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特点、预后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piece_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和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均为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当PA患者同时合并RAS时,患者临床表现更加复杂,且RAS可能影响PA筛查试验的结果进而造成漏诊,目前尚缺乏相关临床研究。目的:分析PA合并RAS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卧立位试验结果分析RAS对PA筛查试验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确诊PA合并RAS的患者(PA合并RAS组)和121例无RAS的PA患者(PA组)的临床资料,前者又分为重度RAS组(RAS>70%)和中度 RAS 组(50%<RAS<70%)。结果:PA患者中RAS患病率为6.9%(71/1033),其中重度RAS患病率为3.2%(33/1033)。重度 RAS 组收缩压(171.82±18.24vs.154.11±18.96mmHg;P<0.001)、舒张压(110.76±15.90vs.91.73±12.85mmHg;P<0.001)和难治性高血压(RH)患病率(90.9%vs.66.9%;P=0.008)高于中度 RAS 组(98.63±14.90vs.91.73±12.85mmHg;P=0.006)。PA合并RAS组卧立位试验的直接肾素浓度(5.37±3.94vs.3.71±2.10uIU/ml;P<0.001)和假阴性率(33.8%vs.3.3%;P<0.01)均显著高于PA组,但两组血浆醛固酮水平无显著差异;亚组分析中,重度RAS组和中度RAS组的假阴性率分别为60.6%(20/33)和10.5%(4/38),仅重度RAS组假阴性率显著高于PA组(P<0.05)。19名因首次ARR呈假阴性未确诊PA的患者在肾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再次入院复查卧立位试验,与术前相比,术后卧位直接肾素浓度从 11.22±9.10uIU/ml 下降至 3.24±2.69uIU/ml(P<0.001),低肾素状态百分比从21.1%(4/19)上升至78.9%(15/19)(P=0.001),而血浆醛固酮水平在肾动脉血运重建术前后无显著差异(23.22±11.20vs.22.45±8.90ng/dL;P=0.697)。当PA和RAS均采用标准方法治疗时,末次随访时PA合并RAS组患者RH的患病率从81.7%降至2.8%(P<0.001)。结论:PA合并RAS患者常因首次卧立位试验呈假阴性结果而导致PA漏诊,由于重度RAS继发的肾素水平升高是导致假阴性结果的主要原因。有效的肾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浆肾素水平,经血运重建成功解除RAS的患者若术后血压无改善或合并RH,除外其他常见病因后,应考虑合并PA的可能。背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独立于高血压之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PA远期预后至关重要。尽管研究证实经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LA)治疗和单纯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均可有效控制高血压等临床表现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目前尚缺乏在基于肾上腺静脉取血(adrenal venous sampling,AVS)证实的单侧PA患者中对比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的远期预后的研究。目的:在基于AVS证实的单侧PA患者中,分析基于AVS进行分型诊断的临床价值,并探索手术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对患者远期血压控制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比队列中AVS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评估基于AVS进行分型诊断的临床价值;将经AVS确诊的单侧PA患者分为手术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随访资料,评估长期随访后的血压完全控制率(complete control rate,CCR)、血压水平、降压药数量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手术治疗对血压远期控制水平的影响。结果:共纳入51例单侧PA患者,行LA手术者纳入手术治疗组(21例),未行LA手术治疗者纳入药物治疗组(30例)。CT扫描与AVS结果的总体一致率为64.7%(33/51),其中19.6%(10/51)的患者CT所示病变位置与AVS判定的优势分泌侧相反,15.7%(8/51)的患者存在CT所示肾上腺双侧病变经AVS证实有优势分泌。手术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2.05±6.26个月和20.57±4.63个月(P=0.34)。与基线水平相比,手术治疗组末次随访时收缩压(120.30±12.99vs.151.67±14.59mmHg;P<0.001)、舒张压(79.00±7.62vs.93.81±12.14mmHg;P<0.001)、降压药物种类(0.19±0.51vs.2.19±1.08;P<0.001)和低钾血症患病率(0.0%vs.95.2%;P<0.001)均明显低于首次入院时;药物治疗组患者仅收缩压(133.54±16.60vs.156.33±21.3mmHg;P<0.001)和低钾血症患病率(13.3%vs.66.7%;P<0.001)显著降低。末次随访时手术治疗组的收缩压(120.30±12.99vs.133.54±16.60mmHg;P=0.01)、舒张压(79.00±7.62vs.87.35±12.36mmHg;P=0.01)和降压药种类(0.19±0.51vs.2.33±0.78;P<0.001)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在纳入协变量校正之前,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提示LA患者获得高血压完全缓解的机率是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的7.75倍(95%置信区间[2.33,25.78];P=0.001),调整协变量后的模型依然可获得一致结论。经随访,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LA术前行AVS检查协助进行分型诊断可有效避免部分患者接受不合理的手术治疗。经AVS证实的单侧PA患者行LA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均可有效控制血压和改善低钾血症,但LA治疗对患者的长期血压预后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可能是改善患者远期CCR的独立保护因素。背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ronism;PA)可导致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风险增高。目前在中国人群中关于PA患者发生CVD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动态血压监测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ran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相关指标与 PA 患者发生 CVD 风险关联的研究。通过识别并控制CVD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PA患者发生CVD的风险,改善远期预后。目的:分析PA患者临床特点以及动态血压监测和baPWV相关指标的特点,并进一步探索PA患者发生CVD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中心确诊的PA患者,根据是否合并CVD分为CVD组和非-CVD(non-CVD)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动态血压监测和baPWV结果,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筛选出导致PA患者CVD风险升高的潜在危险因素,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所有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non-CVD组患者相比,CVD组患者确诊年龄(57.77±8.23vs.45.81±10.66 岁;P<0.001)、高血压病程(17.77±11.57vs.9.90±8.48 年;P<0.001)、脉压(64.84±14.17vs.56.48±12.61mmHg;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7±0.86vs.2.69±0.72mmol/L;P=0.002)和糖化血红蛋白(5.80±0.76vs.5.51±0.57%;P=0.004)显著高于non-CVD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6±0.24vs.1.19±0.33mmol/L;P=0.010)显著低于 non-CVP 组。血压节律方面,正常血压节律仅见于13.6%(25/184)的PA患者中,81.5%(150/184)的PA患者为“非杓型”血压,33.2%(61/184)的PA患者有夜间血压高于日间血压,但CVD组和non-CVD组患者合并血压节律异常的比例未见显著差异。基于baPWV结果,81.5%(150/184)的PA患者有动脉硬化,且CVD组患者baPWV水平(17.28±3.29vs.15.86±2.64m/s;P=0.002)和动脉硬化的患病率(94.6%vs.75.8%;P=0.002)均高于non-CV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分析发现确诊时年龄较大(OR 1.122,95%置信区间[1.071,1.176];P<0.001,P<0.001)、脉压增大(OR 1.036,95%置信区间[1.003,1.071];P=0.033)、LDLC 升高(OR 1.786,95%置信区间[1.019,3.129];P=0.043)、血肌酐水平升高(OR 1.025,95%置信区间[1.005-1.044];P=0.012)和肾素水平升高(OR 1.010,95%置信区间[1.001,1.018];P=0.024)为PA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结论:PA患者常合并有血压节律异常,主要表现为“非杓型”血压,多数PA患者有baPWV升高和动脉硬化;确诊时年龄较大、脉压增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血肌酐水平升高和肾素水平升高可能作为预测CVD风险的临床标志。
其他文献
背景及目的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肿瘤,五年生存率仅为9%。而胰腺癌患者容易对吉西他滨产生耐药,是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就胰腺癌化疗耐药机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GDF15是TGFβ超家族中的一员,既往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胃癌、结直肠癌等多领域,但在胰腺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有关化疗耐药的研究也鲜与吉西他滨相关。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发现吉西他滨诱导的胰腺癌PDTX模型中GDF15表达水平升
目的我国于2014年颁布《围手术期输血指南》,提倡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以减少异体红细胞输注。本研究旨在比较限制性输血策略实施前后,围手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情况的变化。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基于人群横断面数据形成的纵向观察研究,数据来源于医院质量监测系统数据库,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我国三级医院的手术患者。主要观察指标是围手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通过构建包含混合效应的Logisti
组织中浸润的免疫细胞在各种生理或病理状态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组织中免疫细胞组分进行定量检测,对于机体正常生理或疾病的机制研究十分重要。传统的组织免疫细胞定量方法,主要通过对不同免疫细胞特异性表达的蛋白分子进行标记,从而实现对不同细胞类型进行数量检测。随着高通量转录组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不同免疫细胞的转录组数据,已有多种基于计算的组织免疫细胞分析模型被开发,可用于从组织转录组数据中预测得到
研究背景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以不明原因的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为特征。HCM的患病率在1/500以上。既往研究认为HCM是单个基因的罕见变异以孟德尔遗传模式导致的疾病,大约半数患者中能够发现致病变异,绝大多数患者为8个编码肌小节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包括MYH
高质量的医学本体,可以打破不同医学文本数据之间的藩篱,使得医学数据能以统一的标准形式被各类信息处理方法充分利用,进而形成一套有效的医学知识表示体系,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临床应用。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国内的生物医学本体无论从规模、数量还是内容上都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因此我们急需发展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中文医学本体构建策略与技术路径,来实现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与中文临床生物医学数据间的有效融合
研究目的1、建立数字化技术辅助的齿槽嵴裂修复精准评估体系。通过三维数字化测量,分析并计算术前缺损体积、术后成骨效率,为手术方案设计及术后效果评估提供参考依据。实现齿槽嵴裂的术前准确测量,术中精准修复,术后定量评价。2、基于数字化技术辅助的齿槽嵴裂修复精准评估体系,探讨rhBMP-2对齿槽嵴裂自体骨移植修复效果的影响。3、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自体浓缩骨髓血复合β-TCP支架材料对齿槽嵴裂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目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卒中患者总数的80%以上。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位于梗死核心区的细胞在短时间内发生死亡,毗邻梗死核心区的区域被称为半暗带区。由于处于缺血缺氧环境中,位于半暗带区域的细胞不再具有电生理活性,但仍保持代谢活性,因此提升半暗带区细胞存活率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小胶质细胞第一时间响应脑缺血损伤,发挥免疫作用。
研究背景瘢痕疙瘩是一种皮肤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性疾病,以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和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为特点。患者除外貌受损之外,还会发生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因其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瘢痕疙瘩的治疗一直是整形外科及皮肤科的难题。Warburg效应是指在有氧条件下糖酵解作用增强的代谢异常现象,最先在肿瘤中发现,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KFs
第一部分: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18年经验背景及目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室速是ACM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对于年轻的患者。室速消融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并没有研究显示其能延长寿命,减低死亡率。目前关于消融的长期随访数据非常有限。该研究描述了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CM)队列中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长期疗效。方法:连续入组了 2000年六月至2019年三月
胰岛素过敏是临床糖尿病治疗中的伴随问题,重组人胰岛素问世后,胰岛素过敏临床患病率大幅下降,但与之相对的诊治越发困难。目前国内及国际针对该病更多围绕着其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尚缺乏对其病因的探究。本研究旨在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的胰岛素过敏患者诊治方案,及对该病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模式进行简要分析与初步讨论。方法:1收集既往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符合胰岛素过敏诊断的患者病历资料,在排除不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