面,长江江豚青年和中老年组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值均显著低于幼年组(P<0.05);中老年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指标值显著低于幼年组(P<0.05),而总胆红素和白蛋白值则显著高于幼年组(P<0.05);青年组嗜酸性粒细胞指标值显著高于中老年组(P<0.05)。在性别方面,雄性长江江豚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总蛋白等指标值较高(P<0.05),而雌性平均血红蛋白量值更高(P<0.05)。在生境方面,栖息于自然水域长江江豚的淋巴细胞、球蛋白、γ-谷氨酰基转移酶、尿酸、甘油三酯、TNF-α和IL-6等指标值较高(P<0.05),而迁地保护水域长江江豚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二氧化碳等指标值更高(P<0.0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江豚血常规、血生化和血清免疫指标受到年龄、性别和栖息生境的影响。2.利用BGISEQ-500测序平台对9头不同年龄阶段长江江豚的血液组织(幼年、青年和中老年各3头)进行mRNA和micro RNA测序和分析。从9个样本中共获得了6.23亿条clean reads,进一步组装成15904个unigenes,占基因组注释基因总数的72.2%。在中老年vs青年比较组中,有74个上调基因和821个下调基因,青年组与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更高,包括补体成分、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白细胞介素、TNF受体、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在中老年vs幼年比较组中,有135个上调基因和879个下调基因,幼年组与先天性免疫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更高且“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被显著富集。在青年vs幼年比较组中,有195个上调基因和220个下调基因,青年组与适应性免疫和“Fox O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量较高,而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量较低。通过miRNA筛选,共检测到478个保守miRNA和576个新预测miRNA。差异表达分析共获得了545个差异表达miRNAs(DEMs),在中老年vs青年、中老年vs幼年和青年vs幼年比较组中,分别有81、94和122个DEMs上调,92、80和76个DEMs下调。基于DEGs和DEMs的联合分析,在3个比较组中分别预测了326、316和211对miRNA-mRNA负调控关系。研究表明,长江江豚的先天免疫在早期具有明显优势,而适应性免疫随着年龄增长先增强后衰退,且miRNAs表达谱变化与年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关。3.以3头雌性和3头雄性长江江豚血液为实验样本进行mRNA和micro RNA测序。从6个样本中共获得了4.74亿条clean reads,进一步组装成15878个unigenes,占基因组注释基因总数的72.1%。KEGG分析发现有1534个unigenes注释到免疫系统相关类别并显著富集于20个常见免疫通路。将不同性别长江江豚血液转录组进行比较,鉴定了539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有299个是雌偏好表达基因,240个是雄偏好表达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雌豚血液基因与能量代谢功能显著相关,而雄豚与细胞生长功能显著相关。此外,通路富集分析还发现了Fox O和Hippo两条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在雌性江豚血液中被激活。通过miRNA筛选,共检测到457个保守miRNA和528个新预测miRNA。差异表达分析共获得了160个差异表达miRNAs(DEMs),其中有97个DEMs在雌性江豚中上调表达,63个DEMs在雄性江豚中上调表达。基于DEGs和DEMs的联合分析,预测了45对miRNA-mRNA负调控关系,包括13个DEMs和对应靶向关系的37个免疫相关DEGs。研究表明,雌性江豚可能具有更强的免疫力及维持机体内稳态的能力,且micro RNAs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参与江豚两性免疫系统。4.以3头采集于自然水域和3头采集于迁地保护水域长江江豚血液为实验样本进行mRNA和micro RNA测序。从6个样本中共获得了4.24亿条clean reads,进一步组装成15760个unigenes,占基因组注释基因总数的71.6%。KEGG分析发现有1527个unigenes注释到免疫系统相关类别并鉴定了103个重要的免疫相关基因。将两种生境血液转录组进行比较,鉴定了1051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有745个在自然水域呈上调表达,306个在迁地保护水域呈上调表达。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析发现有40个DEGs富集到免疫通路,且大部分呈上调表达。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7条免疫相关通路,其中“补体与凝血级联”通路富集程度最高。通过miRNA筛选,共检测到468个保守miRNA和576个新预测miRNA。差异表达分析共获得了189个差异表达的miRNAs(DEMs),其中有75个DEMs在自然水域江豚中上调表达,114个DEMs在迁地保护水域江豚中上调表达。基于DEGs和DEMs的联合分析,预测了46对miRNA-mRNA负调控关系,包括18个DEMs和对应靶向关系的43个免疫相关DEGs。研究表明生活于自然水域江豚可能具有更强的免疫力,且micro RNAs可以通过调控基因表达参与江豚对不同生境的免疫适应过程。5.从长江江豚基因组中共鉴定了52个补体基因,包括8个模式识别基因,15个蛋白酶基因,12个补体成分基因,6个受体基因,以及11个调控基因。许多补体基因进化成多拷贝,结合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提示串联复制可能是基因拷贝数多的原因。补体基因随机分布在20条染色体片段上,内含子数量从1到41不等。对18种代表性哺乳动物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各补体基因分支中鲸类动物与其他哺乳动物各聚为一支,长江江豚与鲸类动物聚为一支,均符合物种进化地位。此外,各补体基因均与同源基因聚为一支,表明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位点模型分析发现C3、C4、C5、C6、C8、C9和CR2基因均受到了正选择作用,表明补体基因在哺乳动物进化历程中发生了适应性进化。另外,分枝模型和分枝位点模型分析发现C4、C7和C9基因在长江江豚进化枝系上受到正选择作用,表明长江江豚补体基因家族发生了从陆生到水生的适应性进化。本研究通过生理生化指标和血液转录组从年龄、性别和栖息生境三个维度对长江江豚生理生化水平和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进行探讨,为掌握长江江豚的免疫系统提供基础资料。另一方面,对重要的先天性免疫基因家族Complement进行了分子进化分析,为解析长江江豚免疫适应性进化模式奠定基础。本研究为从免疫角度阐释长江江豚在不同年龄和性别影响下的生理变化以及对多样生境的适应能力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为长江江豚保护提供了参考借鉴。
其他文献
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是评估珊瑚的环境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南海广布种块状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和低纬度优势种枝状疣状杯型珊瑚(Pocillopora verrucosa)为研究对象,通过两种核标记(ITS和β-tubulin)和微卫星标记,探讨这两种珊瑚在南海大空间尺度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本研究共分析了687个珊瑚样品,包括从南沙群岛(三角礁、华阳礁、仙娥礁和信义
学位
深渊区(深度6-11 km)是地球上最不被人类了解的生境之一,目前对深渊生物营养生态学的研究非常有限。钩虾是深渊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种,在物质能量转化中起着关键重要。本论文以三条太平洋深渊海沟的钩虾为研究对象,包括新不列颠海沟中部和东部(NBT;深度8.2-8.9 km)钩虾Alicella gigantean、马里亚纳海沟(MT;深度11 km)钩虾Hirondellea gigas和玛索海沟(M
学位
耐受高温酿酒酵母菌株具有发酵速度快、发酵周期短、可降低发酵料液黏度的优点,更适用于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同时,高温发酵有利于减少冷却耗能、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具有耐高温乙醇发酵能力的酿酒酵母菌株在工业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索工业用酿酒酵母1015耐高温突变株的耐热机制,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和转录组进行了驱动突变基因溯源分析,鉴定出spt23是赋予耐高温性状的潜在关键基因。已有研究发现,spt23通过
学位
青苔是多种丝状藻类的统称,主要包括水绵、刚毛藻、双星藻、转板藻等,而研究最多且难以防控的是刚毛藻。由于对环境的强适应能力和快速的繁殖速度,青苔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生物量,从而对渔业、航运、景观、生态等造成危害,因此,青苔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难题。目前关于青苔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基础生态和防控方面。基础生态主要涉及生活史、生长发育规律等,而防控目前主要是化学、物理和生物三个方面,其中主要使用的是化学除藻
学位
鳞头犬牙南极鱼(Dissostichus mawsoni)作为南大洋海域食物网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不仅是南大洋鱼类的顶级捕食者,同时也是鲸类和海豹的食物来源,在南大洋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作为南大洋犬牙南极鱼渔业的重要商业开发对象,鳞头犬牙南极鱼兼有生态和经济双重意义。此外,目前正在推进的南极海洋保护区(Antarctic Marine Protected Area)事宜的核心关切之一就是鳞头
学位
我国是传统的渔业大国,渔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近几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渔业生产的效率,实现渔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以降低人工成本,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渔业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地对鱼类进行监测,可以应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提取鱼类的生物学信息实现自动监测。但在养殖环境下,水下图像具有不同于岸上图像的特征,具有偏色、对比度不均衡、模糊等特点,本文围绕养殖环境下鱼类图像目标检测与分
学位
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是课程目标达成的基础,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教育部新一轮审核评估要求实施“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开展以学生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首先基于“学生中心”理念,界定评价指标选取原则,阐明“学生中心”理念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在结合教育部对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文件要求,借鉴具有代表性的评价量表,进行本科生课堂学习体验调查等基础上,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对象分为教师和学生
学位
印度洋是连接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的交通要塞,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区域。受地理位置、季风、洋流等的影响,该海域拥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但是,相对于靠近非洲东海岸的西印度洋海域,我们对东印度洋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在已开展的东印度洋综合考察航次中,关于海洋生物的调查和研究内容较少,主要集中在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方面,而与生物资源密切相关的游泳动物尚未开展大面、系统性的调查研究。目
学位
迫击炮由于具有特殊的装药结构而有着不同的内弹道过程,为了仿真迫弹尾管与主药室之间的燃气交换导致的附加装药点火过程,将主药室与尾管视为高低压区,建立了两者间气-粒流动的物理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气体交换时传火孔的状态,能够精确刻画气体交换和基本装药燃烧过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能量方程与气体状态方程,构建了新型迫击炮零维内弹道模型。针对某型120mm迫击炮结构及全装药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迫击炮内弹道参数的
期刊
由于鱼粉资源的紧缺和价格的高涨,开发新型蛋白源,减少鱼粉在水产饲料中的使用量,成为水产饲料行业一直研究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我国重要的经济虾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用乙醇梭菌蛋白替代饲料中不同比例鱼粉,从生长、营养物质利用、肌肉品质和转录组学等方面探究乙醇梭菌蛋白的应用潜力。在此基础上,在乙醇梭菌蛋白含量高的低鱼粉饲料中补充氨基酸、牛磺酸、肌酸、羟脯氨酸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