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在牵张诱导人牙周膜细胞发生炎症反应中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ll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机械力对维持牙周组织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大的机械力刺激可引起牙周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牙周膜(Periodontal ligament,PDL)是牙周组织受到机械应力的直接效应组织,前期研究表明机械牵张力加载可使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s)中的炎症体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e protease with aspartic acid specificity,Caspase)发生活化,诱导细胞发生焦亡、释放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e-1 beta,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e-18,IL-18)等促炎细胞因子等炎症反应,但其中炎症体在力刺激下活化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最近的研究表明,活性氧(Reactive oxigen species,ROS)在机械应力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且有相关假说认为ROS为炎症体活化的上游因子,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ROS在机械力刺激诱导HPDLCs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进一步揭示力刺激诱导牙周组织炎症反应的机理。研究方法1.收集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前磨牙,刮取根中1/3的牙周膜,采用组织块法进行HPDLCs原代培养并传代,使用4-6代的细胞用于牵张加载实验,采用Flexcell FX-5000体外牵张加载装置,模拟人体内牙周膜的受力情况,对体外培养的HPDLCs加载牵张应变。2.对体外培养的HPDLCs分别施加3h、6h、12h和24h的20%牵张应变。采用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2’,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DCFDA)作为荧光探针,流式细胞术检测HPDLCs中ROS的产生情况。3.对体外培养的HPDLCs分别施加3h、6h、12h和24h的20%牵张应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L-1β及IL-18的蛋白释放量。对体外培养的HPDLCs施加6h的20%牵张应变,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PDLCs焦亡率。4.对体外培养的HPDLCs预先用apocynin阻断细胞中ROS的生成,施加6h的20%牵张应变,Annexin V/PI双染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焦亡率,并与未阻断ROS的牵张加载后细胞进行比较;免疫印迹技术检测ROS阻断前后牵张加载下IL-1β前体蛋白(pro-IL-1β)、活化态蛋白(mature-IL-1β)、IL-18、NLRP3及caspase-1表达水平的变化;ELISA检测IL-1β及IL-18蛋白释放量的变化;Caspase-1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1蛋白酶活性的变化。明确ROS在牵张应变诱导HPDLCs发生焦亡,表达、释放IL-1β及IL-18,活化NLRP3和caspase-1蛋白酶等过程中的作用。5.对体外培养的HPDLCs采用特异性蛋白酶活性抑制剂阻断caspase-1蛋白酶活性,施加6h的20%牵张应变,Annexin V/PI双染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阻断前后细胞焦亡率的差异;免疫印迹技术检测IL-1β前体蛋白(pro-IL-1β)、活化态蛋白(mature-IL-1β)及IL-18表达的变化;ELISA检测IL-1β及IL-18蛋白释放量的变化。明确caspase-1蛋白酶在牵张应变诱导HPDLCs发生炎症反应过程中的作用,及在此过程中其与ROS的上下游关系。研究结果1.采用组织块法在体外成功培养获得HPDLCs。2.对HPDLCs加载20%牵张应变3h、6h后细胞内ROS水平均高于未加载牵张应变的对照组(3h组P<0.05,6h组P<0.001),12h与24h加载组ROS表达量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3.ELISA结果显示,牵张加载6h后HPDLCs IL-1β、IL-18蛋白释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上调(IL-1β:P<0.001;IL-18:P<0.05),12h加载组的IL-18释放量较对照组也明显上调(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牵张加载6h后,HPDLCs的焦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4.采用apocynin阻断ROS生成后,加载牵张应变6h组的HPDLCs焦亡率较未阻断ROS、单纯牵张加载组下调(P<0.001)。ELISA结果显示,6h加载组IL-1β、IL-18蛋白释放量也较未加阻断剂、单纯牵张加载组下调(P<0.05);12h加载组的IL-18的蛋白释放量也较未加阻断剂、单纯牵张加载组下调(P<0.01)。免疫印迹试验结果显示,单纯牵张加载6h组IL-1β、IL-18、caspase-1、NLRP3蛋白表达水平较未加载牵张应变的对照组增加,而阻断ROS则明显抑制了牵张加载后细胞中上述蛋白表达的上调。Caspase-1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单纯牵张加载6h组细胞中caspase-1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01),而阻断ROS则明显抑制了牵张加载后细胞中caspase-1蛋白酶活性的上调(P<0.001)。5.特异性阻断caspase-1蛋白酶活性后,牵张加载6h组HPDLCs焦亡率较单纯牵张加载组下调(P<0.05);IL-1β、IL-18蛋白释放量也较单纯牵张加载组下调(IL-1β:P<0.05;IL-18:P<0.001);IL-1β、IL-18蛋白表达量也较单纯牵张加载组下调。结论ROS参与了力刺激诱导HPDLCs发生的炎症反应过程。20%牵张应变使HPDLCs中的ROS表达增加,ROS通过caspase-1参与调控牵张应变诱导下HPDLCs发生的焦亡以及IL-1β和IL-18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及释放。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力刺激引起HPDLCs炎症反应和牙周组织炎症的信号调控机制提供了试验数据,并为今后将抗氧化作为防治力相关牙周炎症疾病的新策略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针对口腔癌术后放化疗患者采取营养干预措施的研究不多,一些研究肯定了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在改善营养状况、生活质量方面的优势,但尚未形成对口腔肿瘤临床营养干预方法及时机的共识。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放疗前两周进行)对口腔癌患者术后放化疗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4例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放疗科就诊的口腔癌术后放化疗患者在不同时机进行
文章首次系统分析了问题银行救助、处置机制的理论基础和近年来的全球改革方向,并将该框架划分为自救、外部救助和处置三种机制。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问题银行的救助、处置机制从微观视角转为更侧重宏观视角,而产权理论则是相关改革的理论基础。外部救助和处置须建立在自救基础上,且面临更强约束。但自救的实施仍面临挑战,且可能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从近年的全球实践看,外部救助仍居主导地位,自救工具的应用并不
运用5E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染色体的特点,利用已有知识自主建构性染色体的遗传过程图,通过模拟活动体验生男生女的概率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性别遗传的本质规律,最后利用遗传系谱图拓展性染色体遗传的特点,以期更好地衔接高中生物学"伴性遗传"等内容的学习。
背景与目的正畸治疗需要约2-3年的治疗周期,长时间的治疗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如何缩短成人正畸的矫治时间、加速正畸牙移动是口腔科医生关注的问题。正畸牙的移动过程实质是其牙周组织的改建过程,其中以牙槽骨改建为主,因此。加快牙槽骨再生和改建可能是加快正畸牙移动的方向之一。低强度脉冲超声可对牙槽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施加机械力刺激,提高细胞成骨向分化能力,然而,其中的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实验拟
目的半面短小症(hemifacial microsomia,HFM)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颅颌面畸形,OMENS+分类在临床评价中应用广泛,咬肌发育不良是HFM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本研究旨在建立HFM患者临床数据数据库,定量分析咬肌受累情况。使用U-net神经卷积网络算法实现咬肌自动分割,临床验证算法分割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探索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
目的:使用面部软组织三维测量方法分析颌骨畸形患者行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前移下降后鼻唇软组织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上颌骨前移量、下降量和旋转量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验证使用三维数字化软件定点测量分析颌骨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后鼻唇区变化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接受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前移+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治疗的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的编码基因PML最早是在患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基因组中被鉴定,它与位于十七号染色体上的RAR?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ML/RAR?融合基因,最终导致APL的发生。PML蛋白在生物体内会组装形成直径为0.1-2?m的核小体结构—PML核体。在PML核体内,PML被证明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与270多种伙伴蛋白发生瞬时或持续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介导蛋白翻译后修饰如SUMO化、泛素化等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究不同根管冲洗方式对Iroot SP单尖法充填后根尖区微渗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收集因治疗需要而拔除的根尖孔完全闭合的单根管前磨牙90颗,截去牙冠,在定长、Rectangle手用根管锉(RT锉)初扩后,均使用WAVEONE系统逐步扩根至40号。将90个样本随机分为6组(每组15颗),组A:常规注射针头冲洗;组B:超声荡洗;组C:激光荡洗D档位;组D:激光荡洗D+档位;组E:超声
目的:探索体外巨噬细胞参与下,β-磷酸三钙(β-TCP)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调控,并进一步研究β-TCP引发巨噬细胞极化以及巨噬细胞基因、蛋白表达改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将BMSCs和巨噬细胞以4:1的比例体外共培养,用不同浓度的β-TCP浸提液(50、25、12.5、6.25、Omg/mL)诱导共培养细胞,将相同方法单独培养的BMSCs作为对照组。在诱导后第7天,采用茜素红染
目的本研究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是在牵引成骨延长过程中进行了弹性牵引辅助正畸治疗的研究:通过测量分析辅助正畸组与未行辅助正畸组患者的下颌骨形态,评估弹性牵引辅助治疗对患侧牵引效果的影响。第二部分是在牵引成骨延长过程中对伤口进行红蓝光照射的研究:通过对比红蓝光照射组与非照射组伤口感染率,评价半面短小牵引器植入术后红蓝光照射治疗对感染率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自2018年5月开始入组患者,选择多个中心