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年华南地区H9N2 AIV对哺乳动物的致病性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e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是一种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LPAIV),在我国家禽中广泛流行,它不仅给养禽业带来巨大损失,同时还威胁着公共卫生安全。研究发现H9N2亚型流感病毒是引发人感染的H7N9和H10N8流感病毒的内部基因供体。此外,H9N2亚型流感病毒还可以直接感染哺乳动物和人类,近年来我国人感染H9N2病毒的病例不断增加。因此,就当前流行的H9N2禽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的致病性展开研究对疾病的监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2017~2019年从华南地区禽屠宰场和活禽交易市场采集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共1420份,通过PCR检测筛选出流感M基因阳性样品进行鸡胚接种,再对回收的尿囊液进行HI试验和基因测序,从中分离到18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率为1.3%。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发现,18株H9N2病毒的HA、NA基因均属于Y280-like分支,PB2、M基因均属于G1-like分支,PB1、PA、NP、NS基因均属于F/98-like分支,根据基因型划分,均属于近年来新发现的G57基因型;18株病毒的基因组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位点突变,包括HA蛋白的H183N、A190T和Q226L,PB2蛋白的I292V和588V,PB1蛋白的I368V,PA蛋白的K356R,NP蛋白的G292E,NP蛋白的L479F,M1蛋白的S30D和T215A,M2蛋白的S31N,NS1蛋白的P42S等,提示病毒的α-2,6唾液酸受体结合能力、聚合酶活性、哺乳动物适应性、致病性有所增强,对金刚烷胺类产生了耐药性。通过固相结合ELISA试验发现,参与试验的8株病毒均具有结合α-2,6唾液酸受体的能力,且只有毒株DK4/18还保留结合α-2,3唾液酸受体的能力。通过细胞感染实验发现,参与试验的8株H9N2流感病毒均能在MDCK、A549、HBE、PK-15、ST和3D4/21细胞上有效复制,在A549和ST细胞上,毒株DK4/18与对照株SW19/16猪流感病毒的峰值滴度无显著差异(P>0.5),在3D4/21细胞上,毒株CK237/17与对照株SW19/16的峰值滴度无显著差异(P>0.5)。通过鸡感染实验发现,参与实验的4株病毒均能引起SPF鸡的排毒和血清转阳,毒株DK4/18和CK237/17能在SPF鸡的气管、肺脏、肠道、肝脏、脾脏、肾脏和大脑中复制,毒株CK93/17能在鸡的气管、肺脏、肠道、肝脏和肾脏中复制,毒株CK384/17能在鸡的气管、肺脏、肠道、肾脏和大脑中复制。通过小鼠感染实验发现,参与实验的8株H9N2流感病毒均能引起BALB/c小鼠血清转阳,其中毒株DK4/18、CK237/17和CK728/17可在小鼠肺脏中复制,毒株DK4/18的滴度5.50±0.20 lg EID50/g/m L为最高。通过用毒株CK93/17进行猪感染实验发现,感染组5头猪均能检测到排毒,鼻洗液病毒滴度为0.70~4.20 lg EID50/m L。在3DPI,猪鼻甲骨中可检测到病毒的复制,滴度为1.37 lg EID50/g/m L。在14 DPI,两头猪中有一头出现血清转阳,HI滴度为1:160。综上所述,目前华南地区G57基因型H9N2禽流感病毒在家禽中流行,其优先与人类受体结合,并获得了适应哺乳动物、致病力增强和耐药性增强等多重突变,且能在哺乳动物细胞和哺乳动物体内进行有效复制。这迫切需要加强对H9N2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充分评估H9N2禽流感病毒对公共卫生的潜在风险。本研究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和跨宿主传播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十二指肠贾第虫(Giardia duodenalis)和毕氏肠微孢子虫(Enterocytozoon bieneusi)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可导致人和多种动物腹泻。犬和猫是以上两种病原的重要宿主,但目前国内有关犬猫中两种病原的研究非常有限。因此,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我国犬猫数量最多的广东省,进行犬猫中以上两种病原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解析两者在犬猫中的流行情况及基因型分布特征,以评估感染风
学位
锡兰钩虫(Ancylostoma ceylanicum)寄生于犬猫和人的小肠,是一种可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的动物源性钩虫,可导致人营养不良和缺铁性贫血等症状。钩虫血小板抑制剂(Hookworm platelet inhibitor,HPI)是一种钩虫分泌蛋白,可抑制人的肠道血管血小板聚集与粘附,便于钩虫吸血而获取营养,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并可作为钩虫疫苗的候选分子。本论文研究了锡兰钩虫血小板抑制剂(A
学位
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迄今已发现超过2600种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是其中优势的血清型之一,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鼠伤寒沙门菌来源广泛,可在人和动物间通过食品链交叉感染,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和致病性,给动物和人类健康带来极大挑战,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目前,我国对于不同ST分型沙门菌与耐药性、生物被膜的相关研究仍缺乏数据支持,常规耐药机制的研究不能满足日益严重细菌耐药性的需要。因此本研究旨
学位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一类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引起发病鸡生产性能下降、发生肿瘤和死亡的禽类传染性疾病。目前发现感染鸡群的ALV可分为A、B、C、D、E、J和K等,其中J亚群(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ALV-J)为我国主要流行亚群。ALV-J致病性高,常伴有多重感染和继发感染,直接影响生产
学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一种严重影响全球养猪业的病毒性传染病。根据病毒基因组和抗原性的差异,PRRSV分为欧洲型(基因1型)和北美型(基因2型)。200
学位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动物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伪狂犬病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疫苗免疫依然是防控该病的主要手段。自2011年以来,伪狂犬病在部分地区的免疫猪场发生并且很快席卷全国各地。从感染伪狂犬病猪场分离的流行毒株,经鉴定为伪狂犬病毒突变株。研究表明以Bartha-K61为代表的现有疫苗已经不能对猪群流行毒株
学位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一员,为单股正链RNA病毒,主要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沿岸引起病毒性脑炎,JEV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人或动物而传播,目前还没有有效药物,该病对畜牧养殖业和人体健康产生了较大影响。JEV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成分进行感染、复制和增殖,宿主蛋白是重要的一类。有些蛋白会被病毒利用促进病毒复制,有些蛋白则会抑制病毒的
学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是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病毒之一,可以感染各个年龄阶段的猪,但是7日龄以内的仔猪最为易感,在没有有效的母源抗体的保护下,发病率和死亡率为80%~100%。自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在2010年重新爆发以来,传统疫苗不能提供有效的保护。因此,揭示变异毒株细
学位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入侵人或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患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病死率超过99.9%。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示,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接种可以预防狂犬病病毒在陆地食肉动物种群中传播,并降低对家畜和人类的感染风险
学位
十九世纪以来,抗生素对我国养殖业防治细菌性疾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与其相对应的滥用、残留等问题也相继出现,食品安全和健康养殖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探寻可替代抗生素功能的产品成为畜牧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当务之急,因此,寻找开发无抗药性、无残留、抗炎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等优点的替抗药物是目前唯一的有效途径。而θ-防御素1(RTD-1)是动物来源的唯一环状肽,其分子量一般在2 k Da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