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L1表达与肺腺癌常见驱动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r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PD-L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表达与肺腺癌常见驱动基因及肿瘤突变负荷的相关性。分析PD-L1表达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从而明确PD-L1成为肺腺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价值和可能性。配对检测肺腺癌患者组织蜡块及胸水蜡块标本中PD-L1的表达,分析细胞学标本检测PD-L1表达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4.5.1-2015.12.31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的未经EGFR-TKI治疗的确诊肺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123例。收集每一位患者的胸水标本,制成细胞蜡块,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NGS)检测所有胸水蜡块中包括EGFR、ALK、ROS1、RET等常见驱动基因及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使用SP263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所有患者胸水蜡块中PD-L1的表达,分析PD-L1表达与常见驱动基因及TMB的关系。其中29个患者有配对组织标本,用IHC法配对检测其胸水蜡块及组织标本中PD-L1的表达,分析胸水蜡块检测PD-L1表达的可行性。结果 当cutoff值分别设定为1%、10%、50%时,123例患者胸水蜡块中PD-L1的表达率分别为44.7%、35.0%、18.7%。男性患者PD-L1表达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吸烟者PD-L1表达明显高于未吸烟者(P<0.05)。66例EGFR基因为突变型的患者中仅有8例(8/66,12.1%)患者PD-L1表达≥50%,而57例EGFR野生型患者有15例(15/57,26.3%)PD-L1表达≥50%。EGFR野生型患者较突变型患者PD-L1表达率高(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例KRAS及TP53共突变的患者中有5例(5/11,45.5%)PD-L1表达≥50%,而112例非共突变的患者中仅有18例(18/112,16.1%)PD-L1表达≥50%。KRAS及TP53共突变患者较非共突变患者PD-L1表达率高(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例BRAF突变患者中4例(4/8,50%)PD-L1表达≥50%,1 15例BRAF野生型患者中19例(19/115,16.5%)PD-L1表达≥50%。BRAF突变患者较野生型患者PD-L1表达率高(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K基因、KRAS基因、TP53基因、RET基因、BRCA1基因、BRCA2基因、ERBB2基因、PIK3CA基因、MYC基因、PTEN基因、AKT1基因突变状态与PD-L1表达之间的关联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D-L1表达≥50%及PD-L1表达<50%的患者肿瘤突变负荷中位数分别为8.1个/mb和7.2个/mb(P=0.148),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cutoff值设定为50%时,29例患者配对检测胸水蜡块及组织标本中PD-L1的表达一致率为86.2%(25/29),Pearson相关系数为0.637,Kappa值为0.626。PD-L1表达≥50%的患者及PD-L1<50%的患者mOS分别为9.8个月vs17.2个月(P=0.455)。PD-L1表达≥50%的患者与PD-L1<50%的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 43.5%vs 60.0%(P=0.149),2 年生存率分别为 13.0%vs32.0%(P=0.069),3年生存率分别为0%vs12.0%(P=0.08)。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胸水蜡块也可作为PD-L1检测标本。将为临床实践中PD-L1的检测带来便捷,减少患者穿刺带来的风险及痛苦。PD-L1高表达与EGFR基因野生型相关。PD-L1高表达与KRAS/TP53基因共突变相关。PD-L1高表达与BRAF基因突变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检测miRNA505-3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在武汉市汉口医院风湿科初次就诊并确诊为SLE的患者174例作为SLE组,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将其分为活动组(92例)和非活动组(82例)。随机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
期刊
益气补肾方对自然流产模型小鼠母-胎界面TGF-β/TNF-α表达的影响目的:研究益气补肾方对自然流产模型小鼠母-胎界面组织中TGF-β/TNF-α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益气补肾方对自然流产模型小鼠母-胎界面组织中TH17/Treg细胞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益气补肾方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CBA/J×DBA/2小鼠建立自然流产模型25只,随机分成5组,高浓度中药、中浓度中药、低浓度中药、
学位
丁酸梭菌对胆盐、高温、胃酸均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抗逆性,在保护动物肠道菌群稳定、减少肠道致病菌、增强动物免疫力、降低腹泻率、促进动物机体对日粮的消化吸收、提高生长性能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文章综述了丁酸梭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旨为丁酸梭菌在畜牧养殖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
目的通过测定外周血中TNF-α、IL-6、IL-17、Galectin-3水平变化,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发病的相关免疫机制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本实验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并确诊为KD的患儿19例,所有患儿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冠状动脉内径,在确诊后于静脉丙种球蛋白应用前留取急性期血清;选取同时期住院的发热患儿 10例(除外心、肝
学位
目的比较葛根素注射液对不同物种红细胞体外溶血的差异。方法将不同浓度葛根注射液与Beagle犬、人和家兔红细胞在温度为(37±0.5)℃的生化孵箱内孵育6 h,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0 nm处测定各管的吸光率,计算溶血率。结果葛根素注射液对Beagle犬、人及家兔红细胞体外最大溶血率分别为65.35%、81.89%和135.05%;对3种红细胞体外溶血的半效溶血浓度分别为2.79、3.96和5.47
期刊
【目的】研究饲用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CB)芽孢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菌群组成及5种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将质量分数为0(对照)、0.050%、0.075%和0.100%的丁酸梭菌芽孢制剂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料中的活菌数分别为0、2.50×10~5、3.75×10~5、5.00×10~5 CFU/g),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42±0
期刊
目的 通过符合循证医学研究方法,探讨肾络病辨证施治方案,为肾络病临床诊疗指南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系统性文献评价研究、专家调查问卷(德尔菲法)、专家论证会、广泛征求意见及一致性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在确定检索词和纳入、排出标准后,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文献的检索,手工检索主要针对书籍,现代文献采用计算机检索。对符合纳入要求的每篇文献填写文献概要表,同时采用改良Jadad量表、MI
学位
目的:脑心综合征(cerebral-cardiac syndrome,CCS)是急性脑卒中(acute stroke)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高,且预后差,致死致残率高,因而对于CCS能够做到尽早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即是通过检测CCS患者发病早期时血清中存在的特异性的miRNA表达谱,从而找出可能用于早期诊断CCS的一种或者多种miRNA,这些miRNA可作为CCS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
学位
酪丁酸梭菌为厌氧菌,主要产物为丁酸,丁酸在食品中作为添加剂被广泛使用。通过对酪丁酸梭菌发酵产酸能力进行初步探究,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添加外源乙醇,能够使酪丁酸梭菌W-1菌株产丁酸能力得到提升,丁酸产量达到顶峰时,乙醇添加量为1%,产量为2.9673 g/L,增加率为38.87%。而外添加乙酸的添加则并不能使丁酸产量得到提升。
期刊
目的: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中,观察调肝健脾解毒方对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消失率和HBeAg转换率的影响;建立规范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1.研究设计: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2.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中医证型为肝郁脾虚兼肝胆湿热证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随机化由SAS统计软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