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X毒素诱导拒食的机理以及植物乳杆菌P-8缓解拒食的作用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X毒素是镰刀菌属(Fusarium spp.)产生的一种新发现的真菌毒素,属于A型单端孢霉烯类毒素(Trichothecenes,TS)。TS可分为A、B、C、D 四种类型,自然界广泛污染的TS大多属于A型和B型。TS广泛存在于粮食作物中,一旦被人类和动物摄入,会引起各种急、慢性中毒症状,其中拒食反应是最直接的中毒表现。虽然有一些研究已经证实了 4种A型TS(T-2、HT-2、DAS和NEO)能够引起人和动物的拒食反应,并且阐明了其诱导拒食的部分机理,但是NX毒素是最近才发现的真菌毒素,人们对其毒性研究还很少,对于NX毒素能否诱导拒食反应,以及引起拒食反应的强度以及机理尚不清楚。乳酸菌具有促进食欲,增强肠道屏障保护功能,改善肠道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但乳酸菌能否缓解由NX毒素诱导的急性拒食反应,以及乳酸菌治疗拒食反应的机理还未见相关报道。本文以NX毒素和植物乳杆菌P-8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课题组已建立的“小鼠急性拒食方法”为试验模型,从调控食欲的脑肠肽和炎性细胞因子入手,通过ELISA检测方法和Real-Time PCR技术研究NX毒素诱导拒食的机理以及植物乳杆菌P-8对拒食的缓解作用。其中脑肠肽包括SP、CCK、GLP-1、NT、GIP、PYY3-36和Ghrelin;细胞因子包括IL-6、IL-1β和TNF-α。试验Ⅰ NX毒素诱导小鼠拒食反应的机理研究1.NX毒素诱导拒食反应的量效关系本试验将剂量分别为0、0.01、0.1、0.5和1 mg·kg-1·bw的NX毒素小鼠进行灌胃攻毒,并在攻毒后的0.5 h、1h、2 h、3 h、6 h和24 h测定小鼠的采食量。结果显示:NX毒素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拒食反应,且拒食反应可以在0.5 h内迅速发生,一直持续到3h,6h后恢复到基础水平,当NX毒素的浓度为1 mg·kg-1·bw时,拒食效果最为显著。2.NX毒素诱导拒食反应与脑肠肽的关系本试验以上述试验结果为基础,将剂量为1 mg·kg-1·bw的NX毒素对小鼠进行灌胃攻毒,并在攻毒后的0h、0.5 h、2 h和6 h后收集小鼠血液、下丘脑和肠道,用ELISA检测方法测定小鼠血浆中脑肠肽浓度的变化,RT-PCR技术测定下丘脑和肠道中脑肠肽mRNA表达水平。ELISA结果显示:NX毒素能够显著上调血浆中脑肠肽CCK和NT的浓度,对脑肠肽PYY和GLP-1的影响不大。RT-PCR结果显示:下丘脑中的CCK和肠道中的NT的mRNA水平变化趋势与ELISA结果一致,在攻毒后0.5 h或2 h出现显著上调,此外,肠道中的GIP和SP的mRNA表达水平均出现显著上调。由此可见,NX毒素攻毒能够引起小鼠某些脑肠肽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浓度的显著上升,且上升的趋势和与NX毒素诱导的拒食反应呈正相关。3.NX毒素诱导拒食反应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本试验将NX毒素通过灌胃的方法对小鼠进行攻毒,攻毒的剂量为1 mg·kg-1·bw,并在攻毒后的0h、0.5 h、2 h和6 h后采集小鼠肝脏、脾脏、下丘脑和肠道,用RT-PCR技术检测NX毒素攻毒后小鼠肝脏、脾脏、下丘脑和肠道中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NX毒素能够显著提高攻毒小鼠肝脏、脾脏、下丘脑和肠道中IL-1β、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且基因的上调趋势与NX毒素诱导的拒食反应一致,说明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和IL-1β在NX毒素诱导的急性拒食反应中发挥作用。试验Ⅱ 植物乳杆菌P-8对NX毒素诱导拒食的缓解作用1.植物乳杆菌P-8对NX毒素诱导拒食的调节效果本试验对象为30只雌性B6C3F1小鼠,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6只小鼠,分别是“生理盐水对照组”;植物乳杆菌P-8组(高剂量);“植物乳杆菌P-8(高剂量)+NX毒素组”;“植物乳杆菌P-8(低剂量)+NX毒素组”;“NX毒素组”。给小鼠灌胃植物乳杆菌P-8,剂量分别为4.6x105 cfu/μl(低剂量)和4.6x106cfu/μl(高剂量),连续灌胃21 d,随后将NX毒素通过灌胃的方式对小鼠进行攻毒,剂量为1 mg·kg-1·bw,并在攻毒后0.5 h、1 h、2 h、3 h、6 h和24 h测定小鼠采食量。结果显示:剂量为4.6x106 cfu/μl的乳酸菌缓解拒食效果最好。2.植物乳杆菌P-8缓解拒食与脑肠肽的关系本试验以上述试验结果为基础,给小鼠连续21 d灌胃浓度为4.6x106 cfu/μl的植物乳酸杆菌P-8,随后将剂量为1 mg·kg-1·bw的NX毒素对小鼠进行灌胃攻毒,攻毒后0h、0.5 h、2 h和6 h采集小鼠血液、下丘脑和肠道,用ELISA检测方法测定小鼠血浆中脑肠肽浓度的变化;RT-PCR法测定下丘脑和肠道中脑肠肽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P-8可以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减轻NX毒素引起小鼠脑肠肽CCK、NT和SP的显著升高。3.植物乳杆菌P-8缓解拒食与细胞因子的关系本试验先给小鼠连续21 d灌胃浓度为4.6x106 cfu/μl的植物乳酸杆菌P-8,随后将剂量为1 mg·kg-1·bw的NX毒素对小鼠进行灌胃攻毒,攻毒后0 h、0.5 h、2 h和6 h采集小鼠肝脏、脾脏、下丘脑和肠道,用RT-PCR技术检测NX毒素攻毒后小鼠肝脏、脾脏、下丘脑和肠道中细胞因子IL-6、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用植物乳杆菌P-8灌胃再攻毒的小鼠较毒素组小鼠肝脏、脾脏、下丘脑和肠道炎性细胞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说明植物乳杆菌P-8能够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基因水平缓解NX毒素诱导拒食的作用。
其他文献
禾谷镰孢菌是一种真菌性病原菌,其引起的玉米茎腐病已成为最具破坏性的玉米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通常情况下,通过杀菌剂化学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和生物防治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防治,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使禾谷镰孢菌产生耐药性,且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培育抗病品种成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玉米生产方向,而解析茎腐病抗性机制则是培育抗性品种的基础。玉米茎腐病抗性是由多个数量性状位点(QTL)共同调
学位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DNA甲基化谱在DNA甲基化建立、维持以及去除的动态调控中最终形成。在前期研究中,通过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YJ(YJ11-3F)株系进行诱变筛选,我们最终得到YJ myb13与YJ suvr5这两株稳定低荧光突变体。通过对MYB13(myb domain protein 13)和SUVR5(SU(VAR)3-9-RELATED
学位
大豆[Glycine Max(L.)Merr.]起源于中国,是一种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作物。盐害作为一种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对大豆的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都有着不利的影响,并会最终导致产量和品质的降低。因此,挖掘大豆的耐盐基因并了解其耐盐的分子机制,并通过分子育种手段培育耐盐大豆是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植物耐盐性是一种多基因调控的复杂数量性状。利用传统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
学位
CPP(Cystein-rich polycomb-like protein or Tesmin/TOS1-like)是一种小型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研究表明CPP基因可以参与植物体内的胁迫响应过程。同时,本实验室前期通过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研究表明玉米CPP转录因子—ZmCPP2可以增强玉米的抗氧化防护。为了进一步阐明ZmCPP2基因在玉米响应胁迫中的作用机理,ZmCPP2玉米突变体材料的构建变得
学位
石细胞是梨果肉中特有的细胞类型,在分类上属于短石细胞。石细胞的大小、分布和密度以及石细胞团的大小是影响梨果实食用口感和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我国梨栽培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由于近年来部分主栽品种品质退化,石细胞含量较多,导致果肉粗糙,严重影响了梨果实的食用品质和经济效益。石细胞次生壁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是其主要的两大成分,它们的合成和积累是引起石细胞形成的关键因素。目前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
学位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pneumoniae)是一种能引起严重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的革兰阴性菌,这种肠杆菌的主要特点是产气,有荚膜,且不能游动。肺炎克雷伯菌容易定植在人体黏膜表面,包括鼻咽部和胃肠道,当人体免疫能力降低时,病原菌从这些地方进入其它组织,引起肺炎、菌血症等。肺炎克雷伯菌在定植肠道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多重肠道环境压力,其中包括由肝细胞合成并分泌到小肠的胆汁。胆盐(Bile sal
学位
西藏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干、最冷、风最大的地区,四周的低地和平原,又有海洋性气候的特色,形成了极为复杂多样的植物生态环境。青稞,又称裸大麦,是青藏高原特色粮食和饲料作物,有关青稞遗传研究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是青稞品种演化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异特点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搜集到的青稞地方品种为试材,通过开发大麦重复序列寡核苷酸探针套,对供试品种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鉴定,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利用二代测序获得大麦基因组
学位
盐碱土栽培作物是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措施,也是全球生态系统改良恢复所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生物炭(BC)是一种有机物料,主要以农作物秸秆、稻壳作为原料,不仅实现资源再利用,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降低环境及地下水源污染,增加植物产量;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以与植物根系互利共生,促进寄主植物对水分以及氮磷等养分的吸收利用。但目前在盐碱地通过根际微生物菌剂接种和有机物料协同作用提高盐碱地作物
学位
具有生防活性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是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的重要研究代表。这类细菌能够有效的利用植物根系分泌物快速生长繁殖,并定殖在植物根际或体内,通过产生多类促生和抑菌物质,起到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因此研究这类抑菌物质合成调控及其抑菌机理,是该类生防菌应用的重要理论基础。生防假单胞菌Pseud
学位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专性共生微生物,隶属于球囊菌门,能与80%的陆生植物形成互惠共生关系,丛枝菌根共生体是一种最常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陆生共生体。AMF侵染宿主植株根系后,能促进宿主植株吸收更多的土壤水分和养分,尤其是氮素和磷素营养,而作为回报,宿主植株为AMF提供其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碳源。此外,AMF还能提高植物的抗性。丛枝菌根共生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